-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趣味批判——我們的日常機制與神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0375
- 條形碼:9787503970375 ; 978-7-5039-703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趣味批判——我們的日常機制與神話 本書特色
說這是哲學的時代,是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碰到越來越多的哲學問題。這不是說你從日常生活退入到哲學思考的世界,恰恰相反, 你要是不能回答某些哲學問題,你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你會無所適從。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每個人在某種方式上,都被迫成為了某種哲學家。 — 齊澤克
趣味批判——我們的日常機制與神話 內容簡介
本書分事件、誘惑、逃逸、光暈。內容包括: 《中國好聲音》與轉椅秀 ; 從物欲癥到物控癥: 網購背后的病理邏輯 ; 北京“五道口”: 一個街區的進化史等。
趣味批判——我們的日常機制與神話 目錄
導論:我們為什么要進行趣味批判
輯一 事件
蘇紫紫、干露露和她們的身體
《中國好聲音》與轉椅秀
《江南 style》:去身體化與“范兒”性
輯二 誘惑
從物欲癥到物控癥:網購背后的病理邏輯
口唇焦慮與書寫策略——《舌尖上的中國》游走于技與道之間北京“五道口”:一個街區的進化史
輯三 逃逸
從群女性到第四空間:中國大媽們的廣場舞演繹自媒體:意義生成的能指攻略
國家大劇院:改寫北京城區中心的審美空間
001
001
003
022
037
053
055
081
107
129
131
154
186
2 趣味批判——我們的日常機制與神話
輯四 光暈
我們距離雷鋒有多遠——雷鋒的日記、照片與領袖的題詞
《非誠勿擾》電視真人秀:完美與讓渡從傳奇到神話:莫言如何講故事
附錄
“九一一”:一架飛機開啟的后現代戰爭“占領”華爾街與空間游戲
參考文獻后記
趣味批判——我們的日常機制與神話 節選
至于女性意識,一些由女性制造的語匯被自媒體廣泛采用,比如“小鮮肉”“直男癌”“中年油膩男”“渣男”“媽寶男”等,這樣的語匯顯然來自女性(或以女性身份進入自媒體的男性,這有點像中國古代男人以女性口吻寫的怨婦詩),它們反映了女性進入自媒體空間后脫離男性語匯系統的自創語匯的狀況…… 作為講故事的“添油加醋”者,莫言的身份具有雙重性,既是傳統故事的解構者,也是新生故事的建構者。莫言講述的故事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個人故事,二是國族故事。兩種身份和兩個層面相互對應、相互交織。在國人看來,莫言是個人故事的講述者;在域外人士看來,莫言是國族故事的講述者……
趣味批判——我們的日常機制與神話 作者簡介
戴阿寶,1960年11月生,遼寧沈陽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藝研究》雜志專職編輯。編輯之余,主要關注當代西方文論和文化研究相關領域,出版有若干著作和譯著。著作:《終結的力量——鮑德里亞前期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文本革命——當代西方文論的一種視野》(遼寧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知識鏡像與書寫》(時代華文書局2015年版);譯著:《波德里亞:追思與展望》、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致命的策略》(合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密碼》(河南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