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29681
- 條形碼:9787550729681 ; 978-7-5507-2968-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 本書特色
深圳用近40年的創造,書寫了一部鮮活而獨特的中國改革開放史。口述史是青春的記憶,是城市的史詩,是改革的見證,能夠充分發揮文史資料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上的獨特優勢,肩負起當代文史工作者的歷史責任,能夠給后來者帶來可靠的精神力量,推動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再出發。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 內容簡介
全書收錄了或參與深圳重大決策制定, 或親歷重大事件, 或在自身領域中做出杰出貢獻的建設者, 秉承“親歷、親見、親聞”的原則, 以口述歷史的形式, 原汁原味復盤各界人士見證和參與深圳建設的重要細節和精彩故事, 揭示深圳40年的成功發展經驗, 展現各行各業建設者的颯爽英姿, 真實而具體地再現歷史, 是研究深圳發展史重要而生動的**手資料。本書共分為三冊, 本冊是中冊。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 目錄
中卷
姚曉明
讓更多有用的器官造福有需要的人
李學金
深圳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封昌紅
讓深圳設計走上世界舞臺
王多加
辛勤耕耘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宋 丁
從社會學視角為深圳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周創彬
參與并見證核電事業高速發展
高 穎
我們的事業就是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
譚 剛
為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添磚加瓦
柯剛明
成功舉辦大運會讓深圳與世界零距離
房 濤
見證深圳慈善事業創新發展
余現普
見證南航發展的深圳速度
董小明
向世界傳播中國水墨藝術
孫 磊
在深圳追尋世界的鐘表設計夢想
管樹華
我愿意默默堅守在深圳保險業
孫振華
用公共藝術留下深圳精神史
劉 鵬
將*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深圳
張耀華
親歷深圳制造業的精彩蝶變
陸普選
我愿永遠為防控新發傳染病而戰
林鋒
做制造業的探索者,與深圳共成長
王歡來
文化創新是深圳工藝禮品產業發展核心動力
樂 正
用社會科學為深圳發展出謀劃策
陳湘波
將關山月美術館打造成公共藝術空間
花 濤
助推深圳零售行業健康發展
鄭宏杰
在前海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
張 戰
精耕生物醫藥領域,攀登灣區行業高峰
林 奕
堅守平凡崗位,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
邱韶華
貢獻專業力量填補國內偏光片空白
王明濤
推動藝術教育從深圳走向全球
劉道強
用“文化 + 科技”創造中國“神畫”
王 敏
深圳是一座人才愿意在這里生根發芽的城市
馮冠平
在深圳走出科技成果產業化新路
陳藹貧
為深圳住房保障建設傾力獻策
王曉明
用專業知識為深圳園林綠化建設出謀劃策
后記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 節選
姚曉明: 讓更多有用的器官造福有需要的人 壹 工作中,我常常接觸到眼角膜潰瘍的患者,由于缺乏先進的治療技術,不少病人在經過痛苦的治療后,仍舊失去了光明。 意料之外成為眼科醫生,不甘平庸立志留深 我成為眼科醫生,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1980 年,我在一家醫院的外科實習。有一天,我作為第三助手參與一場甲狀腺纖維瘤手術,**助手是一名年輕的醫生。由于那名醫生缺乏經驗,沒有夾住血管,在他剪斷甲狀腺上小動脈血管的瞬間,一股血柱噴射而出,直沖我的面門。 我仰面倒在了當時還是水泥地的手術室地面上。這一摔,摔斷了我的嗅覺神經,也摔斷了我與外科的緣分,此后我便轉專業到眼科。 1982 年,我大學畢業后,進入了武漢的一家鐵路醫院。1987 年,我隨醫院的團隊到深圳考察并進行業務交流。那是我**次到深圳,高聳的大樓,到處充滿朝氣,與我之前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深圳的一切都新鮮極了! 有一次我和我當時的主任一起去一家業務往來單位,對方的工作人員在閑聊時隨口說了一句,這個月的空調費花了200 多元。而我那時候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 元。 當時我就想,我一定要到經濟特區扎根,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尋找自己的發展機會! 毛遂自薦到眼科醫院,奮發圖強攻讀博士 在美容整形科割了1 個月雙眼皮后,我大著膽子跑到深圳市眼科醫院毛遂自薦,然而只有本科學歷的我被告知必須有碩士研究生文憑才能進。 抱著留在深圳的決心,我放棄了別人眼中的“鐵飯碗”工作,于1988 年考入山東醫科大學(現山東大學)青光眼專業,并在1990 年年底提前畢業,如愿進入深圳市眼科醫院。 但是很快我發現,青光眼發病人群大多集中于中老年,而深圳以年輕人居多,況且醫院里已經有兩位青光眼博士,自己所學用武之地不大。工作中,我常常接觸到眼角膜潰瘍的患者,當時主要的治療方式是用碘酒燒灼角膜,這種落后的治療方法讓不少病人在遭受折磨的同時,也失去了光明,令人十分痛心。 醫院當時不僅沒有眼角膜供體,也沒有相關技術。為了了解角膜病預防知識和更多先進的治療方法,1992 年我考入暨南大學醫學院,攻讀當時國內僅有的角膜移植專業博士學位,扎扎實實學了3 年。 貳 深圳能領全國之先,出臺國內**部器官移植條例,離不開深圳敢于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的包容開放精神。 推動國內**部器官移植條例出臺 1998 年10 月,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情。北京的一位眼科醫生為了救治病人,到太平間竊取尸體角膜。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由衷地覺得角膜捐獻立法迫在眉睫,況且深圳不是有立法權嗎,何不先試先行? 于是,我找到時任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吳江影,向她談了自己的想法。吳江影非常贊同,并委托我起草了《角膜捐獻立法議案》。這份議案被遞交到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獲得了多數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的支持,被列入2000 年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中。同年,我有幸跟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小組前往全國各地開展立法調研,各地都對深圳寄予厚望。 后來,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討論過程中又增加了捐腎、肝等器官的意見,*終促成了2003 年8 月22 日《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捐贈移植條例》的通過。 這是內地**部關于器官捐獻的條例,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全國的目光,這件事情太具有歷史性!當時作為一名普通市民的我,能為立法做出自己的一點小貢獻,感到很驕傲,也為深圳這座城市的創新包容精神感到深深的自豪。 有了先例之后,中央政府也開始重視起器官捐贈移植這件事,派專家組來深圳調研。2007 年,國務院也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其中吸收了很多深圳的經驗。 讓每一位角膜捐獻者安眠于光明樹下 向春梅是國內**位眼角膜無償捐獻者。1999 年6 月13 日,我為她做了眼角膜摘除手術。而就在3 天前,我曾去醫院看望她,她跟我說:“天那么藍,樓那么高,生命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是盲人們卻看不見。我希望把我的角膜捐給他們,讓他們看見一切美好的東西。” *后,向春梅的眼角膜讓3 位病人重見光明。她的愛心之舉也推動了深圳器官捐贈移植事業的發展。她去世后不久,當時的深圳市衛生局、市紅十字會發出了《留下光明在人間——關于捐獻角膜的倡議》,在深圳掀起了角膜捐獻的一個高潮。不久,就有100 多人主動到紅十字會填寫角膜志愿捐獻表。 向春梅去世5 天后,我們將深圳市吉田墓園內一棵大榕樹命名為“光明樹”,將向春梅的部分骨灰安葬于此。此后,深圳所有角膜和器官捐獻者的骨灰都可以自愿撒在“光明樹”下,以此紀念他們。 “光明樹”現在是深圳*著名的一棵樹。我記得有一位病人,生前一直強烈要求捐獻器官,希望自己也能葬在光明樹下,但因他患有乙肝,無法完成捐獻的心愿。深圳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知道此事后,感懷于他的愛心,同意了他葬在光明樹下的請求。 …………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中卷 作者簡介
戴北方,男,漢族,1956年8月生,廣東惠州人,1973年8月參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深圳市政協主席。 林潔,女,漢族,1963年4月生,廣東英德人,1980年7月參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深圳市政協黨組書記。 王璞,男,漢族,1957年11月生,山東龍口人,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法學學士學位。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