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dú)(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偷來的時光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20120466
- 條形碼:9787220120466 ; 978-7-220-1204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偷來的時光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外地人寫給四川的情書,寫給成都的現(xiàn)代版的夢華錄。感慨,四川的時光,便是偷來的時光,讓讀者驚喜,讓讀者舒暢。
偷來的時光 內(nèi)容簡介
書中對生命的感悟,對繁忙的醒悟,行走山水的記錄,古樸民風(fēng)的繪圖,都呈現(xiàn)出難得的寧靜和舒適的閱讀。 書中有白云深處的人家,有夜月泉水的聲響,有野村山茶的清香,還有川西大山深處的漫山梨花,有古人今人的對話,有西窗夜雨,有江邊對弈,把對時光的看法,對閑暇的看法,對旅行的看法,對四川的熱愛,對成都的眷戀和欣賞,都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寫在筆下。
偷來的時光 目錄
偷來的時光 節(jié)選
川西春雨,四月人間 坐在咖啡屋的玻璃窗前,捧著一杯熱騰騰的卡布奇諾,聞著咖啡香,淡然地望著窗外的屋檐,倒春寒的雨滴正一滴一滴,次第的從屋檐上落下來。 透明的雨滴,青色的屋檐,濕濕的青石板,耳邊響起的則是咖啡屋里沖泡咖啡的聲響,靜中有動,躲在屋內(nèi),看外面的小巷,眼神都是那么的舒緩,那么的清朗。 這種久違的感覺,早已經(jīng)被日常的奔忙沖散了,散在城市中的來來往往,散在辦公室的緊趕慢趕,差一點(diǎn)在某一段時光中遺忘。 朋友說,春天的水街,*有江南的模樣,梨花枝頭白,樹下蓋碗綠,春水悠悠,春風(fēng)微涼,若不是疫情,一定來水街,帶上峨眉山上的剛采摘下的春茶,一起聊聊《蘇軾十講》。 要知道,疫情期間,水街也是封閉了的,李花、杏花、梨花、海棠,都是獨(dú)自開放,*萌的時候和*燦爛的時候,只有黃鸝、鴿子們在欣賞。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陳錦茶鋪的壩壩茶,人去場空,戲臺子也是空蕩蕩,靜得難以想象。偶爾有一兩個人戴著口罩在游蕩,孤魂一般地,守著這一街的春色綻放。 現(xiàn)在,一番磨難,歷經(jīng)艱辛,幾多犧牲,終于疫情穩(wěn)控,水街也有序開放,我卻要對朋友說“今春將過,水街的梨花已經(jīng)開放,若是你想抓住春天的尾巴,盡管來水街喝茶,可惜的是那滿地梨花,瓣瓣碎玉,灑落青石的情景,也看不到了,來年,我們不要拉下就行。” 其實(shí),對于我自己來說,若是平時,這個季節(jié)我*想去的是杭州,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想去西子湖畔,那一處絕好山水,“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豐子愷的筆下,西湖的春天,柳絲纏綿,點(diǎn)上一壺龍井,看著龍井的嫩葉舒展,看著茶霧縹緲蒸騰,淺嘗一口清香,充盈一味春天。哪怕是坐上半個小時,然后,匆匆地趕往機(jī)場,余韻未盡,也是知足。 好山水的地方多,可如同西湖,人文氤氳的地方,卻極為稀少了,記得西湖岸邊,有一幅鏤空雕塑銅像,便是林徽因的剪影,短發(fā),裙裝,飄逸地行走,溫婉雋秀,都給了西湖一種獨(dú)特的美感,美麗得讓人憂傷。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題寫的挽聯(lián)曰:“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那雕塑上的文字,正是林徽因《平郊建筑雜錄》里的句子:“在光影恰恰的可人中,和諧的輪廓披著風(fēng)露所賜予的層層生動的色彩,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墻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里,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于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 我每一次去西湖,都會在這一處風(fēng)景駐足,默默地念著文字,去抒發(fā)自己的敬慕。無論用手機(jī),還是用單反,都拍不出滿意的照片,或許,這雕塑是不能離開一湖山水,一城才情,“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fēng)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xì)雨點(diǎn)撒在花前”。 *近一次去西湖,是在2019年年底,在雕塑的旁邊,有一只白色貓咪,蹲在湖邊看西湖,任憑是怎么呼喚它,它仍舊面對西湖,那么的專注,我覺得,動物也愛這片獨(dú)特的地方,并眷戀每一分觀湖的時光。 比起杭州,成都缺了西湖的人文底蘊(yùn),不過,成都現(xiàn)在也有很多湖了,并且,成都的街巷具有獨(dú)特的川西味道。還有,成都的林盤,算是一種鄉(xiāng)間田園的典范,竹林、小池、矮墻、老樹,渾然一體,*適合慢,不會讓你太滿,而是讓你慢下來,聽到風(fēng)聲,聽到鳥叫,等著枝頭上的青枇杷綠櫻桃成熟。 山水靈氣,不同的地域,自是上天的安排與造化,人要是有條件了,自然會選擇一處與自己相投的小城,安度此生。我的幾個大學(xué)同學(xué),故鄉(xiāng)在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畢業(yè)后十多年間,竟然,都來到了蜀地。 疫情隔離期間,眾多的朋友意識到,原來老家有一座宅院,是多么的奢侈,怪不得古人千里萬里行商從政,*終都要在老家尋一處好山水,造一座小宅院。城市迷離,江湖喧鬧,那帶月荷鋤歸的寧靜,采茶南山上的清新,才是一種轉(zhuǎn)了一圈的生命軌跡。你瞧,陶淵明找了地方、王維找了個地方,當(dāng)然,蘇軾是不得已經(jīng)常換地方。 說起找個地方生活,我笑著和朋友說,蘇軾的老爹,蘇洵蘇老泉,打心里*喜歡的地方,不是四川,不是眉山,而是我們河南老家,他一直打算在嵩山地界上,尋一處宅院,他始終有一個安家中原的計劃,那個時候,蜀地風(fēng)景雖好,但偏遠(yuǎn)閉塞。蘇洵想的是,“余嘗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買地筑室,以為休息之館,而未果。”想必當(dāng)時的汴梁,便如同今日的北京,京華之周邊,便是獨(dú)特的吸引力,嵩山也的確是山勢起伏厚重,一方云氣,好風(fēng)土,好人物。 蘇洵終究沒能如愿,倒是他的兩個兒子,蘇軾喜歡江南,幾番周折,便在常州安了家,蘇轍則是接近了老爹的夢想,在許昌安了家。朋友曾經(jīng)陪我去過許昌,本是為了尋訪三國的曹魏遺跡,不承想那個地方竟然是蘇轍的隱居地。若是當(dāng)時知道,一定前往拜訪,不敢錯過。 人間四月的成都,雨,下得不大,若論量來說,不好形容也不好把握,總之,很舒服,借用蘇東坡的說法:“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所以,有時候,成都春雨是不用打傘的,一樹一樹的枝葉舒展,都是翠色蹁躚,在雨滴的清洗下,嬌嫩無限。 與三蘇相同的是,我也想選一處地域,安身。與三蘇不同的是,他們眷戀的是中原或者江南,而我則是,從北方來到川西,就在距離他們故鄉(xiāng)不遠(yuǎn)的成都,安家。時不時周邊轉(zhuǎn)一轉(zhuǎn),崇州,陸游安過家,“當(dāng)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新都,是楊慎的老家;邛崍,是卓文君的故里。在成都的時間愈久,外地人就愈成都化。 這或許就是一種變遷,也是川西魅力的沉淀,尤其是在這個人間四月天,走在成都的街道上,“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若是放到現(xiàn)在,林徽因會覺得成都的水街,*適合四月天的氣息,說不定,也會來買一座宅院,把心安放。
偷來的時光 作者簡介
張學(xué)勤,中國傳媒大學(xué)傳媒經(jīng)濟(jì)學(xué)博士,四川警察學(xué)院四川公安宣傳輿論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品:《奇情壯采三國志》《人生忽如寄》等。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