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xué)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xué)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xué))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xué):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時光里的愛: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2719361
- 條形碼:9787512719361 ; 978-7-5127-193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光里的愛: 本書特色
孫瑞雪作序推薦 愛和自由教學(xué)基地區(qū)域校長首部作品溫暖上市,見證3~12歲孩子成長歷程,支持兒童從父母身邊邁向獨立 10年的歲月,10年情緒的成長、10年心智的成長、10年關(guān)系的成長,10年生命的變化……當你把這些故事串起來,你就可以立體生動地看到一個孩子延展10年的成長的秘密,而且一步都沒有錯過。 ——孫瑞雪 25年間,我從教師到校長,從幼兒園到小學(xué),我把自己跟孩子之間發(fā)生的事情一點點珍藏進我的筆記本。25年后,我將它們匯成這本書,分享出來。整理時,常生出一種言不能及的遺憾。教育的發(fā)生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是驚天動地的,唯有置身其中,靜靜體會,靜靜陪伴。 ——段武寬
時光里的愛: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講述作者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后20年里, 跟孩子之間發(fā)生的很多事情。作者認為覺得愛是一種紐帶, 連接著彼此。那么孩子的愛是從哪里來的呢? 我們知道每一個生命是經(jīng)由父母的愛來到人世間的, 也就是說每一個嬰兒生來就帶著愛, 他透過成長這個過程, 母親和父親對他的愛的照顧喚醒了他的愛。當他們到學(xué)校里接受這個愛的教育時, 他又收到了愛。在愛中成長的孩子, 一定會用愛回饋這個世界。在這20年里, 作者從孩子身上學(xué)到了很多愛的方式, 同時當愛這個紐帶連接彼此的時候, 彼此都得到了一份滋養(yǎng), 然后彼此之間有一份連接。
時光里的愛: 目錄
第1 篇 稚子童心
不氣餒的信號 003
特別的他更需要連接 007
耿耿不能安寧下來 010
他要洗掉什么? 013
孩子的沉默在“說”什么? 016
玩具的主人到底是誰 019
她重復(fù)問同一個問題 022
遵守規(guī)則的“兩歲半” 024
幼兒的語言 026
孩子的愛很簡單 028
他需要幫助嗎? 029
校園里的漫游 032
把紫槐花裝進瓶子 034
消失的哭聲 035
哭泣的能力 037
再等等,等情緒調(diào)整好 040
分享的喜悅 044
拒絕不代表關(guān)系結(jié)束 046
孩子的安全距離 048
他忍住了哭 051
隨時響起的音樂之聲 054
愛上老師的孩子們 056
安安的情感之路 058
當孩子無所事事時 063
她重復(fù)了一遍又一遍 067
旁觀者也是學(xué)習者 070
切黃瓜的孩子 072
屬于孩子的地方 073
第2 篇 同學(xué)少年
“愛和自由”小學(xué)面試 079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享受時光 083
他需要被傾聽 085
毫不掩飾的渴望 088
不怕生的一年級 090
幫助孩子熟悉規(guī)則 092
他怎么寫得這么好 095
一款親子套餐作業(yè) 098
閱讀帶給孩子的精神力量 100
他們總是嘲笑我 102
他不直視我的眼睛 107
等待他面對自己 113
你的責任是什么 117
讓孩子參與規(guī)則的制訂 119
他們從四年級開始自學(xué) 122
自我嘉獎的好方法 125
妥協(xié)與合作 127
我跟孩子生氣 129
貝爾的愿望 133
“愚昧的快樂” 135
當孩子被老師誤解時 137
我喜歡社會課 140
我們有不同的觀點 143
第3 篇 致父母
覺察之光 153
開啟幼兒園的新生活 155
爸爸,你有兩顆心 158
因為我愛你 162
別吝惜對孩子的贊美 165
失去自由的女孩 167
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 169
傾聽孩子小貼士 173
孩子從父母的情緒中認知自己 175
父母的情緒如何不傷害孩子 177
令孩子不安的“如果” 180
孩子的興趣背后 184
協(xié)助孩子交朋友 189
家庭困境來臨時還有教育嗎 192
如何為兒童建立規(guī)則 194
放松的家,有彈性的規(guī)則 197
家長要和孩子共同遵守規(guī)則 202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幼小銜接 204
我的作業(yè)是我的 207
關(guān)于家庭作業(yè)的問答錄 210
給爸爸媽媽幾個觀察孩子的角度 212
當看到孩子期末考試的分數(shù)時 216
敏銳捕捉孩子發(fā)出的訊息 218
后記 221
時光里的愛: 節(jié)選
1 **篇 稚子童心 不氣餒的信號 這個早晨,雨薇被接進幼兒園后,就一直站在我的身旁,眼淚汪汪的。這個兩歲八個月的小女孩,入園僅僅三個月,離開照顧自己的家人也只有三個月。我蹲下身關(guān)切地注視著她,問:“雨薇,你怎么了?” 雨薇哽咽著說:“段老師,你陪我睡覺。” “好的,中午午休時我陪你。” 我心里想:這是早晨,怎么一來就想著睡覺?是昨晚沒睡好嗎?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迎接著其他孩子的到來,我把這個小插曲拋諸腦后了。 整整一個早晨,雨薇總是跟隨我的左右,每當我稍稍離開,她就哭起來,等我再次出現(xiàn)時,她就淚眼婆娑地問我:“你剛才去哪兒了?” 今天雨薇怎么了?我的心里放著這個疑問。 早晨過去了,該吃午飯了。洗手時,雨薇又是眼淚汪汪:“段老師,你陪我睡覺!” “好的,我陪你。”我看著她,確定地回復(fù)她。 進了餐廳,其他孩子排隊端飯,我給孩子們端湯,雨薇寸步不離地跟著我。一切都安頓好后,我坐了下來,雨薇站在旁邊仍然很擔憂的樣子,她問:“段老師,你不回家吧?” 我說:“不回,今天我值班。” 她一溜小跑地去端了飯,坐下后把自己盤子里*大的一塊雞肉用勺子遞給我:“段老師,你吃!” 午睡時,孩子們都認真地聽我讀故事書,雨薇躺下又起來,看著我,笑一笑,又躺下;過一會兒,再起來,看著我,又笑一笑……反復(fù)幾次后,終于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我在門口接過了被媽媽送來的雨薇。我抱著她,她又哭又鬧,她媽媽一臉不解,對我說:“今天哭著不想來,真奇怪!” 我安撫著雨薇,抱著她到餐廳里坐下來。 “雨薇,你怎么了?你為什么不想來幼兒園?” 她哭著問我:“段老師,你中午回家嗎?” “不回家,今天中午我值班。” 雨薇立刻停止了哭泣,端起碗來開始喝牛奶。 我突然間明白,原來她一直在擔心的是中午誰值班! “小精靈”班由徐老師和我一起帶班。每天中午孩子午休,我和徐老師輪流值班,因為這一周徐老師請假去上海探親,所以小王老師暫時調(diào)到我們班工作。雨薇**次哭的前一天,是小王老師值的班,顯然這打破了雨薇的秩序。 我與小王老師溝通了這件事,并與她協(xié)商好:徐老師回來之前,都由我來值中午班,不要讓雨薇再這么擔心和難過,也照顧好其他孩子的感受。 我認認真真地告訴雨薇,這幾天都由我來陪她午休,她甜甜地笑了,趴在我的肩膀上,好久好久。一種安心的感覺,溫暖著我們彼此。 兩歲八個月的雨薇在兩天的時間里,不斷地用哭向我也向她的媽媽發(fā)出各種信息——換了個不熟悉的老師值班,打破了她的秩序,也可能是她的安全感受到了影響——她沒有說出自己的擔心和難過,只是用一次又一次的詢問和哭泣,不斷地提醒我們停下來,去了解她的需要,去關(guān)照她的感受。 孩子用哭來提醒成人,他們總是不氣餒,一次又一次,成人常常感到迷惑,繼而煩躁甚至憤怒。但是如果我們停下腳步,跟隨他們的提醒,靜靜聆聽,會發(fā)現(xiàn)孩子好似在給成人提供一個成長的空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引導(dǎo)著我們,去關(guān)注他們情緒背后的秘密,去照顧他們情緒背后的那些需要,教會我如何做一名老師,教會他們的爸爸媽媽如何為人父母。 也許,天下所有的老師和父母,都是被孩子培養(yǎng)起來的。 特別的他更需要連接 下午放學(xué)時,孩子們邊玩邊等待爸爸媽媽來接。 申申手里拎著一塊白色的小手絹,在二樓平臺上走來走去。不一會兒,他停下來,抬起頭,對著西邊看了看,隨即吟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然后,繼續(xù)來來回回地走著。 從申申的位置看出去,是幼兒園院子里那棵高大的銀杏樹,在北京秋季的夕陽下,金黃的顏色層層疊疊。我驚詫地看著四歲的他,此情此景,詩句如此契合,這小小的人兒,是怎樣領(lǐng)悟的? 我們班里共有二十個孩子,每一個都獨一無二,申申是其中*特別的一個。 早晨教具工作時間,孩子們在自己的工作毯上工作,申申像風一樣刮過教室的每一個角落。他的眼睛很少與人對視,有時自言自語;他似乎無意結(jié)交朋友,總是和自己玩。有時他不見了,我們就找呀找,*后總會在園里樓后的草叢里找到他。 李瑩老師彈鋼琴,申申會站在旁邊,盯著琴鍵,目不轉(zhuǎn)睛。老師一離開琴凳,他就迫不及待地坐下來,手在琴鍵上試探著,幾下之后,他便能彈出老師剛才彈過的簡單的曲子。 外出上社會實踐課,申申緊緊地拉著我的手,顯得緊張又警覺。時不時地,他會用力捏一下我的手。好疼啊!我齜牙咧嘴地看著他,不知他為何會這樣。 一天下午,申申家里的小保姆來接他,恰好我和李燕老師跟在他們身后,一起出了園門。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當他想掙脫小保姆時,小保姆會用力地捏他的手——看他側(cè)過來的面孔上的表情,那一下一定很疼。那一瞬間,我好似又感覺到了疼。 申申的諸多“特別”,讓我心生疑惑。我約他媽媽來園面談,想了解他的成長經(jīng)歷。申申媽媽說,她在孕期時,經(jīng)常將錄音機放在肚皮上放音樂進行胎教,或許是這個原因,孩子對音樂很敏感;因為保姆覺得他不好帶,所以家里換了一個又一個保姆;他在醫(yī)院就醫(yī)時,被醫(yī)生診斷為“兒童感統(tǒng)失調(diào)”,在醫(yī)院做感統(tǒng)訓(xùn)練,因為過于好動,曾被綁在椅子上進行訓(xùn)練…… 我不知道申申媽媽是否講了全部,也不知道這些是否就是申申特別的全部原因。聽了申申媽媽的描述,我對申申十分心疼,但又不知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只是不由自主地,在每一天里,想要多關(guān)愛他一點。 因為申申好動,總也停不下來,所以我們班三個老師中有一位老師就會一直陪伴他。冬去春來,申申的狀態(tài)漸漸有了一些變化。雖然他還是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雖然他還是每天跑來跑去,但他會和老師互動,向老師表達他的需求;他已經(jīng)懂得了一些規(guī)則,有時還會自己提醒自己遵守規(guī)則。 我與他的父母溝通,建議他們在家庭里能采用與幼兒園一致的方式,一對一去陪伴和照顧申申,在情感上與申申建立起連接,一旦申申能夠放松下來,就能重新喚起他對他人、對環(huán)境的安心和信心。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又陸續(xù)經(jīng)歷了幾個與申申類似的孩子的調(diào)整過程。家長調(diào)整自己,花時間專注地陪伴孩子,學(xué)習如何了解孩子,加上幼兒園里愛和自由的環(huán)境,教師一對一的陪伴……孩子的生存環(huán)境有了這樣的改善后,人的整個狀態(tài)都產(chǎn)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耿耿不能安寧下來 耿耿在班里發(fā)生過許多不大尋常的小事。 首先是吃飯。每次吃飯,耿耿都要盛很多食物,吃的時候風卷殘云一般,時常被自己噎住,有時還會吃得嘔吐出來,*后總是偷偷將未吃完的食物倒入垃圾桶。我告訴他這樣會浪費糧食,請他盛飯時盛與自己食量相當?shù)氖澄铮饝?yīng)了,但下一次盛飯時依然如故。 耿耿常與別的孩子發(fā)生矛盾,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動手打人。班里的男孩、女孩,幾乎都告過他的狀。無論與別人發(fā)生多么小的摩擦,耿耿都會通過武力來解決。當我問他原因時,他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幾種:他看我了、他說我了、他不小心碰我了、誰讓他擠我了……我耐心告訴他可以用語言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可以請老師幫忙,他很不服氣,下一次,也依然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平日里,耿耿很關(guān)注成人世界的事情。他曾經(jīng)告訴我,誰誰很有錢,誰誰下崗了,等等。有一天,他跑到辦公室質(zhì)問王園長:“我們家交那么多錢,你為什么不讓我吃飽?”還有一天下午,我剛進大門,耿耿就跑過來告訴我:“牛牛用腳把大門玻璃踢破了,我已經(jīng)問過佟園長了,她說要扣你和王老師的工資。”我啼笑皆非。 耿耿的不同,在我看來,是他似乎不能在兒童的世界里安寧地讓自己成長,這一定是有原因的。 一次,他媽媽來接他,對我提了一些意見:“老師,我們孩子食量大,你就讓他多吃點兒。不然他每次回家都說沒有吃飽,這怎么行呢?” 我向她解釋:“我們不會限制孩子吃多少,實際情況是耿耿每餐飯都使勁兒多盛,但幾乎每餐都要倒掉一部分飯。” 耿耿媽媽沉默了幾秒鐘,然后說:“倒飯是浪費糧食,這是壞習慣,我也不贊成,但必須讓他吃飽啊,他每天回家以后還要吃那么多,顯然是沒吃飽啊!” 我嘗試幫助耿耿媽媽理解這件事,對她說:“下午開飯的時間比較早,還不到五點鐘,等他坐車回到家,你們吃晚飯時,已經(jīng)過了兩個多小時,孩子確實會餓。另外,成人往往有這樣的經(jīng)驗,看到別人吃,自己就有了吃的欲望,孩子也是這樣。” 耿耿媽媽對我的話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以為然,她強調(diào):“以后要讓他吃飽,他*愛吃帶餡兒的,讓他多吃點兒!” 回頭再回味這些對話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們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溝通。耿耿媽媽對孩子要吃飽這件事近乎強迫性的關(guān)注,一定有她自己成長的經(jīng)驗在里面。她對我的強勢態(tài)度,也一定是有原因的。 和耿耿媽媽交談時,我請耿耿先到外面玩一會兒,但我不知道當他的家人談?wù)撨@些事時,是否也讓他回避了,又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語言方式去談?wù)摰摹?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養(yǎng)育者的教育方式、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在孩子面前討論的話題,一舉一動,都是兒童身處的成長環(huán)境,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里吸收的這些真實的印象,會在孩子的身上、心里不斷具體化、內(nèi)化,*終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當孩子逐漸長大,家庭里的生活習慣和核心的價值觀,就會在他們身上顯現(xiàn)出來。 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是家庭文化、家長的意識狀態(tài)在具體的生活中影響孩子的過程。身為父母,就是孩子的人文環(huán)境,我們應(yīng)該有意識地去成長自己,有意識地打破我們自身的局限性,不要讓曾經(jīng)困擾我們的那些事件和體驗透過我們的意識傳遞下去,再度困擾孩子。 這樣,我們就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友善、更安寧的成長空間了。 他要洗掉什么? 牛牛*近有點兒特別。 早晨來到幼兒園,他放下書包就沖進水房。我以為他要去小便或洗手,但是等孩子們準備吃早點時,站在我面前的牛牛,渾身上下——毛衣袖口、褲子——幾乎全濕了。我以為他是因為玩水不知道挽袖子,就牽著他到水池邊,給他示范正確的洗手方法,然后幫他換掉濕衣褲,把衣褲放在暖氣上烤干。可是下午上完課,再見到他時,又是一身濕。我問他原因,他閉口不說,看起來是不想回應(yīng)這個問題。接下來的幾天,天天如此。 我有點兒困惑,但我又覺得他比剛來大班時放松了許多,玩水弄濕衣褲是否就是放松后的結(jié)果呢? 疑惑還沒有得到解答,牛牛的行為卻開始“變本加厲”。*初他只是洗手,后來逐漸發(fā)展為洗書包、洗文具、洗外套、洗圍巾和帽子……每天我和徐老師都在忙著幫牛牛換衣褲、烤干衣褲。 一天早晨,牛牛的姥姥來送他,我留住她,把牛牛*近的特別表現(xiàn)告訴了她,然后詢問她家里有沒有發(fā)生什么特別的事情。牛牛姥姥說家里*近請了一位小保姆來幫忙做家務(wù),姑娘一來,牛牛就說人家身上有味道,不愿接觸。*近一段時間,只要是小保姆碰過的東西,牛牛都要親自去洗干凈。 原來如此! 下午快放學(xué)的時候,牛牛又將衣褲弄濕了。我把他帶到臥室,一邊幫他換上干凈衣褲,將濕的搭在暖氣片上,一邊跟他聊天:“牛牛,你*近為什么總是洗東西呀?” “這是個秘密,我不能告訴你。” “那老師猜一猜,你愿意聽聽嗎?” “嗯,你說吧!” “**,你是從其他幼兒園轉(zhuǎn)來的,剛轉(zhuǎn)來時,你有點兒緊張。現(xiàn)在,你放松了,玩水和洗東西是你放松的一種方式,對嗎?” 我看著他,他一聲不吭地盯著我。 我繼續(xù)說:“第二,你不喜歡家里的小姐姐動你的東西,所以只要是她碰過的,你都要洗干凈,對嗎?” 牛牛定定地盯著我,安靜了一會兒,他突然大聲地說:“現(xiàn)在,讓我來告訴你吧,我在這里一直都還沒有真正放松過!” 當他這樣喊的時候,我心生歡喜,我知道,至少此刻他是放松的。 晚上教師開會學(xué)習,我向我的老師求教,她說:“可能是小保姆身上的味道孩子不喜歡,也可能是她弄什么東西被孩子看到了,讓孩子感覺到不干凈。” 幾天后,牛牛家的小保姆走了。之后的那天,牛牛很平靜,只在飯前便后洗洗他的手。第二天、第三天……牛牛都平靜地度過了。 我細細思量這件事的前前后后,得到一個自己的看法:孩子們每一天都在與周圍的人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他們的各種行為背后一定都是有原因的。如果要讓孩子放松地成長,我們就要信任他,這樣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他的需要。當我們?nèi)A聽他、支持他,孩子的成長就不是無助的。 牛牛留在我們的校園一直到小學(xué)畢業(yè)。那時的牛牛,桀驁不馴之余,還頗能審時度勢。2016年的夏天,他高三畢業(yè),和一群同學(xué)回母校來看老師。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的牛牛,看起來多了幾分斯文,但那個霸氣的坐姿還是透出兒時的模樣。我們圍坐在一起,聊了聊選擇的大學(xué)專業(yè),我突然想起他小學(xué)時的一段經(jīng)歷。 我問牛牛:“我還記得你小學(xué)時的一件事。可以在這兒問問你嗎?” 牛牛好似知道我要問什么,會心一笑:“你問吧。” 我說:“你還一直喜歡她嗎?” 他笑著說:“出了小學(xué)校門才知道,原來外面有一片又一片的森林,我就不總盯著那棵樹了。” 我們都笑了,那位女生也笑了。 祝福你,牛牛! 孩子的沉默在“說”什么? 昭昭升到大班了。剛到大班,很多孩子都顯得很興奮,因為雖然還是在幼兒園里,但教室換了,環(huán)境也變了,男孩女孩們都嘰嘰喳喳的。 昭昭卻始終一聲不響。我和他說話,他不吭聲,也不回應(yīng),神情嚴肅。我有點兒好奇:他為什么沉默?是因為換了班級和老師,有些緊張嗎?還是另有原因? 我去找昭昭幼兒班的老師,想問問她昭昭的情況。老師說:“昭昭的確不愛說話,你需要和他多主動交流。”我決定嘗試一下。 昭昭從我身邊經(jīng)過,我順勢牽起他的手,看著他:“昭昭,你愿意和老師說說話嗎?”昭昭還是不吭聲,甩開手,出去了。注視著他的背影,我有些尷尬。 平日里昭昭坐校車,難得見到家長,這天昭昭的爸爸來園接他,我向昭昭爸爸詢問孩子在家的情況。他爸爸說:“這孩子就是不愛說話,在家里也一聲不吭,但他有時會自言自語,不知在說些什么。老師,你們大班都上什么課,昭昭能跟得上嗎?” 昭昭爸爸對于“孩子沉默”這個話題無暇停留,他更關(guān)心昭昭的學(xué)習。 昭昭生病了,他靠在陳老師身上,看上去很虛弱,陳老師一直抱著他。因為身體不舒服,他身上的緊繃似乎松動了一些。 上語言課,孩子們都踴躍舉手讀漢語拼音,唯獨昭昭不愿意參與。我鼓勵他:“讀錯了也沒關(guān)系。”但他依然不參與。上數(shù)學(xué)活動課,觸摸數(shù)字砂紙卡,昭昭認真地觸摸了兩遍,但只要到站起來發(fā)言的環(huán)節(jié),昭昭就不再參與。任何課程都是這樣。 數(shù)學(xué)活動課結(jié)束,昭昭走過來,看我整理作業(yè)紙。這是他**次主動走向我,好機會!我注視著他:“昭昭,你喜歡安靜,是嗎?”昭昭不出聲地笑笑,他沒走開,一直看著我整理作業(yè)紙。 語言課,我請舉手的孩子領(lǐng)讀拼音,大家積極參與。我看到了昭昭眼里的企盼,略微遲疑了一下,我請他起來領(lǐng)讀。昭昭羞澀地站起來,認真地領(lǐng)讀了一遍。這是昭昭破天荒**次,我很欣喜,他正一點一點敞開自己。 在這一年里,我好幾次與昭昭爸爸溝通,也看到他和昭昭的相處。這位父親有慈愛的一面,但更多時候流露出的是對孩子的諸多要求。昭昭和爸爸在一起時,會害怕自己出錯,有一些緊張。 父母對孩子有要求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在一種關(guān)系中,孩子能感受到的就是自己被要求,甚至被挑剔,他一定無法做真實的自己,因為他害怕自己不是那個標準答案。就像昭昭的沉默,沉默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防御,因為沉默就不會出錯。沉默也是他對外界的提醒——他需要無條件的愛。 長久處于緊張的關(guān)系中,孩子會越來越?jīng)]有自信,也會越來越沉默。這種回應(yīng)方式不僅僅成為孩子的防御模式,還會逐漸變成穿在身上無法卸下的盔甲,成為人們口中那個“沉默的人”。 父母要去覺察,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了壓迫、無力和“我不夠好”。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沉默了,無聲地流淚了,身體蜷縮了,請你一定先放下你的那些要求,停下來,關(guān)照你的孩子,關(guān)照他的情緒,擁抱他,讓他感受到愛是無條件、無要求的。 玩具的主人到底是誰 好好帶來了一把玩具寶刀,玩了一會兒,就把它送給了陽陽。 快放學(xué)的時候,好好來找老師,說:“如果不把寶刀帶回家,媽媽會罵我,姐姐也會罵我。” 王老師告訴好好:“送給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了。” 但好好又重復(fù)了剛才的話,讓王老師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王老師牽著好好的手,找到陽陽。結(jié)果,無論好好和王老師說什么,陽陽自始至終就一句話:“送給別人的東西不可以要回去,不可以反悔。” 好好流著眼淚站在陽陽旁邊,而陽陽則生氣地手握寶刀,坐在椅子上。 王老師無奈地注視著他倆,轉(zhuǎn)過身來向我流露出求助的眼神。 我坐到兩個孩子中間,先對陽陽說:“好好已經(jīng)把玩具送給你了,現(xiàn)在他想反悔,你很生氣。” 陽陽氣呼呼的,沒有回應(yīng)我。 我繼續(xù)說:“這個玩具雖然是好好的,但現(xiàn)在看來,能為玩具做主的是好好的媽媽,好好只能玩玩具,但不是玩具的主人。所以,你是否愿意選擇把玩具還給好好,然后請好好向你道歉?” 陽陽一聲不吭,緊緊地抱著那把寶刀。看到好好已經(jīng)淚流滿面,我又對著陽陽重復(fù)了剛才的話。 陽陽執(zhí)拗地堅持:“他已經(jīng)送給我了,不可以反悔。” 事已至此,我能做的就是陪伴哭泣的好好,并向好好保證,我會幫助他去跟姐姐解釋這件事情。 姐姐來接好好了,我?guī)е煤茫蛩敿氄f明了今天送玩具的事情。她有些無奈,我感覺她也無法為此事做主。 第二天,好好來了幼兒園,看上去好像一切正常了。 但這件事留在了我的日記中,也留在了我的心里。多年后回看這個事件,陽陽得到了好好送的玩具,他遵守約定的態(tài)度很堅決,他并沒有說錯和做錯什么。不能遵守約定的好好因為哭泣得到了更多的關(guān)注。我和王老師對待好好的態(tài)度,其實包含著許多的擔心:如果玩具的主人是好好的媽媽,如果他媽媽來找陽陽要回玩具,這就變成一件更為復(fù)雜的事情了。 而這樣類似的事情,在幼兒園里時有發(fā)生。和好好一樣,有些孩子不能為自己的玩具做主,是因為家長對于孩子送玩具給他人的觀念還停留在物品本身和其價值上,并未意識到“我的玩具我做主”這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 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我可以支配我的物品; 我可以遵守承諾; 我能夠為自己負責。 對于孩子來說,只有真正享受到了“我是我的物品的主人”“我可以自由地支配我的物品”時,才能體驗到如何去管理自己的物品,為自己的物品負責;這其中孩子會借由物品與他人發(fā)生關(guān)系,在這些關(guān)系中,他們又會體驗到遵守約定、履行承諾、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和保護自己的界限。這是物權(quán)帶給兒童生命成長的*重要的意義所在。 這個歷程,幼小的孩子必須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有機會去經(jīng)歷。家長也可以借助這樣的機會,重新去發(fā)現(xiàn)自己——我是否能為自己的物品、自己的選擇、自己的約定、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來。 她重復(fù)問同一個問題 女兒同班有個女孩叫小雪。 自從知道我是范嘉欣的媽媽,小雪一見到我,就會大聲問:“你是誰的媽媽?” 我總是認真回答她的問題:“我是范嘉欣的媽媽。” 在學(xué)校里,我們幾乎天天都會相遇,大廳、過道、院子……每當她看到我,就會重復(fù)問這同一個問題。而我呢,也會一遍一遍地認真回答她。 春去夏來,日子一天天過去。有一天,我再次遇到小雪,搶先提了她的問題:“你是誰的媽媽?” 小雪歡喜地大笑,回答說:“我是范嘉欣的媽媽。” 我們都很開心。 小雪三歲,她這幾個月的重復(fù)提問,當然不是出于好奇。我將這理解為她在進行實物與概念的配對,實物就是我這個人,概念就是“范嘉欣的媽媽”。而我認真的回應(yīng)鼓勵了她,環(huán)境里的這份支持促使她不斷地、重復(fù)地自我練習,直至將這個概念內(nèi)化。 成人常常主觀地去判斷孩子行為背后的意義。當我們認為這個活動重要,我們可能就會去配合;當我們認為這個活動無意義或者無聊時,往往會忽視甚至無視,感到不耐煩。 但真相是,當兒童情感滿足時,建構(gòu)自己是他們唯一的成長目標,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尋找機會發(fā)展自己,這個發(fā)展是必然的。 成人作為兒童重要的互動環(huán)境,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為孩子活動的重復(fù)性和簡單性,就妄斷為無聊,無視其意義。我們應(yīng)該清晰地知道,兒童的重復(fù)必定蘊含著某個智力目標。 所以,我們需要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互動中投入自己的專注和熱情。往往在你投入其中時,才能真正走進兒童的世界,發(fā)現(xiàn)他們,了解他們,體會到與他們在一起的快樂。 遵守規(guī)則的“兩歲半” 有一位“小精靈”常來光顧教師辦公室,她就是米拉。 米拉一陣風似的跑進辦公室,然后又跑出去,關(guān)上門,認真地敲門,詢問:“我可以進來嗎?”得到肯定的答復(fù)后,再進來。 早晨,她坐在琴凳上,煞有介事地彈起來,邊彈邊說:“小小鋼琴家。”我站在旁邊偷偷地笑,她轉(zhuǎn)過身來,拍拍琴凳,說:“請你坐在我旁邊。”然后繼續(xù)彈。 學(xué)校里有一條規(guī)則:不經(jīng)過別人允許,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只告訴了她一次,她就記住了。每當她拿起一個東西,都會認真地問:“老師,我可以看看這個嗎?”得到同意后,她才會拿著玩。 蒙特梭利說:“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chǎn)生快樂。”兩歲半的米拉恰好處在秩序的敏感期,她遵守規(guī)則的日常滿足了她對秩序的需要。 我常想,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為他們提供的環(huán)境就是一個有規(guī)則意識的環(huán)境,有序而文明,身處環(huán)境中的人都能有意識地遵守規(guī)則,孩子耳濡目染,規(guī)則就會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種秩序。
時光里的愛: 作者簡介
段武寬 愛和自由教學(xué)基地區(qū)域校長,25年一線教育工作者,中國第一批“愛和自由”的教師,愛和自由全國公益巡講專家級講師,央視頻特邀兒童教育主講嘉賓,“愛和自由教育文叢”編委、特約撰稿專家。 她一進入教育領(lǐng)域從事的就是愛和自由的新教育實踐和研究工作,堅守寧夏蒙特梭利國際學(xué)校25年,其中9年幼兒教育、教學(xué)工作,16年小學(xué)教育、教學(xué)工作。3歲到12歲的兒童教育實戰(zhàn)工作將她培養(yǎng)成了一位真正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能夠支持孩子成長的老師。孩子們畢業(yè)后仍會回到她所在的學(xué)校看望,或是因為遇到困難時想要與她傾談,或是聽到學(xué)校的喜訊后返校慶祝,更多的時候就是簡簡單單愛的連接。 基于兒童工作的需要,她與每位學(xué)生的家長保持著積極的溝通。因此她了解兒童的需求為何,也深知家長的不易之處,這使得她能夠給家庭最本質(zhì)有效的教養(yǎng)支持。她主講的愛和自由父母課堂一直深受喜愛。 她以自身的成長之路,以她親歷的每位孩子的成長,示范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樸實與榮光,示范了當下養(yǎng)育者身上最稀缺的沉靜、穩(wěn)定和成熟的愛。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