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不完滿才是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8849
- 條形碼:9787521208849 ; 978-7-5212-088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完滿才是人生 本書特色
季羨林人生之書,散文精選集, 錢文忠力薦, 全面展現國學大師對人生的真情感悟
不完滿才是人生 內容簡介
《不完滿才是人生》是季羨林散文精選集,收錄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談老》《做人與處世》等散文名篇六十余篇,從各個角度反映這位國學大師的感情和思想。季羨林的散文,幽默風趣,真摯淳樸,平易天然,既真摯樸雅嚴謹,又帶有緩慢舒散的情調,在現當代散文作家中顯得別具一格。季羨林的散文,幽默風趣,真摯淳樸,平易天然,既真摯樸雅嚴謹,又帶有緩慢舒散的情調,在現當代散文作家中顯得別具一格。
不完滿才是人生 目錄
**編??不完滿才是人生
談老3
1987年元旦試筆5
新年抒懷7
1995年元旦抒懷14
我們面對的現實17
滿招損謙受益21
長壽之道24
愛情27
論壓力33
不完滿才是人生35
做人與處世38
成功40
知足知不足43
有為有不為45
我的座右銘47
時間49
在病中(節選)53
難得糊涂72
第二編??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送禮77
那提心吊膽的一年82
在德國88
關于中國彌勒信仰的幾點感想90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93
尊師重道125
漫談撒謊127
容忍131
三思而行133
毀譽135
論包裝138
論廣告141
漫談消費144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149
公德152
恐怖主義與野蠻160
第三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救救小品文165
從歷史上看中德文化關系168
《中印文化關系史論文集》前言176
外語教學漫談187
《文化意識的覺醒》序191
《季羨林學術論著自選集》自序196
論書院207
行將見春色滿寰中222
《異文化的使者——外來詞》序225
國學漫談228
尋根漫談233
翻譯的危機235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243
我對未來教育的幾點希望250
從哲學的高度來看中餐與西餐253
談孝255
希望21世紀家庭更美好257
愛國與奉獻260
再談愛國主義263
致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賀詞265
慈善是道德的積累266
第四編??一個預言的實現
中國青年與現代文明271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277
在跨越世紀以前283
大自然的報復288
論怪論290
一個預言的實現292
不完滿才是人生 節選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關于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南宋方岳(根據吳小如先生考證)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都是我們時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類似的例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 這種說法適用于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里面。他們君臨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樁,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斗爭,比民間殘酷萬倍。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雖然捏造了“龍御上賓”這種神話,他們自己也并不相信。他們想方設法以求得長生不老,他們*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主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借此以不死。結果,事與愿違,仍然是“龍御上賓”嗚呼哀哉了。 在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極大,驕縱恣肆,貪贓枉法,無所不至。在這一類人中,好東西大概極少,否則包公和海瑞等絕不會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個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見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據說明朝的大臣上朝時在笏板上夾帶一點鶴頂紅,一旦皇恩浩蕩,欽賜極刑,連忙用舌尖舔一點鶴頂紅,立即涅槃,落得一個全尸。可見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過,談不到什么完滿的人生。 至于我輩平頭老百姓,日子就更難過了。建國前后,不能說沒有區別,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罵,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多是完滿的呢? 再說到我們這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一生中就難得過上幾天好日子。只一個“考”字,就能讓你談“考”色變。“考”者,考試也。在舊社會科舉時代,“千軍萬馬獨木橋”,要上進,只有科舉一途,你只需讀一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盡致地了解到科舉的情況。以周進和范進為代表的那一批舉人進士,其窘態難道還不能讓你膽戰心驚,啼笑皆非嗎? 現在我們運氣好,得生于新社會中。然而那一個“考”字,宛如如來佛的手掌,你別想逃脫得了。幼兒園升小學,考;小學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學,考;大學畢業想當碩士,考;碩士想當博士,考。考,考,考,變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運仍然難免,現代知識分子落到這一張密而不漏的天網中,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我們的人生還談什么完滿呢?
不完滿才是人生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 字希逋,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代表作: 《留德十年》《牛棚雜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