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雜劇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7092
- 條形碼:9787503967092 ; 978-7-5039-670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雜劇史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前海戲曲研究叢書》第二輯(12種)之一種,主編韓子勇。◎此前研究明、清雜劇的學者較少,著作極少,至于研究雜劇通史的學者更罕見,尚無著述問世。《中國雜劇史》從先秦入手,一直研究到清末,填補了這一學術空白。◎作者致力于在史料上鉤沉,在考辨上下功夫,在劇本文學上研究。◎本書所涉雜劇作家與作品數量眾多,可補諸“戲曲通史”介紹雜劇內容之不足,給讀者以較多、較新之內容。◎本書為青年學者、研究生、大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戲曲文學史料,有助于更進一步探索研究,有拋磚引玉之效。
中國雜劇史 內容簡介
我國古代戲曲有三種劇作形式:戲文、雜劇、傳奇。我選擇了寫雜劇史,因題目所限,故此書只研究從古至清末雜劇及其理論,不涉及戲文和傳奇之內容。在今已出版的幾部“中國戲曲通史”中,雖都包含雜劇內容,但只重視對元人雜劇之詳述,而涉及的劇作家也僅十余人。至于明、清部分都以傳奇為主,涉及雜劇作家合起來才二十余人。我在此書中因是雜劇專史,故涉及的作家、作品甚多。此書中涉及元代雜劇作家三十一人,是在拙著《元代雜劇史》基礎上做了刪節和補充。在明、清兩代合起來涉及四十二人。其中**章“中國戲劇的起源和形成”中的主要內容。第三章中楊景賢、賈仲明、朱權、康海、徐渭等,第四章中徐石麒、洪異、梁廷枏、毛奇齡、王國維等,分別發表在《戲曲研究》《文獻》《戲曲百家》《河北師院學報》等雜志中。此書在雜劇作家與作品之研究數量上較多。可補諸“戲曲通史”介紹雜劇內容之不足,能給讀者以較多、較新之內容。
中國雜劇史 目錄
目錄
**章 中國戲劇的起源和形成............................... 1
**節 戲劇起源諸種說法................................. 1
第二節 先秦角抵........................................ 10
第三節 漢魏六朝百戲 .................................... 13
第四節隋唐散樂、雜戲 .................................. 17
第五節 宋金雜劇、院本 .................................. 29
第二章 元代雜劇鼎盛時代.................................. 36
**節 元代社會與雜劇發展 .............................. 36
第二節 元代雜劇作家與作品研究 .......................... 54
第三節 元代戲曲理論及論著............................. 185
第四節 結構、音樂、演出及其他......................... 193
第三章 明代雜劇的衰落................................... 212
**節 明代社會與文學藝術發展變化 ..................... 212
第二節 明代雜劇作家與作品研究 ......................... 221
第三節 明代研究雜劇的理論專著 ......................... 332
第四章 清代的雜劇文學................................... 356
**節 清代社會和文人際遇 ............................. 356
第二節 清代雜劇作家與作品研究 ......................... 365
第三節 清代戲曲理論之發展 ............................. 460
結語.................................................. 498
主要參考文獻............................................. 500
后記.................................................. 503
中國雜劇史 節選
《中國雜劇史(前海戲曲研究叢書第二輯)》: 王實甫的代表作為《西廂記》雜劇,它以進步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藝術性壓倒群芳,成為元人雜劇和中國古典戲劇中一株*鮮艷的奇葩,永存于藝壇中,增輝于人間。 《西廂記》的本事,來源于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敘述唐德宗貞元年間,在山西蒲州普救寺發生的崔鶯鶯與張生戀愛而遭遺棄的悲劇。小說中的張生是一個卑鄙、齷齪、自私的小人,他*初貪圖崔鶯鶯的美色,海誓山盟,極力追求她,誘騙到手,后來又隨便加以遺棄,而且大罵鶯鶯是“尤物”“妖孽”,并把自己玩弄女性、背信棄義的行為,說成是能夠“忍情”和“善補過者”,想借此推卸自己的罪責。這種行為不僅薄幸殘酷,亦卑鄙無恥。這正表現了封建士大夫階層的虛偽本質。此中的鶯鶯雖是一位叛逆女性,她為追求愛情,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樊籬,以貴族少女的身份于夜半主動與張生私合,但在許多方面她又表現軟弱無力,甚至在她心目中亦認為與張生私合“不合法”,“有自獻之羞”,她不敢嚴正地向張生遺棄她的行為加以責難,而只是一味衷懇,希望他能夠始終成全。她只有怨,沒有恨,這正是她封建家庭和社會教養帶給她的局限性。元稹雖然很有才氣,詩文名重于時,但他本人品行就不端,為了向上爬,不惜巴結宦官俱文珍排擠裴度,令人齒冷,在他的筆下不可能有什么高尚的情趣。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指出,元稹的傳奇,“文章尚非上乘,而時有情致,固亦可觀,惟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在《鶯鶯傳》問世之后,唐代詩人李紳在《鶯鶯歌》中,宋代詩人秦觀在詠鶯鶯的《調笑令》中,均未涉及什么“尤物”“善補過”之類的謬論,毛滂在《調笑轉踏》中還表現了同情鶯鶯遭遇的進步傾向,不滿意“薄情少年”張生的負義行為,而他的朋友趙令疇在《商調蝶戀花詞》(又作《蝶戀花鼓子詞》)中,則更明顯地對元稹的謬說表示異議,認為“棄擲前歡”,背離“盟言”,使“地久天長終有盡,綿綿不似無窮恨”,是一種缺憾。據宋代周密《武林舊事》載,宋代有官本雜劇《鶯鶯六幺》,表演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故事;明代徐渭《南詞敘錄》“宋元舊篇”錄《鶯鶯西廂記》戲文,亦衍此事。宋代市井文學特盛,說話人的瓦肆,遍布于大、中、小商業發達或商品較為流通的城市,據宋代羅燁《醉翁談錄》“舌耕敘引”載有《張公子遇崔鶯鶯》話本名目。當時社會上喜歡聽書的人,主要來自城市里的商人、手工業者、小吏、士兵和市井小販、閑人,這些中下層人的欣賞趣味和判斷是非的標準,自然與元稹之流的士林階層迥然不同,而這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許多倡優女子亦能“調說大略”,她們從自身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深痛感受出發,對原有的故事結局提出許多針鋒相對的看法,促使這個故事發生新的轉化。活動于金章宗時代的下層文人董解元,采納了廣大市井階層中人的批評意見,并吸收了勾欄、瓦肆里說唱俗文學中的優秀成果,以進步的、民主的思想創作了《西廂掐彈詞》,或作《弦索西廂》,又稱《董西廂》o據《玉茗堂鈔本董西廂》中柳村居士《跋》云:董解元“名朗,金泰和時人”。山西永濟普濟寺附近堡則村,多姓董,至今流傳董解元事,值得研究。《董西廂》是現存三種諸宮調中*完整、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高的一種。它是一種有說有唱而以唱為主的文藝形式,說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宮調,在藝術形式上對元人雜劇的產生有較大影響。《董西廂》改變了《鶯鶯傳》中的一個根本性情節,它以鶯鶯和張生“美滿團圓,還都上任”,代替了《鶯鶯傳》中悲劇性的結局,熱情歌頌了他們由私戀而結成婚姻的叛逆行為。在他筆下,張生由原先“始亂之,終棄之”的負心漢,變為始終愛鶯鶯,并以他特有的書生氣質向封建禮教和門閥制度勇敢斗爭的摯情質厚青年人,閃耀出動人的光彩。而鶯鶯,亦由原先被侮辱、被損害的弱者,變成封建社會叛逆的女性,她敢愛,亦敢怨,果敢地追求光明和幸福的人生。在《鶯鶯傳》里,紅娘不過是個普通的稍微多事的丫鬟,性格、形象都不明朗,董解元卻**個賦予她愛憎分明、見義勇為的性格,使她成為爾后中國古典戲劇中*聰明、正直、可愛的女性。董解元的這些創造性改動,給這本來灰暗的故事注入新的血液,使之獲得生機。 ……
中國雜劇史 作者簡介
劉蔭柏,1941年生。著名文化學者。1978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戲曲系,導師先為張庚、馬彥祥,畢業前改為郭漢城、沈達人,主攻元曲。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分配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古代史組工作,1985年為副研究員,1991年為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西游記研究會常務理事等。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小說、戲曲、詩歌、宗教、民俗、軍事、哲學、術數學等綜合性研究,發表相關論文約150篇。出版專著有《魏征》、《李泌》、《馬致遠及其劇作論考》(碩士學位論文)、《元代雜劇史》、《洪昇研究》、《中國古代雜技》、《中國武俠小說史》、《西游記研究資料》、《西游記發微》、《劉蔭柏講西游》等,曾用上官云龍筆名創作出版長篇歷史性武俠小說《俊逸人中龍》等。2002年初退休后,主要從事國學、宗教深入研究,撰寫相關著作多部。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