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9911
- 條形碼:9787503969911 ; 978-7-5039-699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袁小樓以二十四節氣為創作元素的專著。袁小樓的繪畫語言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和生活氣氛,凸顯內心主觀意象的表達。他著色落墨、用筆大膽、揮灑自如,看似拙樸的線條,其實都是他內心想訴說的情緒表達。
生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等。
生 目錄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附錄
賀蘭山巖畫太陽神與二十四節氣的淵源
后記
生 節選
每個事物的誕生都有一個過程,有源頭,有傳承,如黃河、長江源于昆侖山;中華文脈從先秦的老莊哲學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傳統文化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 二十四節氣,源于黃淮流域,依自然律,順太陽黃道運行規律,找到恒定規律,再經年累月觀察、對照,從天象、地理、季節、氣候變化中不斷完善、整理、發掘,*終形成自然科學典籍。 節氣,上古文獻分兩種歷法,一為四時之歷,即春、夏、秋、冬,流傳至今;二為五行之歷,以金、木、水、火、土五氣之行劃分為五季(失傳于東漢)。五行之歷,乃行五氣之運,《尚書·洪范》疏引漢儒鄭康成:“行者,順天行氣。”《孔子家語·禮運》:“播五行于四時,和四氣而后月生。”古人以五種物質為象征,認為用木之季在于春,春乃天地復蘇,萬物得陽而生,故五行春為生;水為雨,則(夏)以雨而滋成物旺盛;火季則為暑(長夏),萬物榮華;寒(金)為祭在冬,成物藏伏,以祭祀天地,休養生息,待陽氣發生。《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 夏商,季節不稱“季節”,商代稱之為“旬”,夏代謂之“時”。至于四季中的春秋季是在周代方才使用。夏冬季至西漢使用。春秋為時代,夏是朝代借用名,冬即終。 據《管子》記述,一年分為五旬,一句為一季,一季有七十二日。 所謂“五季”,即五行歷法,一年分五季,每季七十二天,其中每一季又分陰陽,每部分為三十六天,一年十茚即360天。十茚,即十個節氣,或曰“季”,或曰“節”,或曰“月”。《管子·五行》載:“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人與天調,然后天地之美生。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畢。睹丙子火行御。……七十二日而畢。睹戊子土行御。……七十二日而畢。睹庚子金行御。……七十二日而畢。睹壬子水行御。……七十二日而畢。”也就是說:從冬至甲子至乙亥七十二日為木行,繼之丙子至丁亥七十二日為火行,繼之戊子至己亥七十二日為土行,繼之庚子至辛亥七十二日,*后是壬子至癸亥七十二日畢,恰是六個干支周期的結尾,共三百六十日整。 古人認為太陽與季風是形成五季變化的原因,故《禮記·禮運》載:“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時,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對應四季,天有五行,是故木居樂而主春,東風來時,春季降臨,萬物復醒。西風來臨,秋季降臨,萬物熟透而始衰敗,肅殺。南風降臨,雨隨暑而至,萬物興盛長旺;北風臨時,寒隨風到,冬季來臨,萬物伏斂。酷暑無風則為盛夏,亦稱之為長夏,以焦土為象。 01 中國自古以農為本,以農立國,農耕生產有很強的季節性,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故探尋總結節氣規律必不可少,節氣就是解決上古先民的農事問題。 節氣是上古天文歷法的起源,遠古先民掌握農業生產特點的知識。據《大戴禮記.夏小正》記載,相傳黃帝、顓頊、夏、商、周、魯六家歷法。殷墟甲骨文中有歷法紀年,《尚書·堯典》中有節氣劃分,初萌于西周,戰國發展為二十四節氣。 02 相傳人類太始祖盤古開天辟地,隨之誕生了乾坤陰陽,清為乾,濁為坤。又七千年前,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從風雨雷電,天澤山火找到規律,一畫開天定八卦,告知蒼生,凡事皆有律,萬物皆由陰陽相生。 始祖伏羲是把宇宙中潛在的*基本的秘密告訴天下蒼生,給了蒼生解開世間萬物的鑰匙。《易經》則更深層地闡述了陰陽中的六十四個卦,就是解開乾坤萬物構成秘密的密碼。后有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把陰陽闡述得更到位,打開了乾坤寶庫讓蒼生知曉了陰陽。至圣夫子刪《書》《詩》制定《禮》《樂》,修《春秋》。夫子讀《易》慕敬贊美,為《易》而書《十翼》,并曰:太極。太極,天地萬物之母。 03 上古先民從自然中獲取信息,把世間萬物分為陰陽兩極:天為陽,地為陰;白天為陽,晚上為陰;生為陽,死為陰;男為陽,女為陰……不一而足。陽就是外張,陰就是內縮。一陰一陽謂之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負陰抱陽,陰陽平衡,萬物可生。陰陽一極滿,則一極必虧。宇宙萬物若要生生不息,定要陰陽互動,不可全陽,不可全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節氣變化實則陰陽二氣輪回,春夏補陽,秋冬滋陰,對立出現。一年分上、下半年,正是陰陽二氣分割。上半年為陽,下半年為陰。夏至剛好過半,陽極陰生(一陰生)。冬至對應夏至,陰極陽生(一陽生)。夏至和冬至平分黃道圈,就形成了一分為二的陰陽之道,同時陰陽二氣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春分與秋分晝夜大致平均,以此二點為界,又將周天分為上下兩半,二分(春分、秋分)與二至(夏至、冬至),便將地球二分為四,形成了四季。又據黃淮氣象特點,將陰陽衍化為
生 作者簡介
袁小樓,又名孔治超,20世紀70年代生人,祖籍山東省曲阜市,孔子第75代傳人。現居北京。新畫種“自然潑彩”創始人。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文史研究員,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中心藝術創新實驗室主任。舉辦個展:歐盟委員會(法國);第24屆國際地理節(法國);中法建交50周年(法國);中華世紀壇《無相》系列作品展。作品被歐盟委員會、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收藏。出版散文集《江湖殘卷》《一路向西》《南京不哭》《無相》。2018年中國嘉德首拍《奔月3》以55萬元成交;創新作品《廣陵散》2019年嘉德春拍以63.25萬元成交;2020年參加“至誠-中國嘉德網絡公益拍賣”活動。代表作品有油畫《南京不哭》、水油融合作品《24節氣·花卉篇》、自然潑彩作品《無相》系列等。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