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苗疆風云 本書特色
曠世雄文,雅俗共賞;絕代奇書,重現人間。民國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道絢爛的風景。本社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發掘、整理民國文學經典為出發點,規模推出民國南北十大武俠小說作家的《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鄭證因是民國武俠小說的重要作家,其作品飽含著正義精神,體現了技擊特色,深受讀者喜愛。《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朱貞木》包含了朱貞木的武俠小說作品。《苗疆風云》是其中之一部。
苗疆風云 內容簡介
長篇武俠小說。朱貞木被后人稱為“新派武俠小說之祖”,其作品布局格調奇詭、內容俠情兼備、筆法細膩柔韌、內涵不拘傳統,在作品中描寫人物情感理想化、武功細節現實化,開新派武俠小說創作之先聲。為傳播文學經典著作,傳承孝友義俠的武俠精神,我社推出“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朱貞木卷”,秉著尊重原作、還原經典的原則,均以民國原本為藍本對作品進行點校整理,《苗疆風云》為其中之一。
苗疆風云 目錄
**章 穆索威加三五猛
第二章 埋陷阱活擒珠郎
第三章 夜襲盤江鐵索橋
第四章 鐵索橋邊的惡戰
第五章 艷妾珠冠成禍胎
第二集
前引
**章 圖財害命的人獸
第二章 困死英雄木櫝中
第三章 害人害己造慘劇
第四章 血濺靈帷酬故主
第五章 千古慘劇的結束
第三集
引言
**章 卑污陰險的道兒
第二章 象鼻沖麓除兇苗
第三章 碧云丹巖的樹屋
第四章 高僧恩賜朱痕劍
第五章 素素玉驄的結合
第四集
前引
**章 天魔洞里的風光
第二章 武侯祠中的劇戰
第三章 柳俠拐杖懲悍苗
第四章 任同知的縛獅計
第五章 靈鴿求援哀牢山
后記
附錄:朱貞木小說年表
苗疆風云 節選
**章穆索威加三五猛 滇南自古為西南夷,與中原不相統屬,自從幾位好大喜功的野心帝王,欲以邊功為武成,這才漸漸將目光放到西南滇黔這一帶去。我們并非考古,盡可不必研究誰個帝王的勢力擴張到西南的哪一部分去,只籠統地說一句,自從歷史上所謂“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有了這些經過以后,西南滇黔卻已歸人了中國版圖。太遠的且不必提,元末時,那元梁王的封地正在云南,曾一度與明太祖抗衡,旋被消滅,太祖便命西平侯沐英鎮守滇南。自沐英以次,世代襲封,永鎮斯邦,滿清入主中華,那地方很快地又服從了滿清。直到吳三桂投清反正,自湘人滇,將云南一度做了他*后的根據地,直到吳三桂敗亡以后,云南重又歸人了清朝版圖。 因為滇中是古時的西南夷,那里的居民向來是漢苗雜居。在滇邊或深山中的人,便與漢人遷入滇省者不同,那便是所謂苗民。……①苗民人人獷悍勇健,無論男女,都愛武善斗,尤以生苗為*。傳聞尚有食人之苗,猓猓便是一種,但經實地考察,猓猓也自有猓猓的紀律,并不若傳聞之甚,不過大多數習于迷信,擅制毒蠱,這倒并非故作驚人之談呢。 滇黔山水,甲于天下,這句話實嫌夸大,因為即以云南而論,除了幾處名勝而外,大都是崇山峻嶺,說它險惡則可,說它美秀則未必。本書述的是滇中故事,自然要談一談云南的地勢,尤其是關于苗民聚集之處。別處不論,單說滇省西南上,鄰近緬甸的一個地方,名日普洱,這普洱在清初卻是府治,它北倚順寧府,東鄰沅江州,東南與臨安府接壤,在這一塊地方,苗民*多,因而有一句俗話,謂之“普洱臨寧三五猛”。這是什么意思?原來在普順臨三府界內,共有三十五個地名,都以猛字當頭,那即猛弄、猛梭、猛勒、猛賴、猛蚌、猛烈、猛巖、猛島、猛臘、猛畚、猛養、猛統、猛迺、猛龜、猛往、猛海、猛混、猛班、猛麻、猛準、猛朗、猛賓、猛啻、猛回、猛勇、猛庫、猛撤、猛滲、猛董、猛波羅、猛連、猛猛司、小猛罕、上猛尹、下猛尹便是。這三十五猛所居,雖不敢說盡是苗民,但在千分之幾內或有幾個漢人點綴其中,這是實在的。 在普洱西南方,緊鄰緬甸的那一道邊疆,正是葫蘆野夷界,在野夷界之南,后來便是所謂猛連宣撫,但在清初時節,那地方似乎尚未經宣撫,可說一句是化外之地。在猛連與葫蘆野夷界之間,有一帶山脈,那是屬于金沙江以北的云嶺山脈的一支。此間地廣人稀,盡為葫蘆野的一種苗人所集居,其族世以勇武為榮,若干年、若干代下來,相沿成風,因此小孩子秉了祖先強悍的體氣,生下來就與他處的人不同,發育既極堅實,練武尤為他們的天經地義。 這里有一家姓穆索的苗人,夫婦素以專獵野獸為生,如虎豹獅象之類,他們的勇武當然是不必說起。這男苗名叫穆索金環,在三十歲上生下一子,起名穆索珠郎,自幼勇武有力,善于奔山,行走如飛,這些都是葫蘆野苗人的通常能耐,原不足為奇,奇的是,這穆索珠郎幼年在山中獵捕小獸,忽然遇到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采藥僧人,能通苗語,見穆索珠郎天生矯健,迥異常苗,便與他談將起來。也是穆索珠郎福至心靈,知道僧人不是常人,就問他請教武功,僧人偶爾試了幾手給他一看,喜得穆索珠郎一味纏著那僧人,必要隨他去學武藝。 那僧人本因他是可造之材,才故意點醒他,此時見他居然已經悟到,益發歡喜,便對珠郎說:“你愿隨我去學藝,你的父母意思如何呢?” 珠郎便引了僧人,來見他的父親穆索金環。苗族學武,本視為重要,自無不允之理,便以三年為期,過了三年,無論學成與否,必要回來一次,雙方約定,次日便由僧人挈了珠郎自去。 光陰如箭一般飛快地過去,穆索珠郎不但三年期滿回家來探視過一次父母,后再去又是三年,可說珠郎隨著僧人學藝,每三年回家一次,如此已經到了第三個三年上了,此時金環夫婦,年過四旬以上,轉眼就已五十歲,自然惦念兒女的心情,比壯年更要濃厚,到了第三次珠郎回家探視雙親時,金環夫婦便不愿再讓珠郎回到僧人那邊去了。 于是珠郎便向他父親說:“果然我師父大覺禪師在此次臨別之時,曾對我說過一番話。” 金環便問:“說了些什么話?” 珠郎說:“師父說‘你此番回去,怕你父母不愿再叫你到我這里來了,到時你也不必再來。萬一你父親尚無此意,那便是你的造化,這是關于你畢生的命運,無可強勉的’。如今爹果然不讓我再去,看來這也是命中注定的吧。”P3-5
苗疆風云 作者簡介
朱貞木(1895一1955),本名朱楨元,字式顓,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武俠小說家,與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共稱“北派五大家”。出身官宦人家,篆刻、詩書、文章俱佳。自幼在家讀私塾,在紹興讀完中學后,考入浙江大學文學系,畢業后曾在上海求職。1928年進入天津電話南局工作,與還珠樓主同事,且私交甚篤。1934年將妻女接來天津定居,也是從這一年起開始發表武俠小說。1940年自動離職,賦閑在家,以繪畫、篆刻、寫作自娛。1955年冬因哮喘病與心臟病并發,在天津市總醫院去世,享年六十歲。朱貞木一生創作小說十余種,武俠代表作有《虎嘯龍吟》《七殺碑》《羅剎夫人》等,其創作集前人之大成,而又有其獨特新穎之筆法,為五十年代以來港臺武俠作家如金庸、古龍、司馬翎等群起仿效,歷久不衰,因而被后人稱為“新派武俠小說之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