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文壇論見:中國當代文學家訪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7347
- 條形碼:9787520527347 ; 978-7-5205-2734-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壇論見:中國當代文學家訪談 本書特色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好像十九世紀就有人說過文學已死,五四時期就有人宣稱中國的文化已經死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出現,手機閱讀的流行,又有人預測紙質刊物與圖書也快消亡了;如今又有一種說法,五四之后無大師,大師再也不會出現在腳下這塊土地上……關于文學的生存與發展,各種說法甚囂塵上,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時至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文學依舊熱鬧得很,依舊蓬勃發展,雖沒有魯迅先生當年所言“文學是照亮國民靈魂的燈塔”那樣勁爆時尚,但也不像某些人說的“文學只是某些刊物圈子里的游戲”那樣沮喪蕭條,至少十天半月文壇上就會弄出一些深深淺淺的鬧劇來就是明證:文學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任你如何蹂躪打壓,它依舊堅挺生存在一方天地里,吸引著一茬又一茬的作家前來耕耘著,播種著,并且樂此不疲。 不知是誰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實,文壇又何嘗不是一個江湖,既然是江湖,自然就有蕓蕓眾生與奇俠高人的交替出現。文壇論見,并非文壇論劍,論的是見解而不是劍招,所以論者不必都是文壇俠之大者,但一定是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奇人高手。或許這就是《文壇論見:中國當代文學家訪談》書名的出處吧。 《文壇論見》是實力女作家高楊與中國當代文壇十余位作家、編輯家、評論家的文學對談結集,其中關于文學的深度訪談,豐富多彩,涉及文學與社會、文學與人生、文學與人類之間的辯證關系,特別是對當今文學創作、文學未來走向以及文學的社會擔當,進行了深入地探討:比如,僑居海外的華人作家嚴歌苓先生爆料“《金陵十三釵》并不是我*得意的作品”時的幽默風趣,談及她與大導演李安、張藝謀、陳凱歌等人交往與合作時的坦率直白,談及她的小說創作與影視改編之間的悲欣交集。比如,評論家、散文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先生提出“*沒有創意的就是宣布文學已死”的大膽論斷,一股沖天豪氣噴礴而出,他的睿智大度、高瞻遠矚,說出了許多人心里想說而不敢說的話,“說得刻薄一點,那些斷言文學已死的人,是文學在他自己的心里已死。如果在我們的心里,文學還沒死,在我的心里、在你的心里文學沒死,文學就不會死”。比如,作家梁曉聲先生提出了“知識分子的使命和一種文化的自覺”的命題,強調了“讀什么樣的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的重要性,并大膽預測“文化搞不好會讓人報應的”的未來走向,讀來振聾發聵,讓人自覺而警醒起來。比如,《收獲》雜志大掌柜、編輯家程永新先生自畢業實習時起就在雜志社,數十年如一日,從實習生到掌舵人,期間風風雨雨,穩坐國內純文學刊物頭把高椅,不知培養了多少名作家,他“一手抓名家,一手推新人”的辦刊理念,他“學習和研究是必須的態度”,他“文學需要新與舊的沖撞”“作家不能背對市場”等不同凡響的辦刊決策,處處彰顯作為國內**純文學大刊主編學養深厚與選稿用稿的高屋建瓴。比如,中國作協副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張煒先生提出“藝術就是在風暴中享受安靜”的創作理念,支撐著他在長達二十二年的時間里創作出五百五十萬字的長篇小說《你在高原》,實乃“前不見古人,后難見來者”之鴻篇巨著,他認定“寫作是一種心靈的需要”,他堅持“好作品自然而然地拒絕烏合之眾”,他感慨“‘文學已死’這種說法是無聊至極的,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比如,茅盾文學獎得主葉兆言先生認為“寫作是無法繼承的”,甚至斷定“獲獎跟作家是沒有關系”的,主張“作品中的高潮來自平淡的生活”,他極其勤奮,用自己的作品來擺脫祖父葉圣陶、父親葉至誠籠罩在自己頭上的文學光環,一直在等待寫出下一部“不一樣”的好作品。比如,茅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陳彥先生從戲劇入手,“永遠描寫小人物”,悲天憫人的平民情結在文字當中閃現著耀眼的人性光輝,自創作以來獲獎無數的他,主張“好作品要下笨功夫”,強調“戲曲還是要先保護傳承”,深感“人只有懂得敬畏,才不會被庸俗的洪流淹沒”。比如,魯迅文學獎得主、小說家溫亞軍先生對小說創作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他始終認為“好作品需要故鄉”,“文學是虛構的繁華世界”,從鄉村走向軍營的他,以筆作槍,寫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文學之路,從軍營走向邊疆,再從邊疆來到首都,他始終認為“文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不愿意重復自己的寫作,故而他幽默地強調“我對自己沒有期許,不給自己的創作套上枷鎖”……先后任職西北三家大型純文學刊物人物專欄采寫的高楊,深諳文學訪談技巧,問題設置角度新穎,提問尖銳而不失溫情,語言敏感而不失生動,全書訪談內容充滿知性、感性、率性與啟發性。從各個角度深度討論文學的未來,剖析文學從業者的創作動機和方向,闡釋文學與世界、與人類的關系。正所謂:嘔心瀝血,源于熱愛;耐人尋味,精彩好讀。 《文壇論見:中國當代文學家訪談》一書除文學對談外,還精選了各位受訪者代表作品中的精彩片段,無論您是文學圈內或圈外人士,是寫作者還是閱讀者,是業余愛好者還是專業作家,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甚至還有可能對號入座。 沒錯,本書某些內容或許說的就是您!一冊在手,值得擁有。歡迎各界朋友關注收藏。
文壇論見:中國當代文學家訪談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嚴歌苓: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理想 ; 李敬澤: 不必為文學的未來擔心 ; 梁曉聲: 一個人的聲音劇場 ; 程永新: 收獲三十年 ; 張煒: 文學表達是生命的基本需求等。
文壇論見:中國當代文學家訪談 目錄
李敬澤:不必為文學的未來擔心/27
梁曉聲:一個人的聲音劇場/47
程永新:收獲三十年/75
張煒:文學表達是生命的基本需求/103
葉兆言:坐下來寫作/123
陳彥:戲劇與人世間/153
潘耀明:皓月繁星當窗見/175
張大春:文學是上帝授予的權柄/191
溫亞軍:真實的虛構世界/207
文壇論見:中國當代文學家訪談 作者簡介
高楊,西安人,職業作家,就職于媒體十年。曾為多家報刊撰寫專欄,文字多次入選各種年選。出版隨筆集《理想花》《時光的光》、散文集《醉香女兒紅》。曾獲第四屆“漂母杯”優選華人散文獎,有作品選入中學語文教材。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