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在草一方 本書特色
以“在草一方”命名一個詩集真是太好了!惠特曼寫草,寫愛和自由;立群寫草,寫草地上的事物。草,至少象征旺盛的生命力、天然而普遍的美,當然還包含更多的意義,有待讀者去思考,去發現。 ——劉向東 詩人包立群在繼承草原傳統詩學的理念上,進一步探索和強化現代性對新草原詩嫁接、支配和變異性的積極作用,展示當下的新草原和新草原人在轉型期中的精神之變以及人性之變,創作出屬于自己“包氏新女性新草原現代詩”辨識度較強的詩文本。其詩對屬于草原符號性的具象進行先鋒意識的滲入和改造后,有了新的特異性呈新,應該說,在“北中國”的詩歌版圖上,包立群的《在草一方》詩集將以耀眼且極具新穎度的品質留存下來,同時其文本創新性更為新草原現代詩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可能,或許這正是該詩集面世的意義所在。 —— 李云 作為一個詩人,是需要內化的視角,來完成人生元問這樣的終極命題的。這不是玄學意義上的命題,而是人類*簡單的設問。好的詩人,都會從這個命題出發,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包立群的詩恰恰融入了這樣的命題,使得她的詩更具有生命思考的價值。 ——梁曉明 作為一個詩人,是需要內化的視角,來完成人生元問這樣的終極命題的,這不是玄學意義上的命題,而是人類*簡單的設問,好的詩人,都會從這個命題出發,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思考社會。而包立群的詩恰恰融入這樣的命題,使得她的詩更具有生命思考的價值。 ——樵夫 詩人擁有大量充滿時代感的話題,詩歌的內容隨著時代的前進步伐變得更深刻。宗白華說:“'光景常新'是一切偉大作品的烙印。”當下,有太多新事物亟待詩人去發掘、去書寫。為此,她關注時代,深入基層,多接地氣,盡情書寫屬于時代、屬于當下的新篇章,時代的詩意從她的筆下汩汩流出,創造出一些歌頌改革開放、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人民美好生活的詩歌。 ——張君 對草原,對親人,對故鄉,以及對自己的拷問反思,無論是執著熱烈還是痛切冷靜,不做作不矯情,詩歌語言表達坦蕩優美,耐人尋味。*難能可貴的是,讀她的詩歌,不用費心思考詞句的含義,韻味就自然流淌進讀者的心靈,或給你甘甜滋潤,或令你會意心動,或令你感慨共鳴,難道這不是詩歌該呈現的樣式嗎? ——張彩華 熟悉代欽塔拉草原穿過的遠古的風,五彩經幡在裸露巖石的罅隙中獵獵作響,五角楓氤氳的夢……霍林河像一道隱秘的音符,在她的靈魂里永遠流淌著,宿命般的青草,激情涌動,她用內心流淌的詩句,進行一次次溫性的精神還鄉。 ——趙艷
在草一方 內容簡介
只有浩蕩的水/能盛下浩蕩的天空/所以,天才近在咫尺/真實得仿佛能走進去/我是這里的王。 這部詩集分同心、靜好、風煙三部分,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創作的100多首詩,有謳歌時代的,有贊美草原的,有個人感悟的,有述說親情的……作家包立群是一位用心發現生活中詩意,也用心發現自己靈魂中的詩意的人。她將生活用語言和心靈過濾,所以她的詩飽含深情,又經過深思熟慮,帶著一種對人生和生活的感知。
在草一方 目錄
在草一方 作者簡介
包立群,蒙古族,1975年生。中國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興安盟文聯主席。自幼喜歡寫作,12歲時參加科爾沁文學社,在《興安日報》副刊上發表《告別》《小徑》等詩歌作品。之后,陸續有文章發表,作品散見于《北京文學》《民族文學》《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草原》《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內蒙古日報》《合肥日報》《呼和浩特晚報》《北部灣文學》《駿馬》《鹿鳴》《百柳》等。詩歌作品曾獲1997年香港回歸華文詩歌大賽佳作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