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鄉(xiāng)愁悠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3654
- 條形碼:9787504773654 ; 978-7-5047-736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xiāng)愁悠悠 本書特色
本稿件是作者曾在報紙等處發(fā)表的作品的精選匯總,作者用一顆赤子之心,關注家鄉(xiāng),關注生活,用文字敘說人世間的滄桑和感悟。全書主要是以鄉(xiāng)情、親情、鄉(xiāng)景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短文合集。作者一生愛好文學,打工路上,筆耕不輟,一路栽種文學詩草。
鄉(xiāng)愁悠悠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愛的嘮叨》《白蘿卜》《城里米糕, 鄉(xiāng)下米糕》《冬至湯圓》《跟著父親鋤地》《龍坪油面》《母親的“下飯菜”》《母親的端午粽》等散文。
鄉(xiāng)愁悠悠 目錄
白蘿卜3
城里米糕,鄉(xiāng)下米糕6
冬至湯圓9
跟著父親鋤地11
龍坪油面13
母親的“下飯菜”15
母親的端午粽17
母親的臘月19
母親的絲瓜21
陪母親過中秋24
陪母親年輕26
陪母親挖筍28
生日憶父親30
挖花生34
外婆的槐花香36
為母親洗頭39
棗子熟了41
中秋,陪母親吃月餅43
重陽,陪母親登高45
壩上夏風涼47
蟬鳴鼎沸的童年49
柳笛·風箏·童年52
牛背上的荷香55
天真無邪的童年57
童年的臘八粥59
童年雪趣61
我的啟蒙老師64
小人書陪伴的童年66
人到中年話“七夕”68
畢業(yè)三十周年同學會感言70
人到中年話“落榜”72
半晤橫崗74
采菱小記77
唱大戲耍龍獅79
春來武穴看花海81
此生*愛是書香84
打工路上,栽種文花詩草85
對聯(lián)是新年的眉毛88
父親的二胡90
父親節(jié)給父親寫信92
根植故鄉(xiāng)的歌者
——讀帕男《裝在畫框里的故鄉(xiāng)》94
古塔情思96
故鄉(xiāng)的初夏99
故鄉(xiāng)的秋天101
故鄉(xiāng)的油菜花104
過冬節(jié)106
苦楝花香108
浪動千島湖110
老港垂釣113
老街水事116
麻城賞杜鵑散記119
梅晴暑正袢123
難忘童年的“苕”味125
念師恩127
清明的思念128
秋滿花橋131
秋念134
秋天的果實136
秋夜遐思
——寫在同學會之前的思憶138
書香蟹味142
太白湖的夏雨145
外甥圓我軍營夢148
魏高邑的橘子150
問禪靈山154
我的2017157
我的小欖生活159
我家有棵金橘樹163
武漢的秋天166
鄉(xiāng)村年事168
鄉(xiāng)間有柿秋正紅170
鄉(xiāng)秋172
邂逅通天河174
新年碎語176
煙臺行178
野菜香香181
約會龍感湖183
月在武湖明187
再會鄉(xiāng)湖190
摘桑棗194
梔子花開196
中秋月餅198
愛上武漢這座城200
海棠花香205
賣鞋的小姑娘207
鄉(xiāng)下的春210
宿武湖山莊212
雪思214
雪夜心語217
壓歲錢219
夜踱山郊221
朱之文現(xiàn)象思223
受之有愧的“陪娘獎”226
秋天的野菊花228
山藥魚頭230
遠去了的鄉(xiāng)村貨郎擔232
以書暖冬234
鄉(xiāng)愁悠悠 節(jié)選
愛的嘮叨 在城里穩(wěn)定下來后,我把母親從鄉(xiāng)下接來同住。**次出遠門的母親,從農村來到城市,對一切都感到新鮮。 剛來的時候,母親帶來好多腌菜,一股腦兒全放進了冰箱,弄得所有的食品都是腌菜味。妻子看在眼里,嘴上沒說什么,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不高興。帶母親去菜市場買菜,母親總愛在市場外邊的地攤上買,說地攤的菜便宜,說某某菜她先前也種過,鄉(xiāng)下從來沒這么貴過,然后一毛兩毛地討價還價,為節(jié)省一塊錢而喜得手舞足蹈。 有次我買草莓給她嘗鮮,等我們走后,她又放進冰箱想等我們回來一起吃,沒想到被腌菜熏得一股濃濃的酸味。母親卻說:“這東西,味兒一點都不好,還不及老家的桑葚兒。”早就憋了口氣的妻子,嘟囔著回了一聲:“這草莓好貴的,哪有不好吃的,都是腌菜給弄的,好不好?”母親一聽,覺得受了委屈,一生氣,嚷著要回家,哭著訴說那些年我們家陳谷子爛芝麻的事。說我忘本,不記得讀書時靠腌菜度日的苦了。我好說歹說,妻子也是左賠禮右認錯地勸了幾天,才算讓她消了氣。 母親有一間屬于她自己的屋子。剛來時,妻子給她買了全套的新鋪蓋,可她卻收起來折好放進了柜子里。她愛用從老家?guī)淼呐f棉布鋪蓋,被面印染紫花,被里補了幾塊補丁,顯得土里土氣、不倫不類。只有到了年節(jié)時母親才會聽妻子的,拿出新鋪蓋用幾天,但節(jié)后很快就收起來。鄉(xiāng)下老家民風淳樸,母親養(yǎng)成了大白天敞開門的習慣。有時同事來串門,一眼就看得到母親床上的“寒磣”,我們又不好解釋,每每客人走后,我就嘮叨沒完,可母親依舊我行我素。日子久了,妻子非但不怒,還勸我說:“娘念舊,這些舊物寄托著她老人家的鄉(xiāng)村情結,棉花是她種的,棉線是她紡的,她喜歡,就由著她吧。” 也是,母親在鄉(xiāng)下生活了幾十年,吃了大半輩子的苦,突然讓她改變生活習性,只會讓她惶恐不安。 母親還有一個怪脾氣,喜歡嘮叨,大概天下的父母都一樣吧。因為工作,我們常常早出晚歸,但每次出門,母親總是大聲囑咐:天涼了要加件長衣服,下雨了要帶把雨傘,路上注意安全……晚上回來晚了,守在客廳里的母親又會大聲提醒,不要用冷水洗臉,哪里備有開水,要記得泡個腳。剛開始我們還會應個聲,時間久了,我就嫌她噦唆,多半不搭理她。 有一次母親被姐姐接去小住,我下班回來,屋里冷冷清清的,總感覺少了什么,我又懷念起母親的嘮叨來。把母親接回來的當晚,我依母親吩咐炒了些口味清淡的菜,一碗雞蛋番茄湯,一盤煎豆腐,多添了幾個母親親手做的腌菜。吃飯時,母親見了很高興,說這才是過日子的樣子。接著就開始了她的嘮叨,說家鄉(xiāng)的蘿卜青菜是做腌菜的上好原料,可惜現(xiàn)在的人不知道節(jié)儉,種的人也少了。又說腌菜在災荒年是幫我們家大忙的,還說我小時候*愛吃腌菜,有時還偷吃……我聽后笑得前仰后合,妻子在一旁趕緊扶住,打趣我像個孩子。 是啊,在母親眼里,誰說我們不是孩童呢? (原載《金湖快報》2018年1月29日) 白蘿卜 蘿卜是普通家常菜,種類多,有紅蘿卜、青蘿卜、白蘿卜、紫蘿卜等。老家武穴位于長江中下游鄂東北岸,堤內帶沙質的土壤很適合栽種白蘿卜。童年的大集體年代,糧食緊缺,幾乎家家都會開墾荒地,種上三分半畝。那時鄉(xiāng)下果木稀少,零食不多,土生土長的白蘿卜,就成了孩子們眼里的“水果”。隨手在自家園地里拔一顆,溝邊一洗,咬上一口,清香爽口,甜脆如梨。 在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要醫(yī)生開藥方”的說法。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蘿卜是難得的藥食兩宜蔬菜。說起蘿卜的功效,我深有感受。**次便秘,是我在寄宿中學讀書時。幾天大便不通,又不敢告訴老師,把人憋得不行。好不容易盼到周末,急急趕回家,母親按鄉(xiāng)下治便秘的土方,讓我生吃白蘿卜。沒想到蘿卜下肚第二天,腸胃就暢通了,實在是神奇。記憶中,還有一項是蘿卜燉肉治胃病。有年春節(jié),多年沒上門的表叔,冒著雨雪過江來家走親,不料路上被風寒侵襲,多年的老胃病犯了,祖母和家人都愁得不行!父親說,生產隊年前凍死了一頭牛,家里分了幾斤牛肉,還有些,要不用蘿卜燉牛肉試試。母親便用牛肉和撿來的牛骨頭(那時牛骨頭不值錢,沒人要)燉蘿卜湯招待表叔,沒想到體弱多病的表叔,連著喝了半個多月的牛肉蘿卜湯,回去后像變了個人似的,胃病再也沒犯過。不過在鄉(xiāng)下,牛是莊戶人家的命根子,蘿卜燉牛肉,一兩年難得遇到一回,所以蘿卜燉肉,多是燉豬肉,又以臘月為佳。用來燉肉的蘿卜,多用通體如雪的大白蘿卜,切成滾刀塊。葷素搭配,肉爛而不膩,蘿卜味道醇厚。辣子通紅,排骨一夾,骨頭脫落,肉極酥爛。食客莫不吃得滿頭大汗,痛快至極。 長大后,我工作在外,走的地方和接觸的人多了,知道的事也多些。大體說來,蘿卜在各地雖烹調制作方法有異,但都是一方美食。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專門提到蘿卜絲配魚翅,說是把蘿卜絲放在雞-湯里打幾次滾后,再將魚翅混合在其中,“令食者不能辨其為蘿卜絲、為魚翅”,這大
鄉(xiāng)愁悠悠 作者簡介
蔣紹斌,筆名雅夢,湖北武穴人,農民。中國寓言文學閃小說專業(yè)委員會湖北理事,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在《雪蓮》《今古傳奇》《新傳奇》《傳奇故事》《金山》《散文詩》《微型小說月報》《武漢印象》《人民政協(xié)報》《中國勞動保障報》《中國國土資源報》《讀者報》《華商報》《首都建設報》《烏魯木齊晚報》《楚天都市報》《自學考試報》等國內各級報紙雜志發(fā)表詩歌、散文、小小說數(shù)百篇。多篇小說、詩歌、散文在全國性文學征文賽事上獲獎。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