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左岸譯叢)加油站紀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30878
- 條形碼:9787550730878 ; 978-7-5507-3087-8
- 裝幀:10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左岸譯叢)加油站紀事 本書特色
1. 獲“法國紅房子/G7文學獎” 2. 入選2019年費米娜獎、花神獎、威普勒獎 3. 該小說是法國文學中“刺人的薔薇果”,是關于人類健忘的紀事,是一部循規蹈矩、荒謬無比、沒有流血的西部片。 4. 加油站是無名之地,也是世界的中心,是揭示真理的地方,作者借以嘲諷永不停歇的荒謬世界。 5. 《加油站紀事》是實驗小說,由無數有待完結的微小說組成,充滿無厘頭的幽默和文字游戲,致敬“烏力波”之作。 6. 書中用文字再現眾多經典電影片段和攝影作品,是電影和藝術愛好者難得的尋寶之地! 相對于完成和結束,我更相信未完成的神秘力量; 比起煙消云散,我更喜愛云霧氤氳。 ——作者
(左岸譯叢)加油站紀事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場景固定的公路電影,一種文學宣言和文學起義,是對法國二十幾年來小說高產、熱銷現象的反思。它由無數未完成的微小說構成,采取碎片化寫作,不受制于故事情節,凸顯形式、章節、段落、語句,并從中提取詩意和幽默的因子。熟客或新人、冷冰冰的日本女孩、流浪漢、廢棄屋、廉租房、移動房車、閃動不停的霓虹燈、遺落在柜臺的書本、不知去向的U盤、各式各樣的標記,一切都像五彩紙屑般紛紛落下……
(左岸譯叢)加油站紀事 節選
節選一 9-1 盡管位于郊區的環城線上,介于酒店和廢棄的廉租房之間,我的這個加油站仍然立于世界中心。 我所處的十字路口(可能性的邊緣?),是補給之所,是人行道,是中轉地,也是道路的起點或終點。大多數時候,我漫不經心地看著這些道路,有些憂郁,偶爾,也會像憂郁的人類學家那般嚴肅。 我從這個社會觀察站看著這個世界在我面前經過,它準備離開或剛剛到達,帶著興奮或滿是疲倦。車印旋渦般在此進進出出,這是一個黑洞,復雜、多變、難以辨別的不同道路在此被吞沒。加油站是公路世界的拱頂石,是它的銷軸。 9-2 有時候,我也有離開的欲望。 10 我的夢想,就是被調到得克薩斯州的加油站。我一直幻想擁有廣闊的空間。 11 在得克薩斯州,我的加油站可能就位于沙漠邊緣。在茫茫荒野中,離埃爾帕索或舒格蘭不遠。我將漢堡包和沙冰遞給滿臉厭煩的長途車司機和疲憊不堪的牛仔。 厭倦了烏拉諾斯鄉村便利店,警長偶爾會來加油站的酒吧,吹會兒冷氣,喝杯啤酒,擺脫日常工作,玩會兒飛鏢,在百無聊賴的日子里放松一下。日落時分的傍晚,在40攝氏度的陰涼里,我會走到加油站隔壁的ELRAYODELSOL汽車旅館那里,觀察經過的*后一輛貨運火車,看著飽經滄桑的車身在一大片生銹的輸油管道的田野邊緣駛過。一個野蠻人在得克薩斯州。 我擦干額頭上的汗水,邊抱怨干旱和高溫,邊把一聽冷凍的伴侶號啤酒貼在臉頰上。于是,我開始從另一個維度幻想降雨:在巴黎市郊的一座加油站工作;離開這片干旱、粗陋、后工業化的土地。 節選二 E 指針降到紅色區域,我手機電池也是。到了一個收費站。 收費站過后,來到一個服務區。一些卡車停在入口處。經過公路緩沖區、小坡、路堤:加油站出現了,美好熱鬧,簡直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黑洞邊緣的類星體。 F 我加滿油。加的是普通汽油,普通汽油越來越罕見了。但我知道在法國哪里可以找到它。(我知道普通汽油的秘密。) G 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位于**梯隊,耀眼、明亮、現代化,儼然就是救世主,在所有加油站當中出類拔萃。石油產業星羅棋布,并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它們是糖果。人們可以從中找到一切,消耗一切。 甚至在其中某些加油站,人們可以生活于斯,定居于斯:一些旅行社提供的終極體驗。雖然有些異想天開,但在我看來這種未來是可能的。 田野中央,更遠的地方是一座巨大的風力發電機。 H 我手里握著油槍,聞著在輕柔微風中發出的汽油味,聽著高速公路上汽車疾馳而過(宛若繁星)的聲音。 風力發電機呼呼作響。 離天堂咫尺之遠,我神思恍惚。此刻的我,怡然自得。一滴又一滴。 I 加油站空無一人,除了我。我的狀態前所未有地好。現在是半夜三點。 我看到油箱加滿了,不情愿地掛回油槍,付錢,離開,繼續前行,安慰父親,順便把支票本借 給他。 我手里拿著一杯速溶咖啡,嘴里含著攪拌棒,頭發被空調吹得涼絲絲的,輕松愉快地去收銀臺。 付款時,我面前站著一個容光煥發的女油泵工,身穿著復古未來風的白色制服,蓬蓬頭。當我正要轉過身離開時,她那莞爾一笑令我想入非非(是在對我放電嗎?),她對我說(她說了嗎?): “帶我一起走嗎?” ……
(左岸譯叢)加油站紀事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拉布呂夫(Alexandre Labruffe),1974年生于法國波爾多,15歲之前生活在人跡罕見的森林中,找不到人說話,險成“邊緣人”。中學畢業后開始學中文,20歲來中國,在工廠里打工半年,“檢查牙簽、棉簽、復活節彩蛋”,還跟中國人喝燒酒;后在國際法語聯盟工作,派駐中國和韓國。他與人合著過短篇小說,參加過許多戲劇和電影的制作,并在撰寫關于藝術史的論文。2020年出版《在武漢的一個冬天》。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