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情傾故土:藝術家祝渭洋評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323520
- 條形碼:9787550323520 ; 978-7-5503-235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傾故土:藝術家祝渭洋評傳 本書特色
祝渭洋,江山人,1942年出生,1955年開始學習畫畫,1983年加入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1989年加入了“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同年被評定為“工藝美術師”職稱。系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裝飾畫研究會會員、衢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1996-2002年任理事)、江山市美術家協會會員(1996-2003年任江山市文聯委員、美協主席)、衢州書畫院特聘畫師、衢州市浙西書畫院畫師。本書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藝術家祝渭洋的人生經歷和學藝生涯,生動地呈現了藝術家祝渭洋的一生。通過文字和藝術作品,能夠感受到藝術家的人生經歷和時代風貌,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文獻價值。
情傾故土:藝術家祝渭洋評傳 內容簡介
《情傾故土——藝術家祝渭洋評傳》由三大版塊組成,**個版塊主要介紹了傳主祝渭洋的家族情況、童年經歷、學畫歷程、知青生涯等;第二個版塊介紹了祝渭洋的藝術,包括油畫作品、鋼筆速寫、工藝美術作品、展館及旅游項目設計;第三個版塊是傳主祝渭洋的年譜。通過三個版塊的介紹,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藝術家祝渭洋的人生經歷和學藝生涯,生動地呈現了藝術家祝渭洋的一生。
情傾故土:藝術家祝渭洋評傳 目錄
一、祝氏家族
二、多災多難的1942年
三、顛沛流離的童年
四、與畫結緣
五、知青生涯(上)
六、知青生涯(下)
七、時來運轉
八、美術作品
九、美術作品(續)——寫實鋼筆畫
十、題材與風格
十一、工藝美術作品
十二、展館及旅游項目設計
祝渭洋年譜
情傾故土:藝術家祝渭洋評傳 節選
一、祝氏家族 據祝氏族譜記載:“武王封黃帝之后于祝阿,食邑濟南府禹城縣,即邑號為國,其后以國為氏。” 東晉時,祝巡以功封護國上將軍、信安侯。大興三年(320),祝巡奉召遷鎮龍丘(今浙江省龍游縣);太寧元年(323),詔安營衢州,是為衢州祝氏族祖。 祝巡的八世孫祝輅(字殷初),曾任南朝蕭齊殿中侍郎、太尉。因不滿朝中奸佞專權,辭官遷居今江山市郊西山梅泉。 祝巡的十五世孫祝其岱(字東山),為唐初宿儒,學界稱其“詩無邪思,文有卓識,氣浩詞嚴,一掃當世蕪穢之習”,曾被朝廷封為銀青光祿大夫、內翰檢討,因不滿武則天專權,堅辭不就,隱居江郎山,設館講學。祝其岱為郎峰祝氏始祖,其后裔徙布江山及外地者達39個支系。 至南宋,郎峰祝氏已有20余人中進士。其中祝允哲(1069—1142),任武翊衛大制參,曾北上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父子被陷害入獄,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祝允哲卻上《乞保良將疏》,愿以全家70余口保岳飛無罪,并請斬誤國奸臣。后被貶,悲憤而亡。 據20世紀90年代調查,祝氏為江山市第七大姓,計21334人,分布于大溪灘、王村、趙家、上余等13個鄉鎮、60個行政村。其中,趙家鄉885人,陳村363人。 趙家鄉陳村西壟自然村(今屬雙塔街道陳村)就是祝酒洋的老家。其曾祖父祝萬春(字華年)是清未秀才,懂地理,好詩書,樂善好施,民國時期,曾主持祝氏等多部族譜的編纂工作。 祝渭洋的祖父祝庭獻(字理一,號奇吾),自幼熟讀詩書,畢業于國立南京高級師范農業專修科(今南京農業大學),后回鄉創辦西壟初級小學。 祝渭洋之父祝維良(1911—1982)畢業于縣城文溪高級小學,14歲進清湖鎮周恒裕布店當學徒,三年后出師,當伙計。他勤奮好學,機靈勤快,辦事千練、負責,深得老板和賬房先生(相當于經理)喜愛。21歲時,祝維良得親眷資助,娶清湖鎮社屋底毛文萃17歲次女毛鶴仙為妻。毛鶴仙(1916—1952),初小畢業,機敏、賢惠,是位賢妻良母型的家庭婦女,生育四男兩女,依次為亞英(女)、鵬常、渭洋(朋訓)、瑜英(女)、鵬杭、鵬村。 二、多災多難的1942年 在1942年,對于浙西邊陲江山這個山區小縣而言,眾多平民百姓還缺乏“公元”的概念,他們在當時及后來的一段時間,均稱這一年為民國三十一年。 這一年發生了兩場災難,一為天災,二為人禍。 四五月間,“大水進城。城郊陳家安、烏龜塘等處房屋盡塌,溺斃人畜甚眾”。6月,大暴雨,江山港雙塔底*高水位90.76米(吳淞基面)。*大洪峰流量4900立方米/秒。 查閱《江山市志》,水位90.76米是有記載以來的*高紀錄,如今70多年過去了,一直未能突破。同一部志書記載,洪峰流量4400立方米/秒為五百年一遇,4590立方米/秒為千年一遇。很難想象,超過千年一遇的洪峰,鋪天蓋地而來是何等模樣。 也就是這一個月,伴隨千年難遇的洪水而來的是日本侵略軍。6月10日,日軍攻占江山,至8月23日棄城東撤,鐵蹄蹂躪江山75天。有關史料記載:被殺害百姓1081人,被擄失蹤3850人,強奸、輪奸婦女200余人,燒毀鄉村民房44638間,掠奪耕牛3762頭。這75天,濃煙滾滾,空氣中彌漫著血腥與死尸腐爛的氣息。 天災人禍,水深火熱,空前絕后。 就在這一年的11月20日,祝滑洋出生在江山縣清湖鎮社屋底。 社屋底今屬清湖一村,位于清湖街區的東北部,為農業與商業的交接地帶。 如今的清湖,不過是個小集鎮,當年卻是京(城)福(州)古驛道上一個繁忙的商埠,是錢塘江上游,進福建的*后一個可通行大航船的碼頭,是來自京杭大運河船舶的東南端終點。 《讀史方輿紀要》載:“凡浙入閩者,由清湖舍舟登陸,連延曲折逾嶺而南至浦城縣城,西復舍陸登舟以達閩海。中間二百余里,皆謂之仙霞嶺路(今稱仙霞古道)。”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1931年版)載:“清湖鎮,在浙江江山縣南十五里,為浙閩要會。……官置浮梁(浮橋),以濟行旅。商務為全縣中心,繁盛勝于縣城。” 清代劉侃《渡清湖》詩稱:“十里城南路,舟車此地紛。虹橋收浙雨,驛路入閩云。” 1942年5月14日,10萬日軍沿富春江、浙贛鐵路、曹娥江三路南下。28日,金華、蘭溪淪陷。6月3日,江山縣政府頒發疏散令,強制疏散城區居民、物資。10日,江山淪陷。 P1-4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