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舒曼 本書特色
本叢書是古典音樂發展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傳記系列,是了解古典音樂以及音樂大師及其作品的經典讀物。
舒曼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舒曼的生平和藝術生涯。羅伯特·舒曼,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他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的優點和弱點。他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受到家庭和時代的影響而形成,了解其音樂進路及生活軌跡,有助于大眾了解音樂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和局限。他創辦了音樂評論刊物《新音樂雜志》并任主編,其代表作有《蝴蝶》《維也納狂歡節》等。
舒曼 目錄
**章 茨維考的童年時光
第二章 求學生涯
第三章 重返萊比錫
第四章 克拉拉
第五章 步入婚姻殿堂
第六章 羅伯特與克拉拉
第七章 德累斯頓
第八章 杜塞爾多夫
第九章 人生的黃昏
大事年表
創作曲目
補充書目
致 謝
舒曼 節選
6月8日,本地顯要,書商奧古斯特·舒曼(August Schumann)先生生了一個兒子。 奧古斯特·舒曼于1773年出生。他出身于一個牧師家庭,歷盡千辛萬苦才成為“本地顯要”。奧古斯特早年一直奮力與貧窮搏斗,與父母抗爭。奧古斯特的父親是個窮人,因此他極力想將兒子引上一條安穩的職業道路。奧古斯特卻不可自拔地迷上了詩歌,甚至將自己早期的一些作品拿給書商海因澤(Heinse)批評指正,但他的作品并未給海因澤留下太深的印象。1792年,正在萊比錫(Leipzig)一家雜貨店打工的奧古斯特·舒曼被城中一所大學錄取,成為一名文科生。他一直留在大學里,直到花光了*后一分錢。身無分文回到父親家中后,奧古斯特著手寫作小說《俠義與苦行僧》(Knightly Scenes and Monkish Tales)。盡管海因澤對這本書的文學價值仍然不予置評,但他卻給奧古斯特提供了一份工作:在這位書商位于蔡茨(Zeitz)的書店中幫工。 奧古斯特接受了這份工作,一切進行得都很順利,直到他愛上了房東的女兒約翰娜·施納貝爾(Johanna Schnabel)。約翰娜的父親是市醫院的外科醫生,他強烈反對他們在一起。*終奧古斯特同意放棄賣書,轉而從事更能賺錢的食品雜貨貿易,他們這才訂了婚。 奧古斯特酷愛文學,在此后的18個月中,他出版了好幾本書,包括幾部小說和一本名為《商人指南》(The Merchants’ Companion )的商業手冊。他積攢了1000 泰勒,買下了一家店鋪。1799年,奧古斯特在蔡茨開了一家自己的書店,再次從事圖書銷售。1808年,他搬到穆爾德河畔的小鎮茨維考居住,在那里和他的兄弟共同經營著中央廣場上的一家店鋪,生意興隆。奧古斯特似乎并不特別擅長音樂,但卻具有強大的文學驅動力,發表了許多篇小說和故事。不過,讀者對他的商業類和統計類作品倒是更為買賬。他還成功推出了一系列“萬國”經典著作袖珍本,并且將拜倫的《貝珀》(Beppo)和《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翻譯成了德文。 奧古斯特性格中的焦躁不安偶爾會使他的穩定生活受到威脅,他身處精神崩潰的邊緣。在羅伯特出生的那一年,他尤為焦慮。 我們對于羅伯特的母親約翰娜了解得并沒有這么多。曾有一名作家聲稱,在晚年時期: 她陷入夸張的浪漫與感傷主義的泥潭,還會突然爆發出強烈的情感,但性格又趨于古怪。這也許是由夫妻間的差異導致的。 也有人形容她迂腐、無聊,極其病態。不幸的是,羅伯特似乎將父母雙方的神經質特征都遺傳了一些。 羅伯特·舒曼是家里五個孩子中*小的一個,他在中產階級家庭中長大,生活舒適體面。孩提時代,他并沒有展現出任何特別出眾的能力,他的家庭生活安穩平靜。作為家中*小的孩子,他或許還相當受寵。 1812年的歐洲仍然戰火紛飛。拿破侖召集了一支50 萬人的大軍,向東挺近俄國。行軍路線穿越小鎮茨維考。兩天內,一列列步行軍、一排排騎兵踏過小鎮的土地。第二年,軍隊從莫斯科潰退,損失慘重。他們再一次橫穿茨維考。饑餓的士兵搶奪著鎮上的食物,也帶來了疾病和瘟疫。醫院里住滿了傷員,由于條件不衛生,霍亂開始蔓延,僅僅幾周內就有將近五百名茨維考居民死亡。如此嚴重的破壞不可避免地在舒曼一家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記,尤其是那些容易受到影響的孩子們。 羅伯特6歲時被送往多納(D.hner)副主教運作的一家當地的預備學校。其實,羅伯特此前已經開始接受008 教育了,有一位年輕的家庭教師負責給他上課,以換取食宿。 羅伯特7歲那年,喬安·戈特弗里德·昆奇(Johann Gottfried Kuntzsch)給他上了人生中的**堂鋼琴課。昆奇是茨維考中學的一名老師,同時也在圣瑪麗教堂演奏管風琴。這位和善保守的音樂家能力有限,他的知識都源自業余時間的學習。他一直試圖通過唱詩班、管弦樂團和軍樂隊的聯合演出激發茨維考人對音樂的興趣,但他本人的音樂天賦著實不高。盡管如此,羅伯特還是很快就開始即興創作了,甚至還為鋼琴譜寫了一套舞曲。一位朋友回憶道: 他可以用鋼琴的樂段速寫出朋友的性格肖像,精準得令大家捧腹大笑。 舒曼沒有忘記昆奇對他的幫助。1832年,羅伯特送給昆奇一個桂冠,紀念他在中學執教50周年,他在附寄的信中說道: 您是唯一一個賞識我的音樂才華的人,為我指明了一條音樂的道路,而我的天賦遲早會引領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羅伯特的音樂才華也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奧古斯特為兒子購買了一架昂貴的施特萊歇爾(Streicher )大鋼琴。很快,舒曼的家中就傳出了經典曲目四手聯彈的編曲作品。羅伯特與昆奇的另一位學生弗里德里希·皮爾欽(Friedrich Piltzing )一同開始探索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作品。他偶爾也會彈奏自己的曲子,討父親奧古斯特開心。他*為宏大的作品似乎是一套為演唱和樂器伴奏譜寫的圣詩150篇。 童年時,舒曼曾經在茨維考中學參加了數場音樂會。他彈奏過莫謝萊斯的變奏曲《亞歷山大進行曲》(Alexander March),這首曲子對于手指的靈活敏捷性要求非常高。1819年夏天,羅伯特前往卡爾斯巴德(Carlsbad)聆聽了偉大的伊格納茨·莫謝萊斯的演奏,這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1851年,他寫信給莫謝萊斯道,三十多年前,這位鋼琴家手中拿過的一張音樂會節目單,至今都是他珍藏著的“神圣的紀念”。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候,奧古斯特·舒曼組織了一場歌劇之旅,前往萊比錫欣賞莫扎特的歌劇《魔笛》(Magic Flute),這是羅伯特**次接觸歌劇。但此時,他已將大部分熱情投入到鋼琴之中。
舒曼 作者簡介
蒂姆·道利一直處于為新一代人編寫和編輯圣經研究和教會歷史資源的最前沿。他經常旅行,特別是在以色列、土耳其和其他圣經土地上。他與妻子和家人住在倫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