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水力式升船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71273
- 條形碼:9787517071273 ; 978-7-5170-712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力式升船機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景洪水力式升船機為研究對象, 對水力式升船機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計算和系統的試驗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緒論 ; 水利式升船機概述等。
水力式升船機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升船機發展現狀
1.2 升船機類型
1.3 水力式升船機研究現狀
1.4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5 研究內容
第2章 水力式升船機概述
2.1 基本原理
2.2 主要組成部分
2.3 景洪水力式升船機設計概況
2.3.1 基本條件
2.3.2 總體布置
第3章 水力式升船機平穩運行的關鍵影響問題研究
3.1 水力式升船機的概化模型
3.2 研究方法
3.2.1 數學模型的建立
3.2.2 物理模型的建立
3.3 平衡重浮筒與豎井之間的間隙大小影響分析
3.3.1 數值計算分析
3.3.2 模型試驗研究
3.4 承船廂底部外形輪廓的影響分析
3.5 充泄水閥門啟閉方式的影響分析
3.6 平衡重浮筒底部外形輪廓的影響分析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輸水系統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1 輸水系統水力同步性的試驗研究
4.1.1 模型設計及試驗條件
4.1.2 原方案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1.3 同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1.4 同側及上游端兩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2 輸水系統水力同步性的數值計算
4.2.1 輸水系統數學仿真模型
4.2.2 原方案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2.3 同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2.4 同側及上游端兩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仿真模擬
5.1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狀態仿真模型
5.1.1 數學方程的建立
5.1.2 計算參數
5.1.3 運行要求
5.2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仿真結果
5.2.1 主管路截面尺寸的影響分析
5.2.2 水力同步性
5.2.3 各種典型工況下運行過程仿真
5.2.4 充泄水閥門的啟閉方式研究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水力式升船機整體模型試驗研究
6.1 水力式升船機整體物理模型研制
6.1.1 模型設計與制作
6.1.2 水力式升船機的電氣控制系統
6.2 承船廂運行速度圖
6.2.1 承船廂下行速度圖
6.2.2 承船廂上行速度圖
6.3 正常工況下水力式升船機整體運行試驗研究
6.3.1 承船廂下行過程
6.3.2 承船廂上行過程
6.4 事故工況下水力式升船機整體運行試驗研究
6.4.1 下游水位下降的影響
6.4.2 承船廂漏水的影響
6.4.3 平衡重浮筒脫離豎井水面的影響
6.5 充水閥門位于不同高程升船機運行參數的對比分析
6.5.1 承船廂下行過程
6.5.2 承船廂上行過程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電氣控制系統
7.1 模型運行電氣控制系統
7.1.1 系統結構及功能
7.1.2 自動化系統
7.1.3 主要測量儀器及測量設備
7.2 水力式升船機自動控制原理
7.2.1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簡述
7.2.2 自動控制原理及精確定位
7.3 景洪水力式升船機整體模型試驗
7.3.1 試驗工況
7.3.2 試驗結果分析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水力式升船機抗傾斜特性研究
8.1 研究方法
8.2 水力式升船機動力學仿真模型
8.2.1 水力式升船機各構件力學模型的建立
8.2.2 水力式升船機動力學仿真模型的建立
8.3 水力式升船機的抗傾覆特性
8.3.1 浮筒所受浮力變化對承船廂傾覆的影響
8.3.2 機械同步系統單獨作用時的抗傾斜特性
8.3.3 導向系統單獨作用時的抗傾覆特性
8.3.4 機械同步系統和導向系統共同作用時的抗傾斜特性
8.4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中的受力特性
8.4.1 導向系統單獨作用時升船機的受力特性
8.4.2 機械同步系統和導向系統共同作用時升船機的受力特性
8.5 制動器上閘不同步對機械同步系統和導向系統受力的影響
8.6 本章小結
第9章 結論及創新
9.1 結論
9.2 創新
參考文獻
第1章 緒論
1.1 升船機發展現狀
1.2 升船機類型
1.3 水力式升船機研究現狀
1.4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5 研究內容
第2章 水力式升船機概述
2.1 基本原理
2.2 主要組成部分
2.3 景洪水力式升船機設計概況
2.3.1 基本條件
2.3.2 總體布置
第3章 水力式升船機平穩運行的關鍵影響問題研究
3.1 水力式升船機的概化模型
3.2 研究方法
3.2.1 數學模型的建立
3.2.2 物理模型的建立
3.3 平衡重浮筒與豎井之間的間隙大小影響分析
3.3.1 數值計算分析
3.3.2 模型試驗研究
3.4 承船廂底部外形輪廓的影響分析
3.5 充泄水閥門啟閉方式的影響分析
3.6 平衡重浮筒底部外形輪廓的影響分析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輸水系統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1 輸水系統水力同步性的試驗研究
4.1.1 模型設計及試驗條件
4.1.2 原方案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1.3 同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1.4 同側及上游端兩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2 輸水系統水力同步性的數值計算
4.2.1 輸水系統數學仿真模型
4.2.2 原方案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2.3 同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2.4 同側及上游端兩側豎井間連通的水力同步性研究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仿真模擬
5.1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狀態仿真模型
5.1.1 數學方程的建立
5.1.2 計算參數
5.1.3 運行要求
5.2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仿真結果
5.2.1 主管路截面尺寸的影響分析
5.2.2 水力同步性
5.2.3 各種典型工況下運行過程仿真
5.2.4 充泄水閥門的啟閉方式研究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水力式升船機整體模型試驗研究
6.1 水力式升船機整體物理模型研制
6.1.1 模型設計與制作
6.1.2 水力式升船機的電氣控制系統
6.2 承船廂運行速度圖
6.2.1 承船廂下行速度圖
6.2.2 承船廂上行速度圖
6.3 正常工況下水力式升船機整體運行試驗研究
6.3.1 承船廂下行過程
6.3.2 承船廂上行過程
6.4 事故工況下水力式升船機整體運行試驗研究
6.4.1 下游水位下降的影響
6.4.2 承船廂漏水的影響
6.4.3 平衡重浮筒脫離豎井水面的影響
6.5 充水閥門位于不同高程升船機運行參數的對比分析
6.5.1 承船廂下行過程
6.5.2 承船廂上行過程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電氣控制系統
7.1 模型運行電氣控制系統
7.1.1 系統結構及功能
7.1.2 自動化系統
7.1.3 主要測量儀器及測量設備
7.2 水力式升船機自動控制原理
7.2.1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簡述
7.2.2 自動控制原理及精確定位
7.3 景洪水力式升船機整體模型試驗
7.3.1 試驗工況
7.3.2 試驗結果分析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水力式升船機抗傾斜特性研究
8.1 研究方法
8.2 水力式升船機動力學仿真模型
8.2.1 水力式升船機各構件力學模型的建立
8.2.2 水力式升船機動力學仿真模型的建立
8.3 水力式升船機的抗傾覆特性
8.3.1 浮筒所受浮力變化對承船廂傾覆的影響
8.3.2 機械同步系統單獨作用時的抗傾斜特性
8.3.3 導向系統單獨作用時的抗傾覆特性
8.3.4 機械同步系統和導向系統共同作用時的抗傾斜特性
8.4 水力式升船機運行過程中的受力特性
8.4.1 導向系統單獨作用時升船機的受力特性
8.4.2 機械同步系統和導向系統共同作用時升船機的受力特性
8.5 制動器上閘不同步對機械同步系統和導向系統受力的影響
8.6 本章小結
第9章 結論及創新
9.1 結論
9.2 創新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水力式升船機 作者簡介
吳一紅,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研究所所所長,中國水利學會理事、水力學專委會主任,中國水力發電學會水工水力學專委會副主任、秘書長。長期從事水工結構流激振動、高速水流、泄洪消能、抽水蓄能電站水力學、水力學原型觀測、通航建筑物水力學問題的理論及應用研究。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