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20世紀中國戲劇表演團體體制發展流變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9546
- 條形碼:9787503969546 ; 978-7-5039-695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中國戲劇表演團體體制發展流變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七章, 論述了20世紀中國戲劇表演團體體制的發展歷程, 內容涉及近代“主角挑班制”的形成背景與發展、梨園公會在戲曲演出中的作用、科班教育、創作、研究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戲曲演劇制度、導演制在全國的推行等, 其目的是鑒古知今, 從史學研究的角度出發, 針對百年藝術管理的實踐, 為客觀、理性地剖析當下紛繁復雜的藝術現狀提供依據。作者思路清晰, 論述有理有據, 提供了眾多代表性戲班的內部管理情況及采取的措施, 有助于讀者較全面地了解20世紀中國戲劇表演團體體制的發展歷程。
20世紀中國戲劇表演團體體制發展流變研究 目錄
**章 近代商業經濟背景下的“主角挑班制”
**節 花部諸腔的興盛對“主角挑班制”的養成
第二節 戲班商業化經營體制的萌動
第三節 演出組織的本位轉移——“主角挑班制”的——發展成熟
第二章 梨園公會在戲曲演出中的作用
**節 北京戲曲行業公會組織“精忠廟”
第二節 粵劇史上的“八和會館”
第三節 地域差異在行業公會中的體現
第三章 教育、創作、演出三位一體模式的研究
**節 跨越清末民初44年的富連成科班
第二節 易俗社改良對秦腔藝術的貢獻
第三節 組織管理體制的差異對比
第四章 地域傳統的賡續對戲班管理制度的影響
**節 劇場在戲曲演出中地位的提升
第二節 地方劇種在都市經營模式的探索
第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戲曲演劇制度(1949-1976)
**節 “改戲、改人、改制”
第二節 “文革”與中國戲曲管理
第三節 綜合性藝術的跨越-全國推行“導演制”的意義
第六章 20世紀臺港地區戲曲演出體制
**節 日據時期臺灣戲班演劇模式研究
第二節 香港粵劇的演劇特點
余論 辨析戲劇藝術綜合發展的四個要義
后記
**節 花部諸腔的興盛對“主角挑班制”的養成
第二節 戲班商業化經營體制的萌動
第三節 演出組織的本位轉移——“主角挑班制”的——發展成熟
第二章 梨園公會在戲曲演出中的作用
**節 北京戲曲行業公會組織“精忠廟”
第二節 粵劇史上的“八和會館”
第三節 地域差異在行業公會中的體現
第三章 教育、創作、演出三位一體模式的研究
**節 跨越清末民初44年的富連成科班
第二節 易俗社改良對秦腔藝術的貢獻
第三節 組織管理體制的差異對比
第四章 地域傳統的賡續對戲班管理制度的影響
**節 劇場在戲曲演出中地位的提升
第二節 地方劇種在都市經營模式的探索
第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戲曲演劇制度(1949-1976)
**節 “改戲、改人、改制”
第二節 “文革”與中國戲曲管理
第三節 綜合性藝術的跨越-全國推行“導演制”的意義
第六章 20世紀臺港地區戲曲演出體制
**節 日據時期臺灣戲班演劇模式研究
第二節 香港粵劇的演劇特點
余論 辨析戲劇藝術綜合發展的四個要義
后記
展開全部
20世紀中國戲劇表演團體體制發展流變研究 作者簡介
濟洪娜,中國國冢話劇院研冤教育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員。2007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戲劇戲曲學系。2010年獲碩士學位并留院工作。2018午調入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戲劇評論和院團管理,先后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文藝報》《藝術評論》《中國戲劇》等報刊發表評論文章數十篇。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