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發(fā)現(xiàn)孔乙己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0678114
- 條形碼:9787530678114 ; 978-7-5306-781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fā)現(xiàn)孔乙己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題材為論文集, 書稿內(nèi)容, 涉及《孔乙己》等魯迅經(jīng)典作品的諸多疑點、難點, 以及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內(nèi)容包括: 一個圍觀讀書人的故事 —— 對《孔乙己》的一種細讀 ; 《孔乙己》的主題是揭露科舉制度嗎? 等。
發(fā)現(xiàn)孔乙己 目錄
一 一個圍觀讀書人的故事——對《孔乙己》的一種細讀
二 《孔乙己》的主題是揭露科舉制度嗎?
三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小伙計——100年后重讀《孔乙己》
四 “被侮辱和被損害的”讀書人——重新認識孔乙己
五 涼薄世界火熱心——《孔乙己》:一篇展示人性的小說
六 孔乙己:表象與本真——《孔乙己》文本品讀
七 孔乙己典型論——《孔乙己》問世百年
八 “我”是誰——再談《孔乙己》的主要人物“我”
九 《孔乙己》瑣談
十 開放在涼薄世界的美麗花朵——《孔乙己》的審美考察
十一 孔乙己的個性
十二 孔乙己的邏輯
十三 《孔乙己》中的幾種笑——兼談?wù)n后練習(xí)一及其說明
十四 《孔乙己》中兩個“我”
十五 孔乙己為什么站著喝酒
附錄 魯迅談《孔乙己》《孔乙己》(孫伏園)
后語
發(fā)現(xiàn)孔乙己 節(jié)選
《發(fā)現(xiàn)孔乙己》: 談話態(tài)度:從平和的開頭兩問,“你讀過書么?”“怎樣寫的?”到“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接下去是,因“我”知道“茴”字寫法,而“顯出極高興的樣子”,且“點頭說,‘對呀對呀!’”,*后,“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孔乙己的話語,以及神態(tài)、動作的變化,是不是顯現(xiàn)出一個具有熱心、誠心、耐心的愛幼老人的形象? 對于鄰舍孩子,孔乙己的愛心表現(xiàn)在:拿自己本來不多的茴香豆,分給他們吃,無法多給,那就一人給一顆;對他們說話,就“彎腰下去”,平等、親切地解釋:“我已經(jīng)不多了”,即不能再給了(話外音是:如果多,我會再分給你們),等等。要注意,這樣的事不是只發(fā)生一次,而是“有幾回”,即:一次,再次,三次……多次發(fā)生。 四、美在生命:頑強。 誠信品行、抗爭精神、富于愛心的情感,這些,都是孔乙己生命的構(gòu)成部分,生命的支柱,是其人生的閃光點。此外,還有一個重要閃光點:頑強。生的執(zhí)著,命的堅強,合而為頑強,生命的頑強。 先說“生的執(zhí)著”。生,生存,就是活著。對人而言,生存是**要義。“我們目下的當務(wù)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潦倒的讀書人孔乙己,夠不上溫飽,更免談發(fā)展,就是生存,也非常非常不易。孔乙己的生存,有三大障礙:一是貧困。故事敘述者說,“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于沒有進學(xué),又不會營生;于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孔乙已是清苦的讀書人,本沒有什么家底,又不會營生,當然沒有錢財收入,只能坐吃山空,越過越窮。窮得只有身上一件長衫,又臟又破,沒有可換洗的。二是孤獨。這屬于精神領(lǐng)域,感情生活。在家,孔乙己孑然一身,無妻室,無子嗣。在外,朋友親戚早已斷絕來往,連一個可以說話的人都沒有,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也。孤苦伶仃,形影相吊,這樣的日子實在難熬。三是涼薄。“庸凡涼薄,日益以深”④的涼薄,即“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表現(xiàn)為,魯鎮(zhèn)人(以酒客、掌柜等為代表)對他的冷漠、欺辱、嘲笑、戲耍,即精神迫害。 但是,孔乙己竟然存活到大約半百年紀(額頭皺紋、花白胡子顯示的。那時的中國人,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來歲),這令人驚奇。他是怎么堅持著活下來的?**,他活在書里。作為讀書人,他誘導(dǎo)“我”讀書,自己當然也是愛書人,以書為精神家園。心里想的,嘴里說的,是書中的道理,書中的語言。第二,他活在酒里。酒是他唯一的物質(zhì)享受,也是他的生活樂趣,唯一朋友。不要忘了,他是喝了*后一碗酒,才從酒店,也是從魯鎮(zhèn),永遠消失,告別人世的。第三,他活在自娛自樂、自我調(diào)節(jié)里,心態(tài)好。他渴望與人交流,卻不能與成人交談,就對孩子說話;孩子也對他冷淡,就自說自話。如,他給孩子茴香豆吃,內(nèi)心為此感到快樂,對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就是自我愉悅,自我調(diào)侃。第四,更重要的,他活在信念里。圣人教誨的“君子固窮”,就是他的信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他的榜樣。他也是普通人,“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世俗的觀念,也影響著他。人來世上走一遭,實在不容易,一息尚存,就堅持活下去。 再說“命的堅強”。命,性命,對于威脅和危害性命的打擊、摧殘,孔乙己都咬牙扛住。何家把他吊起來打,丁舉人私設(shè)刑堂審他,“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這些人有錢有勢,是權(quán)力者,對他施行暴力恐怖,殘害軀體與性命。致使他,“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臉上又添上新傷疤”,可他照樣到酒店喝酒,依然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柜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喝酒的人說,“許是死了”。可他沒有死,是丁舉人打斷了腿,正在養(yǎng)傷。稍后,竟然盤著兩腿,滿手是泥,“坐著用這手”,再來酒店喝酒。這是掌柜、酒客等人,全然想不到的。 五、咸亨酒店中的“芳草”。 世上的美,多姿多彩,性質(zhì)不同。如,外表美之與內(nèi)在美,完美之與殘缺美,喜劇美之與悲劇美,等等。孔乙己之美,屬于什么性質(zhì)? 孔乙己之美,是內(nèi)在美。誠然,看孔乙己的樣子,亂蓬蓬的胡子,臟兮兮的長衫,等等,確實不美,但那屬于外表。外表美與內(nèi)在美,可以是一致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并存。外表不美的,不能排除內(nèi)在的美。著名詩人、翻譯家陳敬容,在《譯本序》中寫道:“外表美好的,其心靈未必善良;外表丑陋的,其心靈未必不美,未必不善。敲鐘人卡西莫多丑得出奇,而且顯得非常兇惡,但他心靈的美和善則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開展而愈益突出”⑤。孔乙己的美,卡西莫多的美,都是內(nèi)在美。 ……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