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動力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265792
- 條形碼:9787503265792 ; 978-7-5032-657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動力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在實踐中發現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并沒能從根本解決環境問題,環境教育應運而生,成為改善環境污染和防止破壞的有效方式之一。國家公園作為重要的保護地類型,也承擔著環境教育的核心功能,這一功能將對國家公園功能體系的完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國際上國家公園一直都是環境教育天然的大教室。然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的中國國家公園有了漂亮的環境教育大教室,卻出現了少有學生、少有教師、少有教材、少有教育機構的“一有四少”的狀況,環境教育教室缺乏活力;而在國家公園之外,以自然教育和自然體驗為主的環境教育類商業活動卻供不應求。面對這兩組冷熱矛盾,建立中國的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動力機制,將人們吸引至國家公園場域內主動接受環境教育,成為國家公園探索和發展的一個新命題。囿于社會發展階段和國家公園相關理論和研究的局限,與環境教育相關的研究此前并沒有在國家公園的系列研究中占到重要位置。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過程中,應該以系統思想和相關理論對其進行相關研究。引入系統理論、動力機制和多中心理論對國家公園環境教育進行研究,是一種從系統的整體性出發,從要素至系統、至功能再到路徑的體系化研究。
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動力機制研究 目錄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綜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義
1.4 研究的可行性
1.5 研究方案
第2章 概念、理論及案例
2.1 核心概念
2.2 相關理論應用分析
2.3 案例點基本情況
第3章 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動力機制ESFP模型構建
3.1 模型構建依據
3.2 模型要素篩選
3.3 結構模型(ESFP-S)
3.4 機制模型(ESFP-M)
第4章 黃石和普達措環境教育動力機制ESFP模型對比分析
4.1 基本情況的對比
4.2 結構模型(ESFP-S)對比
4.3 機制模型(ESFP-M)對比
4.4 對比分析結論
第5章 普達措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動力機制構建
5.1 動力機制模型的修正
5.2 理念維度的構建
5.3 主體維度的構建
5.4 利益維度的構建
5.5 制度維度的構建
第6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結論
6.2 主要創新點
6.3 研究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動力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劉靜佳,云南旅游職業學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原國家旅游局)旅游業青年專家,云南省旅游類專家庫專家,美國西華盛頓大學赫胥黎環境學院訪問學者,訪學主題為國家公園的環境教育。 在CSSCI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主持云南省社科規劃科普項目1項、雀部級課題5項,參與省級以上課題10余項。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