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共有產權與鄉村協作機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8820
- 條形碼:9787520338820 ; 978-7-5203-3882-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有產權與鄉村協作機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于鄉村協作實踐的民族志,以位于山西省原洪洞、趙城與霍縣交界處的“四社五村”為研究個案。四社五村歷史悠久,早在金元時期即已存在,屬于民間自發組成的水資源管理組織。由于地處太岳山脈南延支脈霍山腳下,坐落在黃土臺地上,水資源環境極其惡劣,在長期干旱壓力之下,加入該組織的村莊數量多達十幾個。四社五村水利社會之形成,是以具有“公共物品”屬性或“共有”意涵的水利為中心而延伸出來的區域性社會關系體系。千百年來,該水利社會延續不斷,運用民間的智慧和文化的力量,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共有產權與鄉村協作機制 目錄
一 四社五村之“緣”
二 問題意識與文獻回顧
三 研究策略與方法論
四 資料運用與調查實踐
**章 生態、生計與親屬關系
一 自然地理與人文活動
二 生計模式與持續生存
三 親屬制度與社會關系
第二章 “四社五村”的知識考古
一 官方文獻的記載與表述策略
二 地方文獻背景下的譜系考掘
三“他者”的理解與智識取向
第三章 “泉域社會”的整體協作
一 權威體系
二 技術手段
三 文化理性
四 象征支配
五 道義經濟
六 糾紛調處
第四章 水利工程的地志學
一 家園與水利地景
二 從合作化到責任制
三 從“有序”到“失序”
第五章 “非遺”的民俗政治
一 作為*初線索的山洪事件
二 歷史水冊的二次問世
三 從默默無聞到蜚聲海外
四 地方民眾的期待
五“申遺”的地方實踐
結論
一 “他者”視角下的地方史
二 鄉村協作與國家轉型
附錄
附錄一 訪談資料
附錄二 四社五村水利工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報告
附錄三 四社五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片解說詞
附錄四 田野工作日記(節選)
參考文獻
一 史料(方志、地方文獻資料)
二 著作
三 期刊論文
四 英文專著、論文
后記
共有產權與鄉村協作機制 作者簡介
周嘉,1983年8月生,山東萊西人,法學博士,現為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講師,在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人類學、區域社會史。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道教》、《城市史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一項,榮獲廳、市級獎勵多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