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英國煤業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09434
- 條形碼:9787569509434 ; 978-7-5695-09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煤業史 內容簡介
本書分五章, 內容包括: 近現代英國采煤技術的發展 ; 英國的煤炭利用市場發展 ; 一戰后煤炭工業危機與其國有化政策 ; 英國政府對煤礦事故的治理 ; 英國煤礦遺址的保護與再利用。
英國煤業史 目錄
目錄
緒論/ 001
**章 近現代英國采煤技術的發展/ 007
**節 采煤業中的技術要素以及英國早期的采煤狀況/ 008
第二節 18世紀至19世紀初英國采煤技術的發展/ 017
第三節 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英國采煤技術的新成就/ 044
第四節 近代英國采煤技術的影響及特點/ 075
第二章 英國的煤炭利用與市場發展/ 087
**節 自然經濟下的英國煤炭市場/ 088
第二節 18、19世紀前期的英國煤炭市場/ 096
第三節 19世紀中期之后的英國煤炭市場/ 113
第三章 一戰后煤炭工業危機與其國有化政策/ 126
**節 英國煤炭工業困境引發的社會矛盾/ 126
第二節 英國煤炭工業的重組與國有化政策/ 134
第四章 英國政府對煤礦事故的治理/ 146
**節 17世紀至19世紀早期英國對煤礦事故的治理/ 147
第二節 19世紀中后期英國政府對煤礦事故的治理/ 170
第三節 20世紀英國政府對煤礦事故的綜合治理/ 202
第五章 英國煤礦遺址的保護與再利用/ 223
**節 英國煤礦遺址概述/ 223
第二節 煤礦遺址的保護和修復改造/ 233
第三節 英國煤礦遺址的改造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254
參考文獻/ 270
后記/ 286
英國煤業史 節選
緒論 煤炭是自然界中重要的非可再生資源,是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后不可或缺的工業原料。目前,在人類社會已經歷的柴薪、煤炭和石油三個能源時期中,煤炭是現代工業經濟興起、發展和延續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世界歷史的變遷與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英國的煤炭資源來自地質期的石炭紀,儲量巨大,遍布約克郡(Yorkshire)、蘭開夏郡(Lancashire)等英格蘭東北部地區,肯特郡(Kent County)和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中部地區,以及南威爾士和蘇格蘭中部,且裸露在地表,容易開采。英國所擁有的巨大財富使它成為世界上較早大規模使用煤炭做燃料的國家之一。英國采煤到目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即使僅從16世紀開始算起,英國的煤炭工業至今也有500余年的發展史。在前工業時代的英國,木柴、木炭作為一種燃料,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從17世紀開始,英國處于“森林危機”這一隱患之中,煤炭逐步取代傳統社會中經常使用的木炭與柴薪等資源,以其廉價、豐富、實用的優勢,既為家庭供暖、供熱和烹飪提供熱能,又在部分工業生產中提供動力,是市場上十分重要的交易對象,日益成為社會普遍使用的關鍵性燃料。自此,能源體系開始更迭,世界歷史迎來煤炭世紀。 作為工業發展的能源動力,煤炭在工業革命和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工業革命時期,煤炭資源與蒸汽動力、鋼鐵工業的結合,使煤炭產業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其地位不斷提升,成為主導英國工業革命得以持續進行的引擎,奠定了它世界工廠的地位,在英國經濟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有學者甚至這樣評價:英國地下蘊藏的煤炭資源成就了工業革命,為它的工業、農業、礦冶業和交通運輸業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被譽為英國“制造業的靈魂”,構成了工業革命及此后很長時期英國工業發展*主要的動力。據統計,19世紀初期,英國的煤炭產量就達到100萬噸,遠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到1913年英國的煤炭產量達到其歷史*高水平——2.92億噸,成為支撐英國經濟在18—19世紀成功轉型并完成向20世紀跨越發展的重要基石。可以說,在整個19世紀,煤炭能源是英國乃至世界能源史的主旋律,在工業化發展、交通運輸改善等諸多方面發揮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種種功能和作用。 此后,煤炭工業的不可替代性在英國社會持續了50多年。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英國領導歐洲社會乃至整個世界逐漸進入一種相對新型的能源經濟時代。然而,進入20世紀70、80年代,受石油、天然氣等新興能源的沖擊,煤炭在英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不斷減小,地位逐漸下降,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同樣相對下降。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煤炭工業的歷史正是近代以來英國崛起、發展、*后走向衰落的歷史,是英國歷史發展的一個精妙縮影。 本書選擇以煤炭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考察煤炭工業的相關歷史及其發展進程,主要論述近現代英國采煤技術的發展,梳理煤炭市場的持續擴大,闡釋一戰后煤炭工業危機與其國有化政策,*后從英國政府的角度,對煤礦事故的治理和煤礦遺址的保護及再利用進行勾勒與探討,以期為中國煤炭工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借鑒。 首先,采煤是英國工業化的關鍵,采煤技術的發展是煤炭工業發展的前提性條件。以英國采煤技術的發展為線索,可以探討煤炭工業在技術進步中涉及的諸多問題,思考技術在國家工業化發展中對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影響,為英國工業化進程提供嶄新的視角,更深刻和全面地理解能源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工業化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的開采技術貫穿于英國發展的各個階段。**次工業革命完成了早在中世紀就已經開始的能源轉化進程,煤炭代替木材成為人類的主要能源,并在工業中廣泛利用,加速了工業化的進程。煤炭的開采也經歷了從原始的手工作業向現代化生產手段的演進,技術的不斷演進給采煤業帶來了很大的生產動力,煤炭工業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隨著采煤技術的演進和工業化的發展日益擴大。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煤炭工業內部的問題也日益復雜化,其中有很多值得去深入研究和發掘的領域。通過**部分的研究,讀者不僅能夠對煤炭工業有更全面和具體的了解,而且也可以深入了解英國早期社會的發展狀況,了解技術在與生產相結合的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問題以及它對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影響。 其次,主要考察英國的煤炭利用與市場發展狀況。作為較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之一,英國曾經有發達的煤炭市場。利用這個市場,英國可以將豐富的煤炭儲備*大限度地轉化成生產力。同時,由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煤炭貿易積累了相當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力量,這些力量為改變國內外貿易做出了諸多努力,如修建運河、發明機車等,都被陸續運用于其他領域,英國的整個國民經濟都極大地受益。從英國煤炭市場的發展中可以看出:豐富的煤炭儲量是國家的天然稟賦,如何建立良好的供需體系,使巨大的能源儲備產生*大價值,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更為關鍵的問題。我國的煤炭儲量居世界前列,當前又處于發展市場經濟、建設工業化國家的關鍵時期,對能源的需求十分旺盛。總結英國煤炭市場建設和發展上的得失,有助于我們提升對煤炭市場的認識,厘清發展煤炭貿易的思路,掌握煤炭經濟運行的規律,建立健全和諧、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煤炭經濟體系,使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能更加充分且有效率地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 再次,闡釋**次世界大戰之后煤炭工業危機與其國有化政策。一戰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也是英國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分水嶺。在戰爭結束以后,戰時工業體系不僅面臨恢復到和平時期的生產秩序的問題,還面臨著提高工業生產率及競爭的問題。20世紀20年代,隨著英國國內經濟蕭條和工業產值的下滑,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下降。與此同時,國內煤炭產業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煤炭企業經營面臨空前挑戰,煤礦資本家企圖通過對礦工采取削減工資、延長工時的措施降低煤炭生產成本,提高英國煤炭在國際煤炭市場的競爭力,礦工對煤礦資本家的這一要求給予了回絕,隨著煤礦資本家與礦工之間矛盾的不斷加劇,事態進一步惡化,導致了以煤炭工人為主要力量的“1926年英國工人總罷工”。這場總罷工震撼了整個英國,對近代英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面對煤炭工業危機及引發的社會矛盾,英國政府對傳統煤炭工業開啟了重組與國有化的進程。20世紀20年代,可以作為**階段,主要由鮑德溫政府(1924—1929)和麥克唐納工黨政府(1929—1931)具體實行,屬于“合理化”時期;第二階段主要由國民政府實行,是以應對經濟危機同時兼顧工業的重組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煤炭行業又進入戰時狀態,更為集中的戰時一體化政策又一次被提及和實施。這一特殊階段屬于英國聯合政府時期,保守黨和工黨之間的平衡發生了變化,能源行業都因效率或是資本原因進入國有化進程中。戰時經濟管制的效用有力地推動了能源國有化的實施,使煤炭行業的國有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在艾德禮政府時期,能源國有化政策達到高潮。這一階段是國有化發展日臻成熟的階段,艾德禮政府大刀闊斧的國有化政策改革使煤炭行業完全實現國有化,不僅給煤炭行業帶來巨大發展,也奠定了英國經濟在20世紀下半期發展的基礎。 *后,從政府的角度,論述英國對煤礦事故的治理和煤礦遺址的保護與再利用。采煤業曾是英國工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行業,歷史上因開采煤炭資源導致煤礦事故頻發,煤礦事故成為英國采煤業發展的一只“攔路虎”。英國政府對煤礦事故的治理過程曲折而艱難,不斷豐富和完善治理措施,通過議會立法、監察制度的管控、行政機構的設立等多樣化舉措積極開展調控,使煤礦事故的治理逐步步入正軌,政府對煤礦事故的治理逐漸以事故治理為主向預防與治理并重轉變,在此期間政府也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轉換,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治理煤礦事故的重任。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治理,英國煤礦事故死亡率得以大幅下降。煤礦死亡率已經從早期的高死亡率下降到1988年的0.03%。煤礦事故死亡率的下降固然有其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原因,但英國政府在防治煤礦事故方面取得的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縱觀英國政府對煤礦事故的治理歷史,可以看出煤礦事故治理是一個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的過程。采煤業作為一個高危行業,短時間的好轉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需要我們始終如一的關注。 此外,煤炭在支撐起英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在長期的開采過程中,一些煤礦因各種原因逐漸停用,乃至關閉。這種趨勢到20世紀50年代后逐漸加速,廢棄和關閉煤礦造成的嚴重影響逐漸顯現。其中,*直接的影響就是礦區經濟迅速滑坡,失業人口劇增,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滑,社會問題頻繁發生。同時,煤礦的關閉,也直接造成了大量廢棄煤礦遺址的產生。它們數量大、占地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負累,而且這些煤礦廢棄堆多位于山谷山頂,因疏于管理,一旦遇到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極有可能威脅煤礦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英國是*早關注煤礦遺址問題的國家。該部分主要論述了英國煤礦遺址產生的主要原因、分布狀況及人們認識的變遷和相關法律的出臺,從煤礦遺址改造的必要性、改造的基本條件、基本模式及基本原則等方面探究了對它的保護和修復改造。煤礦遺址保護和修復改造工程的成功實現,一方面可以避免由煤礦遺址造成的安全威脅,使礦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以保障;另一方面,這些變廢為寶式的修復改造工程,使礦區經濟實現了復興,失業率減少,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礦區面貌煥然一新,實現區域經濟的全面復興。此外,英國煤礦遺址修復改造工程的成功實施,創造了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隨著國際間交流的不斷深入,這些模式不斷完善,同時,相關經驗也不斷得到推廣,有助于我國煤礦遺址的治理和改造,實現我國礦區經濟的全面復興。 從某種程度上說,煤炭在工業史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在18、19世紀,英國從依賴自然資源轉向依賴煤炭資源,開啟了能源史上的煤炭世紀,這成為英國乃至世界經濟的主旋律。工業革命時期,廉價、實用、易開采以及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使英國人獲得了歐洲其他國家甚至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所沒有的巨大財富。煤炭被廣泛應用于冶煉鋼鐵和充當蒸汽機燃料,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使煤炭產業成為英國一項巨大的產業。由此,它領導世界歷史進入一種新型能源經濟的繁榮時代。從1780年到1880年,正是依賴于煤炭資源,才使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建立了世界上技術*先進、*有活力和*繁榮的工業經濟,實現了英國社會的歷史性轉變。至20世紀20年代,英國煤炭的使用達到了相對意義上的*大值。在煤炭經濟的整個發展史中,采煤技術的革新、煤炭的利用與市場的發展、煤炭工業的重組與國有化過程,以及英國政府對煤礦事故的處理和對煤礦遺址的保護等,都為理解英國煤炭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變遷提供了一個嶄新視角。
英國煤業史 作者簡介
馬瑞映,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世界近代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英國史、能源史、絲綢之路等,出版《疏離與合作》等論著,發表論文五十余編,曾獲教育部第五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