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張伯駒十五講 內容簡介
本書詳實記述了張伯駒作為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的成就和貢獻。內容包括: 人見人愛張伯駒 ; 兩情一命永相憐 ; 詞才真似李后主等。
張伯駒十五講 目錄
祖輩與父親
少年才俊
解甲從商
“項城二才子”
“民國四公子”
第二講 兩情一命永相憐
包辦婚姻
續娶之妻
伉儷情深
第三講 詞才直似李后主
天賦詞才
山水綺麗
情詞婉約
第四講 詩鐘、聯語趣事多
詩鐘圣手
聯語妙對
第五講 此曲只應天上有
紅毹寄夢
梨園絕唱
戲劇研究
第六講 法書丹青成雙碧
“春蠶吐絲”
“楚澤留芳”
第七講 拱璧連城奉祖國
百代高標,千秋叢碧
《平復帖》與《游春圖》
“予所收蓄,永存吾土”
第八講 “春游”長春鎩羽歸(上)
“可憐中州老詞人”
“春游主人”長春游
“春游瑣談”
第九講 “春游”長春鎩羽歸(下)
“春游”詞筆
“秋碧傳奇”
艱難歲月
第十講 桑榆晚景心猶壯(上)
“秦游”苦情
受聘文史館員始末
“尋舊夢,賞新秋”
第十一講 桑榆晚景心猶壯(下)
《紅毹紀夢詩注》
天津、河南參觀游
千秋一寸心
第十二講 國土高風傾萬世
士的風范
家國情懷
赤子之心
坦蕩胸襟
第十三講 絕世天真絕世癡(上)
直率的性格
幽默的字號
第十四講 絕世天真絕世癡(下)
亦師亦友余叔巖
紅樓因緣周汝昌
君子之交王世襄
“雅為黨人宋振庭”
“海棠留夢”張牧石
第十五講 家和萬事意悠悠
生死相匹
血脈親情
相依為命
參考資料
后記
張伯駒十五講 節選
《張伯駒十五講/七里河講堂》: **講 人見人愛張伯駒 張伯駒出生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正月二十二日。家居河南省項城市(縣)秣陵鎮(原項城縣縣城)閆樓村,距縣城僅3里之遙。 張伯駒譜名家騏,字伯駒,后即以字行。初號凍云樓主,而立后改號“叢碧”,又號“好好先生”“春游主人”“重瞳鄉人”等。但張伯駒作畫、作文多署“叢碧”,久而久之,人們便以“叢碧”為其字,如他的女婿樓宇棟在《張伯駒小傳》中說:“張伯駒字叢碧,別號好好先生。”他的女兒張傳綵也在《我的父親張伯駒》一文中說:“我的父親張伯駒,字叢碧。”叢碧也的確是個好名字,本意就含有清靈、高遠、純潔、不染凡塵的意蘊。名副其人,張伯駒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要講張伯駒。還要先從張伯駒的祖輩和父輩們講起。 祖輩與父親 張伯駒出生的項城縣,地處河南省東南部,與安徽省交界,慣稱豫東平原,今屬周口市。但其時項城自然條件很差,因地勢低洼,交通不便,被人稱為“澤國”,是一個偏僻貧窮而又閉塞的地方。 張伯駒的祖上是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移民到項城的。其祖上以耕讀為業,是經過幾代人的勤懇持家、攻讀學業,才逐漸富裕,并成為書香之家的。張伯駒的老太爺名叫張致遠,字靜齋,飽讀詩書,應童子試名列前茅,仕途有望,但縣太爺放出風聲,意在索取賄賂。然而,張家“求仁維克己,羞趨邑宰門”,不吃這一套,因此便斷了仕途當官的念頭。 張伯駒的爺爺名叫張瑞楨,字恩周,卻執意走科舉之路,苦讀半生,“寒窗四十載,破壁晚登龍”,直到50多歲才中了光緒甲午科(1894)鄉試舉人。但卻止步于此,再無進取,也沒當官。 據張伯駒的父親張鎮芳的《張公馨庵墓志銘》記載:“鎮芳之父恩周先生,學識淵博,且有文才,但于科舉不利,未能人仕,便在家親自教授鎮芳和鎮芳之弟錦芳讀書,使兩子攻苦誦讀,既作嚴父,又是名師。” 下面就講講張伯駒的生父張錦芳和和嗣父張鎮芳。 張鎮芳和張錦芳是親兄弟。鎮芳為兄,但一生沒有子女。其弟張錦芳則有四個子女,其子有三,分別是張家騏(張伯駒)、張家驥、張家駿;女兒叫張家芬。 按照鄉下的習俗,張家騏,也就是張伯駒,在6歲時被過繼給張鎮芳。自此以后,他稱張鎮芳為父親,稱生父為叔父,稱生母為嬸母。 張錦芳,字綱庵(1872—1936)。晚清廩生,其實就是一個鄉間秀才。所謂廩生就是從秀才中選取的優秀者,送到縣學中讀書,由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者,并不是官職的稱謂。雖然他在民國初年曾任過眾議院議員,那也只是一個名譽職務。究其一生,就是一位頗有學問,知書達理,誠實謙恭且慷慨豪爽、熱心助人的鄉間名士。 關于張錦芳一生的故事,流傳下來的不少,*突出的就是其勇于救護辛亥革命志士仁人和為人求學中的平易近人與謙虛有禮。這作為名聲顯赫的張鎮芳的弟弟,都是難能可貴的。 張錦芳是一位文學功底深厚,詩文頗有造詣的人。他著有詩集《修竹齋引玉詠》。其中《項城八景》中多有名句,如“珠簾霧卷朝來雨,畫棟飛云夕照天”“紅雨亂飄岳寺樹,綠蔭密布野云亭”等,氣勢不凡。但他謙虛好學,絕不以家世驕人,曾兩次走訪淮陽縣名士朱飛仙,以求在學問上切磋借鑒,可朱飛仙是位不求功名、不慕權勢、性格很怪的人,其書畫詩被稱為“豫東三絕”。**次朱飛仙外出沒見到。第二次張錦芳又親臨朱宅,朱飛仙正在菜園澆水,朱飛仙見到張錦芳后,也沒有禮讓寒暄,開口便問:“你找我有什么事?”張錦芳說:“聽說朱先生詩作得好,想跟先生和和詩。”朱飛仙又問道:“你的詩屬于哪一家?”張錦芳說:“我是亂湊雜學,說不上什么家。”朱飛仙說:“你不人家,跟我和什么詩?”轉身又干活去了。張錦芳雖受此冷遇,但并沒有惱怒,反而感嘆地說:“朱飛仙真清高名士也。” 朱飛仙之所以這樣對待張錦芳,是因為他知道張錦芳是張鎮芳的弟弟,是官宦子弟,所以不屑一顧。朱飛仙的這種做派未必可取,卻讓人從中看到了張錦芳的為人。 張錦芳的人品讓人稱贊,其政治立場和作為更令人敬佩。民國元年,袁世凱任命張鎮芳為河南督軍時,正是辛亥革命風云激蕩之時,革命黨人不甘心袁世凱做總統,激烈討袁。在河南,以閆子固、朱丹陛為首的部分革命黨人,預謀炸毀開封軍政府的火藥庫。張鎮芳身為河南督軍,則極力搜捕,嚴厲打擊革命派,力圖穩定中州政局。而此時身為其胞弟的張錦芳,卻反其道而行之,極力保護一批青年志士,如項城閆凌云,汝南閆秀峰、馬應坦、王懋官等。因此,后來曾任項城縣令的朱名昭撰寫的《綱庵先生懿行碑》中寫道:“各省戒嚴,黨禍益烈。汝南閆秀峰、馬應坦、王懋官等牽連閻子固案內,先生極力剖白,咸得無恙。”從這段記載中,可見張錦芳冒險保護革命青年的行為多么可貴。 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師。張伯駒就是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到6歲,被過繼給伯父張鎮芳的。 ……
張伯駒十五講 作者簡介
張恩嶺,河南省項城市秣陵鎮人。1981年畢業于周口師范學院中文系,副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周口市文學評論學會理事。 長期從事張伯駒生平和詞作研究,編著有《張伯駒傳》《張伯駒詞傳》《張伯駒詞說》《張伯駒先生追思集》等。 自1999年起,陸續發表古典詩詞賞析、文學評論等方面的文章,結集有《張伯駒詞賞析》《高梅閣詩賞析》《逸園詩選賞析》《藝廊賞珠》《書香一葉》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