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細節成就孩子一生:精編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473940
- 條形碼:9787545473940 ; 978-7-5454-739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細節成就孩子一生:精編修訂版 本書特色
于小草可見春天,于細節可見不凡,與其挖空心思設計孩子的遠大前程,不如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細節修養,知心姐姐、家庭教育研究專家盧勤傾心推薦!
細節成就孩子一生:精編修訂版 內容簡介
家庭教育是由一個個教育細節組成的,教育細節到不到位,決定了教育孩子的成敗。 本書從生活細節、學習細節、愛心細節、道德細節、溝通細節、文明細節、責任與擔當細節、品行細節等方面,列舉了101個教育孩子的細節,不僅介紹了基本的方法,還有具體的操作建議,相信父母們在讀過本書后,會高度關注教育中的細節,讓每一個細節為培養孩子服務。
細節成就孩子一生:精編修訂版 目錄
A篇 一點一滴是教育——生活細節的教育
細節1 說話時,*好能以平等的姿態蹲下身子,與孩子目光齊平
細節2 讓孩子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
細節3 如果孩子犯了錯,懲罰過錯的恐嚇五次須做到有一次真正實施
細節4 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做事
細節5 吩咐孩子做事時,少寫紙條,宜用口頭傳述
細節6 如果不是特別忙,*好每周抽出一天時間專門陪孩子
細節7 讓孩子上學遲到一次,他就會想辦法以后再也不遲到
細節8 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
細節9 外出前,告訴孩子把要帶的東西列在單子上
細節10 做父母的*好只有“一只手”
細節11 千萬不要就眼前的事情斥責孩子
細節12 給孩子一定的獨立時間和空間,不要把孩子的日程排得滿滿的
細節13 要讓孩子“聽話”,與其用命令法,還不如用探問法
細節14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可能,盡量不去干涉孩子玩
細節15 孩子摔倒了要讓他自己爬起來,自己的過失要自己去彌補
B篇 點燃孩子的智慧之火——學習細節的教育
細節16 鼓勵孩子異想天開,不要折斷孩子想象的翅膀
細節17 鼓勵孩子提問,但不要馬上給答案,對孩子的問題不要嫌麻煩
細節18 引導孩子勤于觀察和善于觀察
細節19 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用每天固定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耐久力
細節20 鼓勵孩子坐在教室前排,多與老師進行目光交流
……
C篇 喚醒孩子的愛人之心——愛心細節的教育
D篇 時時處處播下道德的種子——道德細節的教育
E篇 融入大海的水才不會干涸——溝通細節的教育
F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文明細節的教育
G篇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責任與擔當細節的教育
H篇 塑造高尚的靈魂——品行細節的教育
I篇 造就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身心健康細節的教育
J篇 餐桌上也有教育——就餐細節的教育
K篇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衛生細節的教育
L篇 讓孩子遠離危險——安全細節的教育
細節成就孩子一生:精編修訂版 節選
A篇 一點一滴是教育——生活細節的教育 細節13 要讓孩子“聽話”,與其用命令法,還不如用探問法 為人父母者,要讓孩子“聽話”,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地指揮孩子,*好的辦法是試探進行。 有一天,一位攝影師要去拍攝大華彈鋼琴的情景。剛好那時大華坐的角度不太適于拍攝。攝影師正束手無策時,他的母親立刻對他說:“大華,你覺得彈彈低音那邊怎么樣?”大華于是側過身來彈了彈低音的琴鍵。這正是攝影師所要的角度,于是他立刻拍得了一張很滿意的照片。 如果大華的母親當時直接要求大華彈低音部的話,攝影師可能無法拍到自然的姿勢。大華的母親是一位優秀的兒童心理學家,能巧妙地引導大華“聽話”。 命令是思想交通的單行道,孩子也許會服從父母的命令,但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用意,只是反射性地去做被吩咐的事情。所以要讓孩子“聽話”,就必須像大華的母親那樣,用探問的方法來誘導。這種做法不會使孩子感到壓力,而是一種讓孩子積極思考與行動的有效提示,因而孩子不會產生抵觸心理,會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的話。 邁克的媽媽從自己的經驗中得出:要讓他人合作,請求與命令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邁克的媽媽一邊上班,一邊在攻讀學位,她總是把丈夫和孩子該干的事情列出一張單子,像下命令一樣,貼在冰箱上。可她每天到家發現家人對她很冷淡,該干的活也只干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留在那里,有時該丈夫干的丈夫沒有干完,有時該孩子做到的孩子也沒有做到。邁克的媽媽總是不明白家人為什么要這樣。他們明明知道,那些是他們該干的事情,他們有能力去做。 有一次,她要準備第二天的考試,學習到很晚,第二天早晨她起晚了,趕著去上班,就對孩子和丈夫說:“我*近實在太忙,顧不上收拾屋子,今晚有幾個同學來,如果你們回來得早,請幫我一下,先謝謝你們了。”她沒有寫下指令,只留下一個請求。 晚上她下班回到家一看,飯做好了,樓下的洗衣機在洗衣服,她的丈夫在用吸塵器清掃地毯,邁克在認真地收拾自己的房間。她不禁納悶,為什么他們今天表現得這么好? 后來,邁克的媽媽終于悟出來一個道理:指揮和要求他人做事容易帶來反抗和敵對的情緒,而誠懇的請求則帶來合作和奉獻。 細節14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可能,盡量不去干涉孩子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出生,就通過玩來認識和了解世界。玩,不僅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堅強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機會,以及讓他們從中學會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領。 有這么一對年輕夫婦,平時總是埋怨孩子笨、腦子慢、學習成績不好,懷疑孩子心理不正常,為此帶著孩子去請教一位專家。誰知這位專家和孩子交談后,給其父母開了這樣一個家教偏方:“一張笑臉,兩句鼓勵,三分野餐,須在草地、河邊、陽光照耀下全家一起食用。‘藥’不分劑數,周六、周日常用。” 原來這位專家和那個10歲的小男孩交談了一個多小時,發現這個孩子頭腦清晰、反應靈敏、用詞準確,壓根兒看不出他有什么不正常。孩子向專家吐露:“我每天的生活很枯燥乏味,早上吃完飯就上學,放學回家吃完飯就寫作業,然后睡覺。星期六還得去補習學校上課,有空還要練吹小號。好不容易爸媽說帶我一起出去玩一天,爸爸臨時又說有事。我現在就想玩。”他還悄悄告訴專家:“你別跟我爸媽說,我特想看動畫片,他們一回家就打開電視看股市行情,不讓我看。”根據孩子的訴說,專家得出結論:孩子一切都很正常,不正常的反倒是孩子的父母,于是開出了上述的家教偏方。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都很重視,一遇到孩子貪玩,便“嚴”字當先,或斥責或打罵。殊不知,玩是孩子的天性,世間有一些發明創造就是天真的孩子們玩出來的。我們來看幾個真實的小故事。 故事1:1816年,在法國巴黎,一群孩子圍著一堆木頭做游戲:一個大一點的孩子用大鐵錘在木頭的一端敲打,其余的孩子在另一端把耳朵貼在木頭上聽。這時,法國醫生勒內·雷奈克剛好路過,也湊過去把耳朵貼在木頭上聽,立即有清脆的敲擊聲傳入了他的耳朵。耳朵一離開木頭,聲音立即變得微弱了。于是,勒內醫生以此原理試著做了一個木管子聽筒給病人聽診。后來,他又做了一個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裝了兩根柔軟的管子,世界上**個聽診器便誕生了。 故事2:1821年某一天,德國有一個小女孩拿著木梳在家門口玩,她無意中把兩張紙片一上一下貼在木梳上,然后放在嘴邊輕輕一吹,竟然發出“嗚哩嗚哩”的聲音。這時一位音樂家正好路過,興致勃勃地觀看了這個小女孩的“杰作”,并按小女孩的木梳、中國古代的笙及羅馬笛的發音和吹奏原理,用象牙制作出了世界上**支口琴。 故事3:16世紀末,荷蘭的一位眼鏡商有一個聰明好動的孩子,很頑皮。這個孩子經常跑到磨鏡片坊玩耍。一天,他和磨鏡片的工人一起玩鏡片游戲,他把近視鏡鏡片和老花鏡鏡片放在一起,想看看鏡片的變化。他一會兒拉開一點距離,一會兒又拉近一點。當他一前一后舉起鏡片向前望時,不由得驚奇地大叫起來。原來,透過兩層鏡片,遠處的景物被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了。眼鏡商從兒子的游戲中發現了鏡片的奧妙,望遠鏡就這樣發明了。 孩子的愛好,通常是與玩糅合在一起的。玩出興趣就有提高的欲望,就有鉆研的勁頭,于是逐漸向專深發展,*終創造出成績來,玩耍—興趣—專長—人才,很多兒童往往就是這樣走上成功之路的。不要以為孩子太小,就不需要自己的空間,并且會將空間弄得亂七八糟。其實,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游戲空間,一個良好的游戲空間和環境,能吸引孩子,讓孩子玩得專心,也有助于培養其鉆研精神和發展其專長。 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在《我們是怎樣發明飛機的》這本書中回憶道:“我們對飛機*早發生興趣是從兒童時代開始的。一天,父親給我們帶回一個玩具,用橡皮筋做動力,使它飛到空中,我們就照著這個玩具仿制了幾個,都能成功地飛起來……”就是這個能飛的玩具,讓萊特兄弟玩得非常入迷,并引發了制造飛機的想象。后來他們幾經周折,終于讓世界上**架真正的飛機飛上了藍天。萊特兄弟從玩中受到了啟發,從而發明了飛機。 作為父母,切忌泯滅孩子好玩的天性。玩,使孩子擁有一份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創造的驅動力,沒有這個驅動力,一切創造發明都不可能成為現實。父母應掌握一個原則:只要沒有什么危險,孩子玩耍時就盡量不要干涉他。作家老舍先生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其中有一條:“應該讓孩子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他深得順其自然、因勢利導之妙,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給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的小天地,不必規定過多的條條框框。 可是我們卻往往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們可以注意觀察,從玩中發現孩子特殊的天賦,如果能夠因勢利導,強化這種天賦,就可以培養出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做出特殊的貢獻。如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就是他的父親發現和加以強化的。有一次,麥克斯韋的父親偶然發現兒子畫的畫很特別,引起了他的注意。麥克斯韋畫了一個插菊花的花瓶,但是所有的菊花都是由幾何圖形組成的,如大小不一樣的三角形的葉片,它們的形狀搭配得非常巧妙。父親驚異地發現兒子在幾何圖形上非凡的天賦,繼而不斷地啟發、引導他,使他很快對數學入了迷。*終,麥克斯韋成為一代杰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
細節成就孩子一生:精編修訂版 作者簡介
楊冰 筆名冰洋,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一個學新聞做新聞的人,一個執著于放牧靈魂的作家,一個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專家,一個報刊專欄的作者。家庭教育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成就一生好習慣》(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作序并推薦)《正面管教:輕松糾正孩子常見的36種不良行為》等。 他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實用獨到的教育方法,打造了多部家庭教育方面的優質暢銷書,深受廣大父母們的好評。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