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理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8347
- 條形碼:9787520358347 ; 978-7-5203-58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理論研究 內容簡介
利率是金融市場的價格,有多少種融資方式就有多少種市場利率。所以,有效的利率形成機制是金融市場得以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金融市場是由計劃經濟轉軌而來,如何在這樣的條件下建立起有效利率形成機制,既要對一般性市場法則有所理解,也要清楚了解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初始條件,并把兩者融合起來,才能夠找到一條適應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之路。本書以此為基點,對現代利率理論、中國金融市場的初始條件、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及路徑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解釋中國金融市場利率形成機制及市場化改革的理論框架,并以這個理論框架對中國金融市場改革、基準利率基礎、利率形成機制、利率運行機制、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商業銀行及資本市場的價格運行機制進行全面討論和分析。這既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有較強的政策意義。
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理論研究 目錄
1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歷程、困難及未來走勢
——基于一般性理論的分析
1.1 導論: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原因及推力
1.2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理論基礎
1.3 金融產品定價法則與實質性商品定價的差異性
1.4 利率定價與基準利率體系轉型
1.5 近期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展與問題
1.6 重新厘定當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思路
2 中國利率調整之分析
2.1 前言
2.2 利率調整為什么會猶豫不決
2.3 中國利率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性
2.4 CPI與加息
2.5 中國“負利率”所面臨的金融風險
2.6 民間信貸活躍與利率調整
2.7 利率市場化的現狀與未來發展
3 低利率政策是經濟生活中*大的風險
3.1 國內銀行利率處于極低的水平上
3.2 國內CPI編制是影響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3.3 國內采用低利率政策導致利率改革滯后
3.4 低利率政策下的經濟風險
4 央行加息對生活的影響
4.1 央行加息來得太遲但仍然必要
4.2 央行加息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4.3 央行加息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4.4 央行的貨幣政策應該公開透明化
5 低利率政策對我國經濟成長的負效應分析
5.1 導言
5.2 利率管制下的低利率導致經濟低效率狀態
5.3 低利率政策導致了消費擠出效應
5.4 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上升
5.5 低利率政策影響了就業問題
5.6 低利率政策導致產業升級緩慢
5.7 低利率還產生財富轉移效應
第二編 貨幣政策
6 “雙支柱”宏觀調控新框架的理論研究
6.1 前言
6.2 現代貨幣政策的實質及所面臨的困境
6.3 宏觀審慎政策的內生性及監管套利
6.4 雙支柱調控框架的基本內涵和實質
6.5 小結
7 緊縮貨幣政策對2008年中國經濟影響
7.1 中國貨幣政策轉向
7.2 中國金融市場資金泛濫
7.3 金融市場價格機制遭扭曲
……
第三編 金融風險防范
第四編 銀行改革及風險
第五編 股市改革
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理論研究 節選
《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理論研究》: 不過,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中國央行一方面宣布,要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讓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上升到基準利率的1.5倍,但是另一方面又對這項政策宣布以口頭的方式禁止商業銀行這樣做。央行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減弱存款利率上升過快對市場的沖擊。這樣做不僅不公平,也會嚴重弱化央行的權威性。央行的政策承諾不讓執行,那么央行政策權威性何在?本來中國央行的基準利率就與歐美國家完全不同。中國的基準利率是一年期存貸款利率,這是對商業銀行直接的信用風險定價。如果這種利率不放松,商業銀行根本就沒有自主定價權。而且歐美國家央行的基準利率或是貨幣市場隔夜拆借利率或是國債市場回購利率,是間接利率,是需要通過傳導機制才能達到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比如當前美國的基準利率維持在0.25%的水平,但商業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平均利率則為3.85%。 現在央行不僅對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直接定價,還得管制這種利率政策面與執行面的不同,這自然更容易引發銀行市場利率價格機制扭曲,實際上,這樣做根本就不利于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也容易造成“銀行脫媒”越來越嚴重。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來,國內商業銀行的存款出現負增長,就是由于這種存款利率過度管制,使大量居民的存款流出銀行體系。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削弱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也會弱化央行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所以,央行根本不需要用過多的行政之手來影響市場的價格機制,而是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真正用市場的力量來決定金融資源的配置,這樣才能真正讓國內金融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并建立起有效的市場價格機制。否則,當前金融市場許多問題根本得不到解決。 *后,存款保險制度確立,為中國金融利率市場化奠定了制度基礎。2015年3月31日,國務院公布了《存款保險條例》,宣布自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表明已經研究與討論了近22年的存款保險制度終于落地。可以說,存款保險制度的落地不僅在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更在于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化,在于引導國內金融機構改變經營方式。也就是說,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不僅意味著中國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也預示著中國2015年金融改革還會有更多的實質性進展。 一般來說,存款保險是指存款銀行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當個別存款銀行經營出現問題時,使用存款保險基金依照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按照存款保險制度,就如汽車交強險一樣,存款保險也具有強制性,凡是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都應當投保存款保險。其強制性目的就在于能夠防止單個銀行危機可能傳導到整個金融體系,以此來防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那么,討論醞釀了20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為何要在這個時候推出?它的目的與實質又是什么?這種制度推出對哪些部門*有利?存款保險制度的制定,民眾*關注的問題是什么?等等,這些都是當前國內市場*為關注的問題。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或央行的解釋,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為重要的是保護存款人的利益,讓絕大多數居民的存款處于安全狀態。它有利于優化銀行結構,降低銀行體系的風險。所以,對于存款保險制度,估計絕大多數人所關注的應該是存款的*高賠付額,而銀行關注的則是存款保險的具體費率等。但這只是按照歐美國家成熟金融市場的存款保險制度的意義與作用來理解,與當前中國出臺的存款保險制度的具體情況還有些差距。 試想,為何在歐美國家早就有非常成熟的存款保險制度而中國則醞釀討論20多年后才決定出臺?在技術上,這應該是沒有多少困難的。一個很根本問題就是中國的金融體系與歐美國家完全不同。一般來說,金融市場交易的是信用風險,任何金融產品都是對信用風險的定價。而信用則是個人、企業及政府的承諾。那么這些承諾是從哪里來?又是通過什么方式來保證?可以說,對于這些問題,不同的經濟制度是有很大差別的。在成熟的市場體系下,信用是通過市場的重復博弈演化而形成的,并由一套嚴格的法治體系來保證。但在政府管制下的中國金融市場,信用往往是政府來授予,并由國家進行完全的隱性擔保。 ……
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
易憲容,現任職務為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和青島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制度經濟學、現代金融理論、中國金融、國際金融、房地產金融理論、金融科技等。著有《現代合約經濟學導論》《交易行為與合約選擇》《現代金融理論前沿》《行為金融學》等30多本著作;譯著有《經濟解釋》《佃農理論》《現代合約理論》等。在《管理世界》《世界經濟》《金融研究》等海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在海內外財經媒體發表經濟評論1萬多篇;主持和參與多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金融管理局、亞洲開發銀行、香港大學等多項重大研究課題;曾獲中國社科院優秀決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一等獎等多項獎勵:曾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大學EMBA導師。 鄭麗雅,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