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初步認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219942
- 條形碼:9787509219942 ; 978-7-5092-1994-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初步認識 本書特色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參考讀物 ★解讀“十四五”相關規劃的工具書 ★做好發展改革工作的案頭書 ★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輔助讀本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初步認識 內容簡介
■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重要論述的深刻體會。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中取得的輝煌成就。 ■深入分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時代特征。 ■準確把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要求。 ■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初步認識 目錄
**章 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
**節 指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方向
第二節 描繪了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
第三節 提供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
第四節 凝結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精華
第二章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重要論述的深刻體會
**節 牢記實現中華民族謀復興歷史使命
第二節 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
第三節 肩負統籌“四個偉大”的時代重擔
第三章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中取得的輝煌成就
**節 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第二節 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大幅度提升
第三節 “五位一體”建設統籌推進
第四節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第五節 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作用顯著
第四章 深入分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時代特征
**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第二節 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第三節 戰略機遇期和風險交織期
第五章 準確把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要求
**節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第二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第六章 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二節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三節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參考文獻
后 記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初步認識 節選
第三節 戰略機遇期和風險交織期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均衡,我國在解決各種世界性難題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光明。與此同時,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各種風險內外聯動、交織疊加,將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也十分嚴峻,需要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戰略機遇期與風險交織期并存、光明前景與嚴峻挑戰同在,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要特征。 一、戰略機遇期 一個國家、民族要贏得發展的主動、搶得發展的先機,就必須敏銳發現機遇并緊緊抓住和用好機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得出的重要結論。同時,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也賦予了新時代戰略機遇期新的內涵!八敵苏邉菀玻豢墒д邥r也!边@需要我國緊扣重要戰略機遇內涵的轉變,充分發揮要素比較優勢,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一)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新機遇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發達國家推進高起點“再工業化”、發展中國家加速工業化的背景下,我國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制造業傳統優勢有所弱化,但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也面臨新機遇。產業發展、投資擴容、消費升級、城鄉區域結構優化將創造更加廣泛的需求和供給,拓展發展新空間。從產業結構看,當前我國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5G、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等一批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為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新的活力。從供需結構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過剩產能逐步出清,企業經營效益將顯著改善。居民收入提高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將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信息、教育、健康、旅游、休閑等新興消費將得到快速發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農業等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供需結構趨于均衡。從城鄉區域結構看,持續推動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和城鎮棚戶區改造,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扎實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使資源空間配置效率穩步提高。 (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帶來新機遇 當前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此次技術革命在發展和擴散速度,以及對人類社會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將超過前三次工業革命?萍紕撔聦⒂杉惺较蚍植际阶兓D壳靶录夹g、新理論層出不窮,一批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的科技成果正處于產業轉化的關鍵時期。各國都已經認識到科技創新的巨大價值,盡可能投入更多資源,以期在新科技爆發到來前搶占制高點。歷史發展經驗表明,每一輪科技革命都會引起世界各國綜合實力的重新洗牌,為后發國家創造趕超發展的有利窗口期。與前三次工業革命相比,當前我國**次和其他發達國家在*前排迎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壓力和動力并存。 我國已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駕駛、新能源、5G、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領域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部分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堵截打壓的情況下,各方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高度重視,這也將有利于我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受制于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只要我國能在發展中把握機遇,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轉型,頂住壓力克服當前阻礙創新的不利因素,實現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就可以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領航者,有力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帶來新機遇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將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范圍內推進改革開放,全面釋放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進一步破除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加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在深化改革方面,我國將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促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在擴大開放方面,我國將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國內市場的開放程度將空前提高,我國將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政策,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此外,“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效也將日益顯現,與周邊沿線國家的合作將持續深入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在造福各國人民的同時,帶來自身的發展機遇。 (四)加快綠色發展帶來新機遇 人類社會正處于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重要階段,隨著環境生態問題日益嚴峻,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逐步加深,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的共識。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綠色節能技術應用日益普及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都將綠色工業革命視為新的經濟發展引擎,把環境約束轉化為綠色機遇。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已經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在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盡快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 伴隨全球綠色發展潮流的興起,大量綠色技術獲得突破性進步,生態文明的概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我國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利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積極培育和發展綠色服務業,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率和生態效益,提高產品和服務增加值,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五)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帶來新機遇 盡管發達經濟體仍然主導著國際經濟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但隨著其相對實力的下降以及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開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頂層設計,并在主要治理機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在非傳統、突發性的全球性問題增多,全球治理議題范圍擴大,區域性或跨區域經濟治理平臺作用日益明顯的背景下,傳統的世界經濟治理框架越來越不能滿足全球治理形勢變化的需要。 當前我國在全球治理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作出積極貢獻,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主辦APEC峰會、G20峰會、金磚國家峰會等一系列多邊活動,建立上合組織、亞投行和新開發銀行等多個治理機制和新型多邊開發機構,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大國擔當和引領作用日益突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將面臨深刻變革,將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變革,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推動構建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格局提供歷史機遇。 二、風險交織期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大變局加速演變特征更加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對世界經濟和國際格局演變產生深遠影響,我國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自身發展。同時,國內發展面臨的經濟、科技、社會等領域重大風險隱患潛藏,內外部風險、長短期風險相互交織,將對我國發展形成巨大挑戰。“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边@需要我們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有效防范各類風險連鎖聯動,切實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 (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判斷,60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或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被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7.1%,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21世紀以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增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2000年的1.26億人增加到2019年的2.54億人,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至18%(圖4-5)。未來一段時間,由于我國人口再生產處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階段,老齡化程度還將持續加深。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國老齡協會預測,2035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預計將超過1/4,2050年前后將超過1/3。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各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各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與其他處于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時仍是發展中國家,社會養老設施和養老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將加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壓力,持續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率,是進入新時代人口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和挑戰。 (二)國家安全風險點增多 新時代內外部風險因素更趨復雜,國家安全不確定性增強。各種威脅和挑戰聯動效應明顯,國家安全領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安全需求的綜合性、全域性、外向性特征更加突出。在傳統安全領域,世界軍事競爭從注重數量與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與高新技術運用的方向轉變,高科技推動下的新軍事變革在全球蓬勃展開,大國戰略競爭勢頭加劇。我國與周邊國家歷史形成的領土海洋爭端,因域外大國的介入而復雜化,民族分裂勢力、敵對勢力顛覆活動等持續影響國家領土主權安全。 非傳統安全領域更趨復雜多樣。雖然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提高,但貿易保護主義和科技金融打壓使我國的經濟安全面臨新挑戰。隨著我國經濟“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海外權益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利益關系深刻調整、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增多,公共安全領域的隱患不斷積累,社會矛盾糾紛易發多發。此外,恐怖主義、網絡安全、公共衛生安全、跨國犯罪、氣候變化、嚴重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問題對國家安全形成的挑戰日漸加劇。 (三)財政金融風險顯性化 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杠桿率呈快速攀升態勢,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債務擴張驅動特征。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外需環境不確定性增強、資本產出效率持續下降、潛在增長率趨于下行等因素影響下,債務驅動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從私人部門債務風險看,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負擔較重,杠桿率尤其是國有企業杠桿率遠超OECD國家90%的安全閾值,企業用短期債務支持長期投資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去杠桿的背景下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從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杠桿率居高不下,而民營企業則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企業的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承壓,債務償還壓力增大,信用風險逐步上升。 從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看,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存量規模持續擴大,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剛性加大等情況下,未來隨著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保等剛性支出持續增加,地方財政運行風險突出,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行為時有發生,風險不容忽視。從房地產市場風險看,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放緩,購房適齡人口繼續減少,住房市場剛性需求增長將顯著放緩,結構性矛盾將逐步凸顯,尤其是人口凈流出、缺乏產業支撐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行壓力加大,可能觸發金融風險。此外,在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國內資本市場對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等外部沖擊更為敏感,金融市場之間的風險交叉傳染可能性加大,內外風險聯動性增強。 (四)科技圍堵壓力增強 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有針對性地對我國高端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實施全方位的限制,既限制在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等關鍵科技領域對我國出口,又限制我國企業投資并購關鍵制造業領域高科技企業,意圖遏制我國制造業向產業鏈高端轉型的勢頭。2020年以來,美國先后將我國數十家高科技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列入“實體清單”進行制裁,取消了部分科研人員和留學生赴美簽證,并對我國高科技企業芯片制造環節進行打擊,對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正常經營和科研活動產生負面沖擊。 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攻關期,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任重道遠。在低端市場上,隨著近年來勞動力、土地、融資、環保等生產綜合成本持續上升,產品成本與周邊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已經不再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同時,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許多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仍然受制于人,在高端市場上尚無法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競爭。因此,如果我國不能有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攻克“卡脖子”科技難題,在內外壓力的“雙重擠壓”下,我國產業轉型升級進程可能嚴重受阻。 (五)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者工資水平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實現穩步提升,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絕對貧困人口也將全部脫貧。但與此同時,城鄉居民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仍顯偏大。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盡管較此前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國際上0.4的警戒線。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既與市場經濟本身的固有特點有關,也有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戶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財政稅收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市場競爭制度等經濟體制改革尚不到位等原因。過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將會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僅會導致低收入群體人力資本難以有效積累,造成消費不足,影響經濟增長可持續性,還容易造成社會階層固化,引發嚴重社會矛盾。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應在繼續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初步認識 作者簡介
本書編寫組 叢書編委會主任:何立峰(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 叢書編委會副主任:寧吉喆、胡祖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本書編委:國家信息中心劉宇南、張學穎、張宇賢、王遠鴻、牛犁、呂欣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