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大家小書系列:詩的魅力--鄭敏談外國詩歌(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5547381
- 條形碼:9787805547381 ; 978-7-80554-73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小書系列:詩的魅力--鄭敏談外國詩歌(精裝) 本書特色
謹以此書獻給“九葉派”碩果僅存的大詩人鄭敏先生100歲生日。 詩中流淌的與當年的流行完全另樣的“洋味”(歐化傾向)……除了寫詩,她專功英美文學并熟諳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的理論,當年我對鄭敏的景仰近于崇拜!x冕 中國新詩驕傲于自己有了多元發展中一個新的坐標:鄭敏的高度。中國新詩自豪于自己有了豐富創造中一個獨特的領域:鄭敏詩美的魅力!獙O玉石 聽“九葉派”碩果僅存的大詩人鄭敏先生講述詩的魅力,一同感受詩歌的感性魅力與理性光輝。
大家小書系列:詩的魅力--鄭敏談外國詩歌(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編選我國“九葉詩派”著名詩人鄭敏關于西方各流派詩歌的重要理論文章。作者通過分析英美詩創作中的物我關系、意象派詩的創新和局限,西方浪漫主義和現代派詩歌的特點,探討了詩的魅力的來源、詩的內在結構等詩歌本質問題,并引用雪萊、華茲華斯、龐德、里爾克等西方著名詩人具體詩歌作品進行詳細的剖析,向讀者展示了抽象詩歌理論如何在具體的鑒賞和創作實踐中得以應用,使讀者對詩歌領域的重要理論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并對二十世紀西方詩歌的特點和發展脈絡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大家小書系列:詩的魅力--鄭敏談外國詩歌(精裝) 目錄
總序
把詩的內在結構營造打開給讀者看——讀鄭敏先生《詩的魅力》 / 蒙?木
目 錄
上編?再聽布谷聲
003 / 詩的魅力的來源
017 / 英美詩創作中的物我關系
043 / 又聽到布谷聲
——談王佐良先生的《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史》
056 / 詩的內在結構
——兼論詩與散文的區別
093 / 意象派詩的創新、局限及對現代派詩的影響
116 / 探索與尋找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詩歌的一些變化
132 / 美國當代詩與寫現實
155 / 讀者想象力的流動
——談幾種美國當代詩的閱讀問題
下編?不可竭盡的魅力
167 / 英國浪漫主義大詩人華茲華斯的再評價
189 / 詩歌與科學
——20世紀末重讀雪萊《詩辯》的震動與困惑
207 / 天外的召喚和深淵的探險
213 / ??附:不可竭盡的魅力
??——談里爾克《圣母哀悼基督》
216 / 威廉斯與詩歌后現代主義
241 / 龐德,現代派詩歌的爆破手
249 / 從《荒原》看艾略特的詩藝
270 / 約翰·阿胥伯萊,今天的艾略特?
283 / ??附:約翰·阿胥伯萊三首詩賞析
295 / 羅伯特·布萊三首詩賞析
大家小書系列:詩的魅力--鄭敏談外國詩歌(精裝) 節選
詩的魅力的來源 四月是*殘酷的一月,從死的土地孕育出丁香,摻糅著回憶與欲望,用春雨激喚著遲鈍的根須,冬天為我們保暖,用遺忘的雪鋪蓋大地,用枯干了的細管喂養微細的生命。(艾略特:《荒原》) 這幾行詩是很有魅力的,任何一個詩的愛好者一接觸到這些詩行,就會像被一個很有意思的陌生者的面孔所吸引,不禁頻頻回顧。讓我們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這幾行詩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呢?首先它使讀者驚奇。春天來了,風變得溫和起來,丁香花搖曳著,白的紫的,帶來超世的、夢幻的感覺,這是人們對四月的記憶。然而詩人說“四月是*殘酷的一月”,震驚使得讀者睜大眼睛往下讀。接著讀者的感官受到第二次沖擊。詩人將“丁香”這充滿濃郁香味的生命的象征和“死的土地”聯在一起,青春,來自死的土地。再往下讀,讀者的智力受到第三次沖擊。冬天使人們想到北風,嚴寒,然而詩人卻說“冬天為我們保暖”,冬天不但沒有和嚴寒聯在一起,反而是使人們感到溫暖的季節。下面我們將這短短的六行詩所包含的使讀者震驚的成分歸結一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強烈,它的沖擊,它的力量: 春風飄蕩的四月——殘酷充滿生命的美的丁香——死北風凜冽的冬季——溫暖 這種震驚是上面詩行的魅力構成的重要成分,當然絕不是故作驚人之語,就能使一首詩具有魅力。在這一切之后如果沒有一個深刻的思想內容,這些震驚就會帶來極大的失望,而成了可笑的胡言亂語。在上面艾略特(T. S. Eliot)的詩中確有一個深刻的哲理。詩人是用十分形象的語言在講一個生命的誕生過程中所經過的掙扎、痛苦和考驗。尤其是在這里“生”并不是單純的歡樂,因為在春天萬物開始再生里包含著對已逝去的過去的春天的記憶,這種記憶中顯然帶有死的痛苦。四月是*殘酷的,因為它讓已逝去的春天的美和希望復活了,然而這種復活又會再死去,因為當前的春天也會像以往的無窮盡的春天一樣,*終要逝去。由于春天是令人希望復蘇,但又不能永遠保持這種希望的蓬勃,比起來,冬天還要慈和一些,因為它用“遺忘的雪”保持人們的溫暖,它用枯干了的根須維持著萬物的生命。這里詩人所要表達的生和死,希望和失望的辯證關系是很深刻的哲理,每一次對讀者的沖擊,都在讀者的心靈里激起強烈的求知的欲望,而這種求知欲終于得到了滿足,這是詩能給讀者*大的報酬。一切精神的酬勞也和物質的酬勞一樣是要求人們付出勞動代價的,懶惰者對這樣的詩望而卻步,自然不能挖掘出深埋在形象的詞句下面的哲理礦藏。如果一個刻意為理解好詩而付出精神勞動的詩的愛好者,在*初有些不得其門而入,那只要通過謙虛的學習,終會找到打開寶藏的鑰匙的。怕就怕簡單地認為讀詩是一種輕松的娛樂,不值得為理解一首詩,即便是好詩,付出時間和精力。輕率的詩歌評論者片面地強調詩要好懂,一切形象都要一目了然,這種論調束縛了詩人的手腳,也使很多詩失去了魅力。詩的魅力的另一個來源是它的充滿感性魅力和理性光輝的意象。有時,一些詩行在你了解它之前就已經愛上了它,前面所舉的艾略特的那幾行詩就有這種魅力。它使人一下子就被那閃爍的亮光吸引住了。下面的詩就是這樣: 我聽到了美人魚的歌唱,一對對地唱著,我知道她們不是為我歌唱 我看見她們乘浪駛入大海梳理著海浪的白發,被海風撫吹的海浪,當海風將浪花吹成白色和黑色的。 我們流連在海之宮海的女郎用紅的、棕的海藻花環裝飾著我們,直到人們的聲音驚醒了我們,于是我們沉淪了。(艾略特:《普洛弗洛克的情歌》) 這幾行詩在讀者的腦海里喚起一幅有強烈感染力的畫面。遙望美人魚(海的女郎)乘著海浪向大海的遠方駛去,海浪在海風里翻出白的、深黑色的浪花,美人魚們在“梳理”著這海的長發。在海的宮殿中普洛弗洛克沉默在花環中,突然被人類的聲音驚醒,于是淹死了(象征式的)。這幅畫在色彩、線條、光線各方面都有強烈的感性力量,訴諸讀者的感官,而這幻景的含義在上面的*后一行點破了,這是主人翁普洛弗洛克,一個優柔寡斷、自卑而又有尋求生活歡樂愿望的中年人的夢想的破滅,艾略特將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這種失望的心情通過詩轉化成一幅幻景、一幅動人的油畫,它一下就喚醒了讀者的想象力。當這樣的一個畫面又包含有深刻的意義時,它作為詩的魅力就產生了。將美麗而不可實現的夢想比作歌唱著的美人魚,她們可望而不可即,她們在海浪上愈駛愈遠,這個感到中年人的悲哀的主人翁在幻想中(海之宮)接近了她們,但頃刻間就被社會的現實喚醒,于是他的美麗的夢就被淹死在海里了!姷镊攘Φ牧硪粋來源是詩的內在結構。詩是一座建筑物,詩人心靈、才智所建立起的精神建筑物。讀一首詩就像由詩人引導著進入一座建筑物。這里所講的結構并非詞句章節、聲韻這樣的外在的結構,也不是散文的起、承、轉、合等章法的結構,而是詩的內在構思的結構。這種結構是詩人的思想境界的結晶。當詩人有了詩思和詩情之后,他能不能寫一首好詩,就看他能不能設計一個建筑來體現他的詩思和詩情,詩的誕生是自外界的空間(現實)轉變成詩人內在的時間(情、思)又以外界的空間(第二次空間、詩的空間)來表現,這第二次空間要求一種符合于詩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建筑設計。每一座建筑物都是一首凝固的音樂,它用空間、線條來表現出建筑師心中的節奏、情操、思想。而每一首詩也有這樣一種結構。當詩人要徐徐展開一個真理時,詩的結構常常是起始略平淡、緩慢而在結尾時奇峰突起,猛然揭示給讀者一個真理,詩至此結束了,但在讀者的頭腦里仍然余音繚繞。中國古典詩中很有這類結構,典型的有陶潛的《飲酒》(結廬在人境)的第二段。詩人從東籬下的菊花寫到遠山,又寫到山前的飛鳥,這時突然將詩引入一個全新的境界,說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至此詩人停下來了,卻留給讀者一種無法言傳的韻味。智利詩人聶魯達在一首名為《鹽賦》的詩中,從對餐桌上的鹽開始聯想,追溯到海鹽、巖鹽的產地,*后寫道: 海之塵,從你那里舌尖嘗到夜之海的一吻:從每一塊帶鹽的食物中品嘗到海洋,因此,小小的鹽瓶一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你餐桌上的潔白而是無限的宇宙的內在珍饈。 這首詩的結構顯然也是展開式的,高潮在詩的結尾突然出現,將讀者的心靈的視野突然打開,看到和想到的不再是鹽粒而是無限的宇宙,它的內在美味珍饈。(展開式又有幾種,限于篇幅,這里僅涉及其中的一種。)
大家小書系列:詩的魅力--鄭敏談外國詩歌(精裝) 作者簡介
鄭敏(1920— ),福建閩侯人,生于北京。1943年畢業于西南聯大哲學系,與穆旦、杜運燮并稱“聯大三星 ”。1952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研究院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后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講授英美文學。作為“九葉派”碩果僅存的大詩人,她不僅在創作上成就卓越,在詩學理論建設上也頗有建樹,“代表著當代詩歌中理性的建設性的聲音”。著有詩集《詩集1942—1947》(1949)、《九葉集》(1981,合)、《尋覓集》(1986)、《心象》(1991)、《早晨,我在雨里采花》(1991)和《鄭敏詩選1979—1999》等,以及詩學專著《詩與哲學是近鄰》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