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穴位埋線系列叢書埋線針刀治療學/穴位埋線系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50061
- 條形碼:9787513250061 ; 978-7-5132-500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穴位埋線系列叢書埋線針刀治療學/穴位埋線系列叢書 內容簡介
《埋線針刀治療學/穴位埋線系列叢書》不僅將埋線與針刀的操作動作進行整合,還將長效針灸與針刀松解的理念進行融合、擴展。他秉承針刀思路,傳承中醫脈絡,使中醫脈絡與人體解剖的點、面與神經血管相結合,互為印證,相得益彰,使適應證與療效擴展到新的廣度和高度,并使其安全性大為提升。值得慶幸的是,楊教授還有“埋線針刀”的發明,可以在實踐上得以真正使針刀與埋線兩者有機融合,并擴大了埋線針刀的適應證與疾病譜。 埋線與針刀技術的融合與拓展,從理論到實踐并匯集成書,確是一個浩瀚的工程,不在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上下大功夫是不可能完成的。 《埋線針刀治療學/穴位埋線系列叢書》從理論的高度闡述了埋線與針刀相結合的可行性、優越性和前瞻性,還從臨床實踐的高度展示了埋線針刀治療的規范化——尤其是以套餐的形式為施術醫生提供了簡、便、驗、效的思路和方法,使原本復雜的技術簡單化,達到學以致用,也為好學之士提供了繼續研討的空間和機會。因此可以說,《埋線針刀治療學》是一本適合臨床醫生應用與研究的好書。
穴位埋線系列叢書埋線針刀治療學/穴位埋線系列叢書 節選
《埋線針刀治療學/穴位埋線系列叢書》: 一、埋線針刀療法的中醫針灸學理論基礎 中醫學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了系統、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它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這一獨特的理論體系有其特有的性質,即中醫學所特有的本質,決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獨特性。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指這一理論體系在醫學觀和方法論層次上的根本特點,是由中醫學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所決定的。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因此,以整體的、運動的、辯證的觀點認識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醫學科學問題,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根本特點,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的具體體現。 1.整體觀念 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是關于人體自身及人與環境之間的統一性、完整性和聯系性的認識。整體是構成事物的諸要素的統一體,是由其組成部分以一定的聯系方式構成的。整體觀念是關于事物和現象的完整性、統一性和聯系性的認識。中國古代樸素的整體觀念是建立在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思維形態或方式。中醫學以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來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的協調完整性,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關系,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學整體觀念。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貫穿于中醫生理、病理、辨證、治療等整個理論體系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是中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和發展,是中醫學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和探索人體及人體與自然界的關系所得出的認識,也是診治疾病時所必須具備的思想方法,因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貫穿于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和防治養生之中,并對建立現代環境科學,認識和處理現代身心疾病,以及解決現代科技理性過度膨脹的社會病,均有所裨益。 2.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辨證和論治的合稱,是中醫學術特點的集中表現,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之一,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 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以及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所謂論治,又稱施治,就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論治,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且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體現,是理法方藥在臨床上的具體運用,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原則。 辨證論治作為指導臨床診治疾病的基本法則,能辯證地看待病和證的關系,既看到一種病可以包括幾種不同的證,又看到不同的病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同一證候。因此,在臨床治療時,還可以在辨證論治的原則上,采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方法來處理。所謂“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的證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樣。以感冒為例,由于發病的季節不同,治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濕邪氣,故在治療時常用一些芳香化濁的藥物以祛暑濕,這與其他季節的感冒治法就不一樣。再如麻疹,因病變發展的階段不同,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初期麻疹未透,宜發表透疹;中期肺熱明顯,常需清肺;后期多為余熱不盡,肺胃陰傷,以養陰清熱為主。另外,幾種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出現了具有同一性質的證,因而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療,這就是“異病同治”。如久痢脫肛、子宮下垂等,雖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現為中氣下陷證,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氣的方法治療。由此可見,中醫治病主要的不是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著眼于“證”的區別。相同的證,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證,用基本不同的治法,即所謂“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法則,就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 穴位埋線是針灸的發展和延伸,作為中醫學體系的一部分,整體觀念也是指導穴位埋線臨床實踐的基礎理論之一。例如,在某些疼痛性疾病的診治中,雖然也“以痛為腧”,但是也并不是哪里痛就一定在哪里埋線,而是要充分綜合患者全身的情況和疾病特征,從總體上把握疾病的性質及其規律,從而辨證施治,使整體和局部互相配合,協調作戰以對抗病魔,這些都是整體觀念的充分體現。 ……
穴位埋線系列叢書埋線針刀治療學/穴位埋線系列叢書 作者簡介
楊才德,中醫針灸學副主任醫師,蘭州大學一醫院東崗院區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師從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 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高新適宜技術推廣項目“楊氏微創埋線針刀療法”項目組組長,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穴位埋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中醫針灸技師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埋線分會執行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外治操作安全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分會、亞健康分會、疼痛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仲景星火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慢促會針刀埋線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針灸學會副會長,甘肅省針灸學會埋線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針刀分會副主任委員,蘭州市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臺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學術顧問。 出版專著9部,主持參與科研8項,獲獎3項,發表論文103篇。國內外專題培訓2000場次,創建全國性“穴位埋線臨床示范基地”35家,累計培訓醫師50000人次。 對埋線行業的貢獻——開創了我國埋線療法新局面!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