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無徐悲鴻時代(3卷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39094
- 條形碼:9787301239094 ; 978-7-301-23909-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徐悲鴻時代(3卷本) 本書特色
中國20世紀上半葉文藝界的形象的百科全書。這是一部宏大的歷史文學演義,卻嚴格按照歷史資料來塑造人物,徐悲鴻將一百多藝術家的生死情仇、藝海沉浮串連起來,主線和支線穿插,支線和支線彼此呼應,人物命運傳奇生動,語言流暢淺顯形象,是全景式的巨作。
有一些學問、有許多藝術,有一些趣味、有許多傳奇……
無徐悲鴻時代(3卷本) 內容簡介
《徐悲鴻時代》(全三冊),由上、中、下三本組成。是一部描寫徐悲鴻一生為主、兼寫同時代藝術家的歷史文學,是首部全景再現徐悲鴻及其藝術家朋友圈命運變遷的史詩性作品。它講訴了徐悲鴻坎坷崎嶇、多災多難,而又砥礪進取、成就斐然的一生,以徐悲鴻的一生為時間跨度,同時以他為中心線索串聯起相關的藝術家,可以說描繪了一幅藝術家的群像畫卷,這些藝術家有一百多人,如齊白石、劉海粟、張大千、傅抱石、吳作人、蔣兆和、李苦禪、李可染、宗白華、徐志摩、田漢、郁達夫、盛成、常書鴻、滑田友、李樺、艾中信、董希文、尹瘦石、王式廓、吳冠中……對他們的群體生存做了細致探索與描繪,對人物的師生相承、藝術交往、矛盾糾葛、愛恨情仇等細節都被娓娓道來,讓讀者從各方面了解這些藝術家。突出他們業精于勤、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精神,也突出了他們作為較早放眼看世界的人,所具有的開放意識,以及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對祖國的熱愛、忠誠。面對民族危急存亡,他們在憂國憂民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即便是用藝術也要表達他們的家國情懷。從這些藝術家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對藝術的渴求,更是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同時也會增長許多藝術知識,提高藝術素養,對近現代藝術的發展有一個清醒認識。本書不論是作為藝術家人物群體傳記,還是作為藝術史的一個窗口,讓人感到受益匪淺。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的同時,又不勝唏噓、震撼,令人反省,更給人以希望。
本書雖然可以當作歷史演義來看,但卻嚴格按照歷史資料來塑造人物,沒有憑空臆測,都是歷史和藝術的真實。徐悲鴻是本書傳主,他將藝術家的故事串連起來。主線和支線穿插,支線和支線彼此呼應,形成了較為的敘事結構。人物命運傳奇生動,語言流暢淺顯形象。有一些學問、有許多藝術,有一些趣味、有許多曲折……都能吸引人閱讀,也能陶冶藝術情操。
本書是能夠暢銷的、好讀的、有藝術品位的歷史故事性力作。它還配有338幅質量上乘的圖片,圖文并茂,可以增加閱讀情趣。它是一部形象性的中國藝術家的群像,能夠增加人生情懷、愛國精神,也是了解中國現當代藝術大師人生歷程、增長藝術知識的很好讀物。
徐悲鴻學生、后人,有名畫家、作家、學者鼎力推薦,受到他們的肯定。原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寫短評推薦。徐悲鴻的學生、中央美院很好教授戴澤力薦該書,并親筆題寫“永遠的徐悲鴻”。
無徐悲鴻時代(3卷本) 目錄
目錄 **卷
小 引/1
**章 千年一羽/3
一、幼年家境/4
二、少小成才/9
三、結發妻子徐周氏/13
四、初出茅廬/21
五、家父遠行/26
六、鞭長莫及/28
第二章 闖蕩大上海/31
一、求職受阻/32
二、救星黃警頑/36
三、得益黃震之/42
四、嶺南畫派旗手高劍父、高奇峰/44
五、圓夢哈同花園/47
六、家庭變故/57
第三章 極目楚天舒/59
一、秘渡東瀛/60
二、峰回路轉/67
三、迂回北平/70
第四章 遠渡重洋/79
一、初到巴黎/80
二、盛成、宗白華來訪/85
三、達仰先生/100
四、天狗會生活/101
五、逆水行舟/112
六、籌款新加坡/114
第五章 東歸故里/121
一、與林風眠同行/122
二、滯留上海/127
三、重返巴黎/130
四、二次東渡/135
五、故鄉之行/141
六、有驚無險/144
第六章 同舟共濟/147
一、亦師亦友呂鳳子/148
二、女中豪杰潘玉良/151
三、珠聯璧合一黃君/160
第七章 慧眼識英才/165
一、初識蔣兆和/166
二、不期而至吳作人/170
三、呂斯百與王臨乙/173
四、奇遇滑田友 /175
五、邂逅陳子奮/180
六、南昌出個傅抱石/184
第八章 曲線運動/199
一、南國元老/200
二、離開“南國”/208
三、福州之行/213
四、北上赴任/220
第九章 多事之秋/229
一、較勁蔣介石/230
二、蔣碧薇的“不義之舉”/235
第十章 “二徐”之爭論/239
一、徐悲鴻之“惑”/241
二、我也“惑”/243
三、惑之不解/253
四、徐志摩其人/254
五、李毅士之“我不惑”/261
第十一章 論戰劉海粟/269
一、蔡元培與劉海粟/270
二、徐悲鴻啟事/273
三、劉海粟啟事/275
四、徐悲鴻啟事之二/276
第十二章 一泓秋水起波粼/279
一、黑色歲月/280
二、萍水相逢/282
三、舒新城來訪/292
四、移花接木/297
五、斬不斷理還亂/304
六、短兵相接/308
第二卷
**章 赴歐展覽 / 1
一、抵押宅邸 / 2
二、巴黎花絮 /16
三、比利時之行 / 20
四、展出盛況 / 24
五、轉道蘇聯 / 29
六、意猶未盡 / 39
第二章 青山依舊 / 41
一、天目山紅豆 / 42
二、營救田漢 / 50
第三章 模特風波 / 73
一、風波乍起 / 74
二、余波未平 / 91
三、再起風潮 / 98
第四章 漸行漸遠 / 107
一、求助舒新城 / 108
二、孫傳瑗出山 / 112
三、夢想幻滅 / 117
四、走為上計 / 128
第五章 藝術天地 / 131
一、桂林山水 / 132
二、廣西“三杰” / 136
三、《八十七神仙卷》 / 145
第六章 亂世情緣 / 153
一、同一屋檐下 / 154
二、再赴廣西 / 155
三、四川避難 / 158
第七章 戰馬不知困 / 169
一、放游漓江 / 170
二、聚首重慶 / 174
三、安慶相會 / 178
第八章 世事難料 / 189
一、從安慶到長沙 / 190
二、王映霞與許紹棣 / 192
三、不期而至 / 204
四、家母離世 / 212
第九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 / 215
一、王少陵、李鐵夫與余本 / 216
二、隱居八步 / 222
第十章 西江漂流 / 227
一、馬萬里來訪 / 228
二、江上風險 / 231
三、滯留香港 / 234
第十一章 新加坡籌賑 / 241
一、初展告捷 / 242
二、筆戰始末 / 248
三、回眸孫多慈 / 249
四、珍妮小姐 / 254
五、家仇別緒 / 255
六、湯姆斯畫像 / 258
七、《放下你的鞭子》 / 259
第十二章 印度之行 / 263
一、途經仰光 / 264
二、“海關舅子” / 267
三、泰戈爾家鄉 / 269
四、《愚公移山》 / 275
五、再致孫多慈 / 276
六、大吉嶺時日 / 280
七、棄之不舍 / 281
八、始游克什米爾 / 283
九、泰翁之托 / 285
第三卷
**章 難復江流東逝水/1
一、結緣許紹棣/2
二、蔣碧薇的回絕/7
三、獨身主義李青萍/11
第二章 水深火熱/27
一、逃離戰區/28
二、蔣碧薇的防線/38
三、黯然離家/39
四、殃及池魚/43
五、*后的努力/45
第三章 磐溪歲月/47
一、運籌帷幄/48
二、張大千與謝稚柳/49
三、繼往開來/56
四、桂林考生/58
五、大師助手/62
六、嘉陵江畔/66
七、不期而遇/67
八、別無選擇/69
九、青城山之旅/74
第四章 多災多難/77
一、欲罷不能/78
二、兩張飛機票/80
三、千辛萬苦/83
四、失而復得/88
五、生命垂危/91
六、豪情不讓千鐘酒/94
第五章 新加坡淪陷/101
一、林謀盛與莊惠泉/102
二、郁達夫、王映霞的恩怨情仇/102
三、作家之死/113
四、黃曼士與百扇齋/119
五、愚趣園與崇文學校枯井/123
第六章 柳暗花明/127
一、五十大壽/128
二、婚姻殿堂/137
三、鳳凰山畫家群/139
四、回師南京/146
五、滯留上海/153
六、從“危巢”到“靜廬”/159
七、從東總布胡同到帥府園/166
第七章 暴風驟雨/173
一、“倒徐”運動/174
二、關于國畫的論戰/178
第八章 招賢納士/189
一、庶務主任宋步云/190
二、非弟莫屬吳作人/197
三、水乳交融齊白石/200
四、山水師爺黃賓虹/212
五、李苦禪大師/215
六、教學基石蔣兆和/218
七、刀鋒畫家李樺/221
八、獨當一面滑田友/225
九、王臨乙、王合內夫婦/226
十、革新派畫家宗其香/232
十一、“第二高峰李斛”/235
十二、不拘一格葉淺予/237
十三、寫意大家李可染/241
十四、二代油畫馮法祀/247
十五、緊跟相隨的艾中信/253
十六、煙斗畫家孫宗慰/254
十七、特殊貢獻的戴澤/257
十八、地下黨員侯一民/260
十九、塞外有個尹瘦石/266
二十、掛念遠方/268
第九章 繪畫巨匠三人行/271
一、王式廓與他的《血衣》/272
二、董希文與他的《開國大典》/274
三、羅工柳與他的《地道戰》/280
第十章 巨變/283
一、留守北平/284
二、別了,上海灘/290
三、隔海相望/296
第十一章 大師與大師/299
一、裱畫大師劉金濤/300
二、張大千來訪302
第十二章 歷史疑案 /311
一、重提劉海粟/312
二、結怨吳冠中/321
尾 聲 歲月不知盡/329
后 記/343
無徐悲鴻時代(3卷本) 節選
**章 千年一羽 三、結發妻子徐周氏 和煦的春風一次次吹拂著屺亭橋的大地,遍地毛竹節節升高。
就在徐悲鴻已經十七歲時,媒妁之人紛至沓來。盡管徐達章無比開明與豁達,卻也無法擺脫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娶妻生子、延續香火思想的束縛。
距屺亭橋東兩公里的屺山,占地一千多畝,主峰也有百余畝,松竹密集,山路崎嶇,其間遍布寺廟幾十間。徐達章的病情日趨嚴重,魯氏便邁開纏過的雙足,經常跌跌撞撞地到屺山的保安寺去為丈夫祈禱。然而,徐達章的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魯氏便想給家中長子娶妻生子,也好為丈夫的病沖沖喜。
屺亭橋舊式婚俗共有三種。**為媒妁之言:兩家認可,通過介紹人給女家送過去彩禮而定婚。其二是指腹為婚:兩家的女人懷孕在身,雙方指著彼此腹內尚未出生的嬰兒而定親。第三種則是搶親:男女雙方定親后,男子沒有能力將女方娶入家門,便找上親戚朋友密謀好,將女方搶回家中。
徐悲鴻的婚事屬于**種。
宜興一帶的村子稱瀆,湖泊稱氿。太湖邊上一里地一個瀆,共有七十二瀆。
徐悲鴻的妻子周氏,是離屺亭橋十七八里地之外茭瀆的姑娘,哥哥叫周庭勛,是個生意人。周氏當年十六歲,裹著小腳,沒受過教育,結婚前與徐悲鴻從未謀過面。徐悲鴻不同意父母為自己包辦的這樁婚事,于是離家出走。
婚期一天天逼近,可徐悲鴻仍然杳無音信,不見蹤影。臥病在床的徐達章,不得不支撐起病體外出尋找兒子回家成親。
溧陽距屺亭橋東北十四公里,徐達章在徐悲鴻十一歲時帶他**次到過此地,住在一位能書善畫,而且做藥材生意的老者陶麟書家里。進屋不大一會兒,徐悲鴻便趴在床邊寫出了那首“春水綠彌漫,春山秀色含帆風信好,舟過萬重巒”的小詩,陶麟書拿在手里,不停地點頭嘖嘖贊嘆。
又見他的畫畫得也遠遠超出一般孩子,欣喜之余,便將他認作義子。至此,徐悲鴻便將陶麟書喚作寄父。此后,他便經常來到溧陽,住在寄父家里,與他的兒子陶留芬親如兄弟。
可以說,徐悲鴻的一生,與溧陽的陶麟書家有著離不開、剪不斷的淵源。
徐悲鴻曾在自述中說道:“本世紀初,余方髫齡,先君達章公載余赴溧陽,過寄陶趾祥先生家……”
徐悲鴻所說的陶趾祥,即是陶麟書,名瑞,字趾祥,后更字麟書。此人是溧陽大戶,為人寬厚豁達,做藥材生意不奸不詐。徐悲鴻所指的“本世紀初”,正是1907 年前后,讀完了《四書《五經》,即隨父習畫,已經能夠幫助父親在畫上做些渲染。
到了陶家,在學習與生活上,自然多受陶麟書的照顧。陶麟書的兒子陶留芬比徐悲鴻小五歲,徐悲鴻待他猶如親生兄弟,陶麟書專門從南京請來清末舉人莊志遠為二人授課。上完課,徐悲鴻便把在父親那里背熟的《上大人》《千字文》《大學》《中庸》等教給陶留芬背誦,還帶著他摹寫吳友如的動物畫片。
徐悲鴻十四歲時,家鄉鬧水災,徐達章帶著他以鬻畫為生,總是在溧陽四周轉來轉去。現在,徐悲鴻已經離家多日不歸,徐達章斷定他一定還是去了溧陽一帶。于是,從床上爬起來,拄根拐杖由屺亭橋出發,朝著西北方向過宜興,抵達戴埠、天目湖、周城、溧城等曾經到過的地方
四處尋找,但卻一無所獲,*后來到溧陽見到陶麟書。
陶麟書不只是生意人,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不但會彈琵琶,還寫得一手好楷書,而且精于繪畫——白描勾勒花鳥取法于任伯年。因為做藥材生意,經常來往于上海。看到聰慧的寄子如此酷愛繪畫,便從上海買來大量筆墨紙張及可臨摹的畫冊,以至徐悲鴻在溧陽陶家生活的幾年里,潛心習畫,作品竟然累積到了十多箱。
徐悲鴻十五歲時,在陶麟書家認識了一位叫曹鐵生的朋友,從他那里得到一些歐洲繪畫大師的復制品,這是他*初所接觸到的西畫。爾后,他又陸續從徐子明手中獲得了一些西洋畫冊,使他對西畫有了進一步認識,從而萌生了要去歐洲留學的信念。就在徐達章臥病后,徐悲鴻入宜興中學半工半讀,其生活也是寄父陶麟書照應的。
徐達章在四鄉八鎮沒有尋到徐悲鴻,便知道他一定躲在寄父陶麟書那兒,于是,來到溧陽后直奔陶麟書的家里。可是進了屋,并未發現兒子的身影。
陶麟書見老朋友徐達章全身浮腫,拄著拐杖,氣喘吁吁,衣服上落滿塵土,大吃一驚。詢問之,方知徐悲鴻因逃婚已經出來多日不歸,婚期逼近,他不得不抱病出來尋覓。陶麟書便急忙安頓徐達章,說徐悲鴻正在一座廟里繪制壁畫,別急,待我差兒子陶留芬前去尋來。徐達章聽后做出手勢說不可不可,這孩子天馬行空生性放達,聽說我出來尋他回去成婚,必然還會一跑了之。不如你陪我去將他逮住,方能帶回家去。陶麟書無奈,只得攙扶上徐達章一步步來到寺廟。
徐悲鴻正在繪制寺廟門廳墻上的壁畫,徐達章被陶麟書攙扶著邁進廟門,便一屁股癱坐在門檻上。
徐悲鴻從搭建的高腳木架上下來,扶起氣喘吁吁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的父親,淚水泉涌而出,順著兩頰撲撲落在腳下。
徐達章兩眼直勾勾地看著徐悲鴻,過了好半天,才斷斷續續說道:“壽康,跟我回去娶親……趕緊回!”兩天前,徐悲鴻在街上碰見了他兒時的伙伴朱了洲,告訴他說,父親已經出來找他回去成親呢。聽了朱了洲的話,徐悲鴻不再回陶家,便躲在寺廟里畫畫門都不出,連吃飯都是小和尚送進來。他以為,父親找不到他,就會乘船返回屺亭橋。不料,他卻在寄父的陪同下不期而至。全身浮腫厲害,說兩句話就得喘半天,衣服上還落著一層塵土。徐悲鴻立刻變得心潮起伏,心如刀割,啜泣著把父親摟得緊緊的,覺得自己對不起他老人家,對不起他的養育之恩。
關于朱了洲,這里還需交代幾筆,因為他在幾年之后,又插手了徐悲鴻的婚姻之事。
朱了洲,字重明,1886 年生于宜興,比徐悲鴻大九歲。其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性格幽默,為人熱情。當時有個徐一冰,就是作家、詩人徐遲的父親,浙江湖州南潯人。1905 年,徐一冰二十四歲時,抱著體育救國的理想東渡日本,進入大森體育學校,回國后創辦了南潯中國體操學校。朱了洲在宜興彭城中學畢業后即入南潯中國體操學校,畢業后便在上海務本
女校任體育教員。其間,經常到同鄉蔣梅笙家里求教學問。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學校被迫停辦,朱了洲便與該校的畢業生懷琪、周德、謝景尚等人于1924 年6 月1 日在蘇州創辦了中山體育專科學校。他的兄弟朱一洲,不久便與悲鴻一起赴歐洲留學。
陶麟書將徐達章領來寺廟后,也在極力勸說徐悲鴻跟父親回鄉成婚,口氣不容置疑。徐悲鴻也只得將父親扶著送回寄父家里,又來到寺廟把還未完成的壁畫收拾利落。當晚,徐達章在陶麟書的家里宿下,老哥倆聊至午夜方休。第二天吃過早飯,陶麟書將二十元錢交到徐達章手上,作為徐悲鴻娶妻的費用。然后攙扶著他走到碼頭,一同上了一條渡船——陶麟書也要到屺亭橋去參加寄子的婚禮。
婚禮在第二天如期舉行,徐達章像是換了個人,一大早就爬起來請廚子殺了家里的一口小豬準備婚宴。
在屺亭橋,徐達章也算得上一位名聲顯赫的人物,長子的婚禮當然要辦得排場。徐悲鴻寄父陶麟書的到來,更給婚禮增添了不少色彩,人們進進出出,都要向他請安。一切安排就緒,吉時已到,徐悲鴻深知不能違抗父命,只得按約定俗成的鄉俗穿上官服,胸前戴著大紅花,身披一條長長的紅絲帶,在媒人的引領下乘上藍呢花轎。鄰家的一個半大孩子抱著徐家的一只半大白鵝做前導,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茭瀆的周家宅邸去舉行奠雁禮。
奠雁禮是一種古老的婚俗:雁是候鳥,秋去春來,象征著陰陽和順。雁的一生只有一個配偶,配偶死后,另一只也不再擇偶,象征著對愛情的忠貞。后來,雁漸漸少了,民間便以鵝和鴨代替。徐悲鴻本來不同意父母為之包辦的這樁婚姻,在轎子里坐得寂寞難挨,心煩意亂景迫神傷,于是掀開轎子的布簾,擊掌向前導的那個男孩要過白鵝。
徐悲鴻自幼喜歡動物,更喜歡畫鵝。他將白鵝抱在懷里,一路上用雙手撫摸它身上的骨骼和結構,竟然忘記了自己是去迎娶新娘。
無徐悲鴻時代(3卷本) 作者簡介
夏桂楣: 作家、畫家,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早年致力于美術創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后又兼及文學創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以文學創作為主,也進行藝術理論研究,是集畫家、作家、教授于一身的較有影響的普及讀物作者。主要作品有《美學改變我們》《60年代的大學生活》《繪畫狂人》,《繪畫狂人》獲2010年內蒙古z高文學獎——索龍嘎獎、《巴特爾歷險記》2011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工程并獲“五個一”工程獎、《美學改變我們》(《美學與生活》)入選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其繪本作品為讀者廣泛喜愛,常年暢銷。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