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話劇經典精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9869
- 條形碼:9787104049869 ; 978-7-104-0498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話劇經典精講 內容簡介
本專著旨在沿著中國話劇民族化探索之路,擷取其中代表性作品,進而從劇目的角度出發,論述話劇“民族化”或“中國化”進程中凝結的成就與經驗。論述中以作品的文學品味為本體,兼及舞臺創造的寫意性風格,因此“民族化”的實踐路徑是本書的開掘重點。本書所選所論的很好話劇劇目,體現了中華文明獨特的生命力與適應性,即使是接受、吸收一種接近的外來藝術樣式,歷經各種困惑、迷茫、挫折、爭論后,終將使其成為自身機體不可分割的
中國話劇經典精講 目錄
**章 《獲虎之夜》:搏虎的寓意
第二章 《日出》:都市聲歌的喜感
附《日出》跋
第三章 《原野》:四面埋伏的人生
附《原野》附記
第四章 《北京人》:悲喜中的詩意
附曹禺談《北京人》
第五章 《風雪夜歸人》:烽火時代的惆悵
附為賦新詞強說愁——為重演《風雪夜歸人》作
第六章 《茶館》:劇之大者
第七章 《關漢卿》:跨界的融合
第八章 《狗兒爺涅槃》:雙重借鑒的涅槃
附話劇《狗兒爺涅槃》的創作及其他——劇作家錦云答本刊記者問
第九章 《中國夢》:跨文化與寫意劇
附一 黃佐臨的戲劇寫意說
附二 三大戲劇體系審美理想新探
第十章 《桑樹坪紀事》:寫意戲劇的新美學
附一 在兼容與結合中嬗變(上)——話劇《桑樹坪紀事》實驗報告
附二 在兼容與結合中嬗變(下)——話劇《桑樹坪紀事》實驗報告
第十一章 《李白》:文人的高歌
附一 《李白》夢華錄(上)
附二 《李白》夢華錄(下)
附三 李白二章
附四 話劇《李白》瑣記
第十二章 《知己》:友情的歸宿
附一 《知己》劄記(外一篇)
附二 《知己》答客難
第十三章 《暗戀桃花源》:拼貼時代的原創力
附 無中生有的戲劇——關于“即興創作”
第十四章 《戀愛的犀牛》:青春戲劇檔案
附 實驗戲劇和我們的選擇
中國話劇經典精講 節選
《中國話劇經典精講》: 《李白》初稿寫成后,原本由著名表演藝術家于是之出演李白。可是由于身體原因沒有實現。不過,于是之仍然發揮著自己積極的影響。可以說,該劇風格的*終形成與他有著重要的關系。對此,郭啟宏曾多次深情地回憶了那段“于是之與《李白》”的幕后掌故。當于是之初讀《李白》,曾對導演蘇民與編劇郭啟宏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只有一點不滿足,這個戲少了點空靈。看著我發呆的樣子,他補充說:我這是難為作家啦,我只是覺得,這個戲和別的戲不一樣,李白和別的人,別的詩人比如杜甫,也不一樣。空靈,好一個空靈!我為之輾轉反側,食不甘味,修改復修改,苦苦追尋了十二年!(郭啟宏:《尋找空靈》,《郭啟宏文集》(1),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頁) 通過劇本刻畫人物,敘述事件,表達思想,激發情感,或許都不難,但是一個劇本能不能在美學上有所建樹,特別是在一個歷史故事的敘述中找到與傳統美學的呼應,這就沒有那么容易了。輾轉反側的郭啟宏知道,“空靈”其實是一個古典美學的概念,它與古代詩論中的意境說密切相關。古人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也有許多闡釋,如“境生象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在鹽酸之外”等。雖然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論往往涉及、影響到各個領域,包括戲劇。但是,一般來說,“戲劇的現實與空靈的追求是相互矛盾的”。應該如何理解于是之的意見呢?于是之所說的看法其實并不清晰,因為那是他的直覺——但郭啟宏明白一定要重視、尊重藝術家的藝術直覺,特別是那些有著豐厚閱歷與極強藝術感受力的藝術直覺。 于是之也是在出難題。這個難題卻恰恰對于《李白》非常重要。他實際上是以一種高屋建瓴的方式表達這樣一個希望:李白是中國**詩人,他的故事必須能夠表達出中國文化的神韻。他的舞臺形象、戲劇生命也要像他的詩歌一樣有神韻。郭啟宏*初所考慮的是一個共性問題,即尋找傳統知識分子內心世界的焦慮和矛盾。現在,于是之提醒他,不要忘了這個人的個性,即李白的特殊性。或許,空靈的潛臺詞里還包含這樣的內容:如果是寫其他古代詩人、學者,這種共性的關注可以多一些,但是如果是李白,恐怕就不行。很簡單,普通老百姓會挑毛病。李白的形象不僅僅屬于文人,屬于知識分子,更屬于普通老百姓。在讀過李白詩歌的**普通的觀眾心中,對李白是有一份底線式的認同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劇作家不能夠去寫他“不太光彩”的后半生,也不意味不能夠以后半生為主要情節線索,來表現他不如意、不風光、不瀟灑的困頓生活。而是說,無論寫李白的哪一部分生活,都不能繞開那個基本的形象和味道。換個角度說,如果在這個永遠占有特殊地位的中國*著名詩人的戲里,沒有寫出中華文化*基本的美學追求、*理想的美學境界,如果連《李白》都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不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嗎?這樣看來,于是之說得極簡潔,看似輕靈,實則語重心長。 “空靈”的要求使郭啟宏的劇本修改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他重新調整了該劇的結構。以李白為主干,“兩邊枝丫是出世和人世的人物,這兩邊的人物既是他們自己,同時又是李白思想的兩翼,也就是說,主干的自我矛盾,即此李白與彼李白的矛盾,決定著參天大樹的走向,時或外化為枝葉的紛披與婆娑。這種結構使得《李白》成為一部有著強烈矛盾沖突的心理劇”。然后是尋找戲的情感關節處,在那里一定會有李白情感抒發、激揚文字的內容。 比如,當李白得知趕走了騰空子是趕走了唯一的希望后,內心的愧悔無以復加。他木然地說:“今晚上不會有月亮了!”然后仰天長嘯:“雨,你是什么?你是蒼天的淚,還是我心中的淚?啊不,你不該是淚,你要變作洗冤的水!” ……
中國話劇經典精講 作者簡介
鐘鳴,博士后,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副教授、副主任。在教學、研究、創作第一線工作,筆耕不輟。已出版四部專著《大時代:民國梨園文化轉型與嬗變》《郭肩宏評傳》《清末及民國京劇編演新戲芻議》《鄉村影視生活——論傳統的延伸》等,兩部教材《文學寫作基礎教程》《西方戲劇經典導讀》等,一部劇作集《鐘鳴劇作集》。在《戲曲研究》《戲劇藝術》《戲曲藝術》《戲劇》《讀書》《學術界》《中華藝術論叢》《北京社會科學》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