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穩定性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3500
- 條形碼:9787520373500 ; 978-7-5203-735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穩定性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羅爾斯正義理論中穩定性問題的探究,論述了正義穩定性的道德情感以及政治哲學轉向之后多元社會的政治規范與社會共識問題,認為實現正義穩定性離不開相應道德情感的培育,比如自尊與正義感;同時也要以社會共識與共同體建構為基礎,正義的實現離不開一定程度的善目標。作為西方特定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的產物,羅爾斯有關正義穩定性問題的論述蘊含著正義實現問題的共同價值,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建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穩定性問題研究 目錄
**章 西方政治哲學視野下正義穩定性問題的提出
**節 正義規范的內在邏輯結構
第二節 西方政治哲學視野下正義的局限和批判
第三節 正義的實現路徑
第四節 羅爾斯正義穩定性的內容概述
第二章 正義穩定性的道德心理基礎
**節 道德心理過程
第二節 道德情感與正義穩定性
第三節 羅爾斯正義內在穩定的相關道德情感
第四節 正義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章 正義主體的道德能力
**節 羅爾斯正義觀的道德主體
第二節 自尊與正義穩定性
第三節 幸福與正義穩定性
第四章 正義穩定性的政治建構
**節 羅爾斯政治建構的具體內容
第二節 正義觀念的政治穩定性與政治正當性
第三節 正義的穩定性與強制性
第五章 正義共識的確立
**節 政治共識與正義的穩定性
第二節 多元社會背景下共識的可能性
第三節 重疊共識與社會正義
第六章 正義穩定的共同體因素
**節 共同體的哲學內涵及倫理意義
第二節 羅爾斯論正義與善的關系
第三節 羅爾斯正義觀念作為共同體善的穩定性
第四節 共同體因素對于實現正義穩定性的意義
結論與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穩定性問題研究 節選
《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穩定性問題研究》: 權威道德和社團道德適用于人們在具體的社會交往環境中對于道德規范的遵守,只有當人們對于其中密切交往的他人產生具體依戀,對于依戀對象的信任和情感轉移到權威和社團的正義規范上,才會使人們對正義產生依賴,實現對于道德規范的遵守。如果人們處于一個陌生的社會環境,權威道德和社團道德就很難發揮作用,這就需要人們對抽象的道德原則形成更深刻的認可,從對具體交往的依戀關系轉移到抽象的具體原則的信奉,這是道德發展的更進一步要求。 道德發展的第三個階段也是*高階段,是人們對抽象原則的信奉,權威人物雖然可以幫助我們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但是權威也有可能犯錯誤,當權威人物沒能遵守道德規范的時候,我們對道德的堅持就主要取決于對原則本身的信守。經過權威人物和社團道德的引導,正義規范本身內化為道德主體的行為準則,前兩個階段只是認知過程逐漸深化的必經之路,而對于正義規范的內在認同,即形成對于抽象原則的正義感,才是正義穩定性的*終歸宿。通過前面幾個階段的發展,*終的結果是一種抽象的應該、一種義務感的形成。①對于抽象的正義道德本身的感情代替對于權威、社團的依戀成為*高理想和動力,“現在他想成為一個公正的人。在這里,行為公正的觀念,以及發展公正的制度的觀念,慢慢對他具有了與以前那些次要的理想的類似的吸引力”②。當然,這種道德觀念經過前兩個階段的愛與信任的感情培育,成為進入人們心中的情感依賴,雖然*終的結果是抽象原則超越權威和社團成為人們的*高指示,道德情感的*終形成卻不能夠跨越前兩個階段直接培育。 由此我們看到,正義感不是人們心中憑空想象的產物,也不是外在的道德規范的強行灌輸,而是道德主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根據外在道德規范對我們獨立尊嚴價值的維護,并通過互動關系內化為個人情感。第三個階段的心理法則可以做出如下總結:如果我們在前兩個心理階段感受到了足夠的愛與信任以及尊重,那么作為滿足兩個正義原則的制度框架的社會合作系統的受益人來說,他將在第三個心理階段獲取穩定的正義感。①但是,當我們形成對于抽象正義原則的正義感之后,并不意味著對于社會聯結的愛與信任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我們承認抽象道德原則形成的正義感是更高級的正義穩定性,但是以愛與信任為基礎的社會情感紐帶也可能發揮著維持正義穩定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對于共同體主義的觀念中。在共同善指導下的社會交往活動中,社會情感的歸屬是正義穩定性的重要來源,羅爾斯對于社會團體中同胞之間愛與信任的重視,也體現了其對共同體主義價值的重視,只是在羅爾斯看來,正義穩定性的*高標準應該是高于共同體情感紐帶的正義感,成熟的道德情感的形成比起友愛與互信的情感紐帶更有利于正義的穩定性,“無論如何,當存在友誼和相互信任的自然紐帶時,這些道德情感比沒有這些紐帶時更為強烈”②。 綜上所述,羅爾斯論述的正義感培育主要經過了三個階段,權威階段的榜樣力量,社會團體的相互性交往,以及抽象道德原則的內化,循序漸進,從外部具體的道德榜樣到內在心理的抽象原則,經歷了從他律向自律的轉化。羅爾斯正義觀念心理層面的穩定性主要是以單個的道德主體作為考察對象,主要目標是每個道德主體獲取對于正義觀念的認同感,核心概念是道德主體的道德情感特別是正義感,主要關注個人道德規范與正義感的形成。*終結果是理性的正義原則進入情感世界,正義原則內化為人們心中的正義感,也就是獲得正義觀念的內在穩定性。按照羅爾斯的論述,道德的三個階段是形成穩定正義感的必經之路,而且一旦正義感缺失,也意味著個人三個道德發展階段出現了問題,但是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難道整個人就不能形成穩定的正義感了嗎?羅爾斯對于成年以后人們的正義糾錯機制缺乏進一步的論述。同時,作為孩子培養道德規范的**步驟,如果父母本身不是一個公正的權威,孩子們也很難形成正確的正義觀念,更不用說穩定的正義感了,羅爾斯道德發展理論缺乏對于家庭內部成員正義觀念形成的具體討論。 ……
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穩定性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喬新娥,1988年生,河北大廠人,天津師范大學法學(政治學)博士,現為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講師,政治學系主任,承擔本科生與研究生中西政治思想史等專業課程教學,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主持省級項目、廳級項目各一項,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