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49435
- 條形碼:9787112249435 ; 978-7-112-2494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視角,將特色小鎮作為一個復雜系統進行研究,利用系統學的特性、機制,構筑了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理論架構。詳細研究了產業發展、文化遺產、生態環境與空間發展系統間的作用以及協同機制,構筑了產業聚集性、文化多樣性、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系統體系,為空間發展研究提供了系統學視角的理論支撐。同時,該書基于充分調研、分析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特色小鎮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大量案例,將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具體項目的實踐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8章, 包括緒論、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問題解析、CAS理論視角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系統構建、特色小鎮產業聚集性空間發展系統分析、特色小鎮文化多樣性空間發展系統分析、特色小鎮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系統分析、CAS理論視角丁蜀鎮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實施策略、結論與展望。
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對象及范圍
1.2.1 研究對象
1.2.2 研究范圍
1.3 相關概念界定
1.3.1 復雜適應系統理論(CAS)
1.3.2 特色小鎮
1.3.3 空間發展
1.4 國內外研究綜述
1.4.1 國內外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相關研究
1.4.2 國內外特色小鎮相關研究
1.4.3 國內外基于CAS理論的空間發展相關研究
1.4.4 相關研究綜合評述
1.5 研究創新點及方法
1.5.1 研究創新點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內容及框架
1.6.1 研究內容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問題解析
2.1 OECD國家與我國特色小鎮概況
2.1.1 OECD國家特色小鎮概況
2.1.2 我國特色小鎮概況
2.1.3 OECD國家與我國特色小鎮差異分析
2.2 我國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失衡分析
2.2.1 政策失效導致空間發展失衡
2.2.2 動力缺乏導致空間發展失衡
2.2.3 要素制約導致空間發展失衡
2.3 CAS理論為特色小鎮空間發展提供新視角
2.3.1 系統的“構成”與“生成”分析
2.3.2 融合的“生成論”與“構成論”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CAS理論視角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系統構建
3.1 特色小鎮系統復雜適應性理論分析
3.1.1 特色小鎮復雜適應系統內涵
3.1.2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的復雜性特征
3.1.3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的復雜性演化
3.2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復雜系統構建
3.2.1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關鍵要素解析
3.2.2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的作用機制
3.2.3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的協同機制
3.2.4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復雜系統架構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特色小鎮產業聚集性空間發展系統分析
4.1 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分析
4.1.1 產業發展類型趨同
4.1.2 產業發展模式簡單
4.1.3 產業升級方向不明晰
4.1.4 產業發展追求短期效益
4.2 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對空間發展系統的作用機制
4.2.1 產業衍生構建多中心空間組織
4.2.2 產業聚集孵化創新型空間載體
4.2.3 產業多元彌補連續性空間肌理
4.3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對產業發展系統的作用機制
4.3.1 公共配套空間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4.3.2 動態適應空間為產業升級提供保障
4.3.3 復合功能空間為產業活力提供條件
4.4 特色小鎮產業發展與空間發展系統的協同機制
4.4.1 依據區域資源稟賦促進產業發展與空間發展協同
4.4.2 尊重既有發展基礎推動產業發展與空間發展協同
4.4.3 注重周邊城市互補增進產業發展與空間發展協同
4.5 特色小鎮產業聚集性空間發展系統及案例分析
4.5.1 產業聚集性空間發展系統架構
4.5.2 產業聚集性空間發展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特色小鎮文化多樣性空間發展系統分析
5.1 特色小鎮文化遺產要素分析
5.1.1 特色小鎮文化遺產提升作用分析
5.1.2 特色小鎮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模式
5.1.3 特色小鎮文化遺產存在問題分析
5.2 特色小鎮文化遺產對空間發展系統的作用機制
5.2.1 文化遺產演化影響空間格局蛻變
5.2.2 文化遺產升級成為空間地標節點
5.2.3 文化遺產改變引發空間結構替代
5.3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對文化遺產系統的作用機制
5.3.1 多樣式重構空間煥發文化遺產生機
5.3.2 開放式自然空間活化文化遺產利用
5.3.3 合理性過渡空間保護文化遺產傳承
5.4 特色小鎮文化遺產與空間發展系統的協同機制
5.4.1 單體建筑遺產與空間發展協同
5.4.2 文化遺產街區與空間發展協同
5.4.3 文化遺產片區與空間發展協同
5.5 特色小鎮文化多樣性空間發展系統及案例分析
5.5.1 文化多樣性空間發展系統架構
5.5.2 文化多樣性空間發展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特色小鎮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系統分析
6.1 特色小鎮生態環境要素分析
6.1.1 特色小鎮生態環境資源豐富
6.1.2 特色小鎮生態環境建設誤區
6.1.3 特色小鎮生態環境建設理念
6.2 特色小鎮生態環境對空間發展系統的作用機制
6.2.1 生態環境改變影響空間構成蛻化
6.2.2 生態環境優化影響空間價值提升
6.2.3 生態環境延續影響空間網絡共融
6.3 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對生態環境系統的作用機制
6.3.1 擴張空間發展配合生態環境連通發展
6.3.2 臨界空間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滲透發展
6.3.3 演化空間發展增效生態環境均衡發展
6.4 特色小鎮生態環境與空間發展系統的協同機制
6.4.1 帶狀式發展協同
6.4.2 毗鄰式發展協同
6.4.3 穿越式發展協同
6.4.4 環抱式發展協同
6.5 特色小鎮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系統及案例分析
6.5.1 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系統架構
6.5.2 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案例分析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CAS理論視角丁蜀鎮特色小鎮空間發展實施策略
7.1 丁蜀鎮空間發展關鍵要素解析
7.1.1 產業發展影響要素分析
7.1.2 文化遺產影響要素分析
7.1.3 生態環境影響要素分析
7.2 基于產業聚集性空間發展系統實施策略
7.2.1 產業發展與空間發展系統的作用機制
7.2.2 產業聚集性空間發展系統生成
7.3 基于文化多樣性空間發展系統實施策略
7.3.1 文化遺產與空間發展系統的作用機制
7.3.2 文化多樣性空間發展系統生成
7.4 基于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系統實施策略
7.4.1 生態環境與空間發展系統的作用機制
7.4.2 生態非線性空間發展系統生成
7.5 “生成論”融合“構成論”——空間發展實施策略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研究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特色小鎮空間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李娜,天津大學城鄉規劃學博士,曾于中國中建設計集團從事規劃設計工作14年,現就職于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