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共享藍皮書(2019)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57114
- 條形碼:9787030657114 ; 978-7-03-06571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共享藍皮書(2019) 本書特色
郭華東院士主編,對推進本學科數據共享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共享藍皮書(201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分析靠前外科學數據共享的發展現狀,并總結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工程規劃、建設及共享服務成果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本書共五章,主要內容包括:開放科學數據發展概述;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數據資源規劃;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數據共享體系;地球大數據開放共享進展;總結與展望。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共享藍皮書(2019)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 開放科學數據發展概述 1
1.1 科學大數據與地球大數據 2
1.2 開放科學數據的國內外發展態勢 2
1.2.1 開放數據的政策體系 2
1.2.2 開放數據的責任主體 5
1.2.3 開放數據的模式實踐 5
1.3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研究概述 7
1.3.1 研究背景 7
1.3.2 研究意義 8
參考文獻 9
第二章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數據資源規劃 11
2.1 對地觀測數據 13
2.2 地理資源數據 18
2.3 生態系統地面觀測數據 22
2.4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數據 25
2.5 大氣數據 29
2.6 海洋數據 32
2.7 固體地球科學數據 35
2.8 三極區域集成數據 39
2.9 “一帶一路”區域集成數據 41
2.10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支撐數據 42
參考文獻 44
第三章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數據共享體系 47
3.1 數據開放共享的基本原則 48
3.2 數據共享政策與保障機制 49
3.2.1 組織保障 49
3.2.2 制度保障 49
3.2.3 責任落實 49
3.2.4 監督評估機制 49
3.2.5 激勵機制 50
3.2.6 長期服務機制 50
3.2.7 數據標準規范研制 50
3.2.8 鼓勵出版與引用數據 50
3.3 數據共享基礎設施建設 51
3.3.1 平臺建設服務能力 51
3.3.2 平臺典型應用場景 51
3.4 數據標準規范的研制 53
3.4.1 核心元數據標準規范 53
3.4.2 主要領域數據管理規范 55
3.5 數據資源的質量控制 63
3.6 數據資源管理關鍵技術研發 64
3.6.1 數據存儲關鍵技術 64
3.6.2 數據分析關鍵技術 65
3.6.3 數據融合關鍵技術 65
3.6.4 數據共享關鍵技術 66
3.6.5 多流程數據管理技術 66
參考文獻 67
第四章 地球大數據開放共享進展 71
4.1 專項2018年度數據資源建設年度進展 72
4.1.1 衛星數據 72
4.1.2 野外觀測臺站數據 72
4.1.3 數字“一帶一路” 72
4.1.4 全景美麗中國 73
4.1.5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 73
4.1.6 三維信息海洋 73
4.1.7 時空三極環境 74
4.1.8 數字地球科學平臺 74
4.2 數據資源匯聚與共享服務進展 74
4.3 年度數據服務案例選編 77
4.3.1 數據資源全力支持科學研究 77
4.3.2 領域應用助力社會建設與發展 79
4.3.3 數據網絡提升國際合作成果凝練 81
4.3.4 共享模式探索加速數據流動 83
參考文獻 85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87
5.1 盤活數據資產價值,實現數據資源持續增值與深化應用 88
5.2 堅定“數據—知識—服務”主線,提升數據工程建設水平 88
5.3 加強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夯實地球大數據共享的基礎 89
5.4 創新數據服務模式,促進學科交叉、知識發現和應用 90
5.5 堅持制度和技術并重,構建良好的數據共享環境 91
參考文獻 91
附錄 95
附錄1 地球科學大數據工程分項目概覽 96
附錄2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災備技術參數 97
附錄3 科學數據核心元數據標準 98
附錄4 DataBank全球遙感影像地理格網及其產品規范 123
附錄5 地球大數據工程數據質量情況審核表 142
附錄6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簡介 146
前言
**章 開放科學數據發展概述 1
1.1 科學大數據與地球大數據 2
1.2 開放科學數據的國內外發展態勢 2
1.2.1 開放數據的政策體系 2
1.2.2 開放數據的責任主體 5
1.2.3 開放數據的模式實踐 5
1.3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研究概述 7
1.3.1 研究背景 7
1.3.2 研究意義 8
參考文獻 9
第二章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數據資源規劃 11
2.1 對地觀測數據 13
2.2 地理資源數據 18
2.3 生態系統地面觀測數據 22
2.4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數據 25
2.5 大氣數據 29
2.6 海洋數據 32
2.7 固體地球科學數據 35
2.8 三極區域集成數據 39
2.9 “一帶一路”區域集成數據 41
2.10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支撐數據 42
參考文獻 44
第三章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數據共享體系 47
3.1 數據開放共享的基本原則 48
3.2 數據共享政策與保障機制 49
3.2.1 組織保障 49
3.2.2 制度保障 49
3.2.3 責任落實 49
3.2.4 監督評估機制 49
3.2.5 激勵機制 50
3.2.6 長期服務機制 50
3.2.7 數據標準規范研制 50
3.2.8 鼓勵出版與引用數據 50
3.3 數據共享基礎設施建設 51
3.3.1 平臺建設服務能力 51
3.3.2 平臺典型應用場景 51
3.4 數據標準規范的研制 53
3.4.1 核心元數據標準規范 53
3.4.2 主要領域數據管理規范 55
3.5 數據資源的質量控制 63
3.6 數據資源管理關鍵技術研發 64
3.6.1 數據存儲關鍵技術 64
3.6.2 數據分析關鍵技術 65
3.6.3 數據融合關鍵技術 65
3.6.4 數據共享關鍵技術 66
3.6.5 多流程數據管理技術 66
參考文獻 67
第四章 地球大數據開放共享進展 71
4.1 專項2018年度數據資源建設年度進展 72
4.1.1 衛星數據 72
4.1.2 野外觀測臺站數據 72
4.1.3 數字“一帶一路” 72
4.1.4 全景美麗中國 73
4.1.5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 73
4.1.6 三維信息海洋 73
4.1.7 時空三極環境 74
4.1.8 數字地球科學平臺 74
4.2 數據資源匯聚與共享服務進展 74
4.3 年度數據服務案例選編 77
4.3.1 數據資源全力支持科學研究 77
4.3.2 領域應用助力社會建設與發展 79
4.3.3 數據網絡提升國際合作成果凝練 81
4.3.4 共享模式探索加速數據流動 83
參考文獻 85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87
5.1 盤活數據資產價值,實現數據資源持續增值與深化應用 88
5.2 堅定“數據—知識—服務”主線,提升數據工程建設水平 88
5.3 加強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夯實地球大數據共享的基礎 89
5.4 創新數據服務模式,促進學科交叉、知識發現和應用 90
5.5 堅持制度和技術并重,構建良好的數據共享環境 91
參考文獻 91
附錄 95
附錄1 地球科學大數據工程分項目概覽 96
附錄2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災備技術參數 97
附錄3 科學數據核心元數據標準 98
附錄4 DataBank全球遙感影像地理格網及其產品規范 123
附錄5 地球大數據工程數據質量情況審核表 142
附錄6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簡介 146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