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生態循環農業與鄉村扶貧聯動發展探索--以福建省寧德市鄉村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48044
- 條形碼:9787511648044 ; 978-7-5116-480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區生態循環農業與鄉村扶貧聯動發展探索--以福建省寧德市鄉村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為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分為4個部分:部分是背景篇,包括一章內容,主要闡述寧德地區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挑戰,以及本書編制的主要目標和研究意義。第二部分是理論篇,包括二章內容。一是在對脫貧鄉村成功的特色產業案例調研基礎上,研究產業開發和鄉村建設融合的內在機制,從農村農業改革、“三鏈”重構、技術創新及運用、政府引導與市場開發、政策支持等方面探索特色產業開發與鄉村扶貧聯動發展的路徑。二是深入分析了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促進山區鄉村科技扶貧的理論基礎、模式構建和技術對策,分別從整體發展思路、重點建設工程、具體技術對接3個角度提出6大耦合環節、6大攻關方向、6項研發重點的協同創新要求與對策。第三部分是技術篇,包括四章內容。每一章為一個技術專題,總結技術攻關進展與應用成效。通過技術協同攻關與集成推廣應用,充分發揮科技優勢與資源特色,形成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新格局,包括農菌有效結合與菌渣循環利用技術體系的構建與示范、山地果園生態種植與高值技術體系的構建與示范、高效設施農業系列裝備研發與蔬菜標準化生產集成示范及農業廢棄物加工與高值開發技術集成示范等。第四部分是總結篇,包括二章內容。從寧德地區山區鄉村農業生產變化、農業科技需求、農技供需主要矛盾方面進行山區鄉村農業科技社會服務機制研究,以“科技特派員”“科技扶貧團”“科技小院”“專家大院”模式,在寧德多村因地制宜創立生活優化耦合開發模式,提供技術支持,扶持支柱產業,培育骨干農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等多元化的科技扶貧主體,完善符合地區實際的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并闡述推廣生態循環農業與助力鄉村科技扶貧的經驗與啟示。以點帶面地總結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與實施科技扶貧的經驗,從而提出聯動發展的整體思路與具體對策。
山區生態循環農業與鄉村扶貧聯動發展探索--以福建省寧德市鄉村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為例 目錄
山區生態循環農業與鄉村扶貧聯動發展探索--以福建省寧德市鄉村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為例 作者簡介
陳華,男,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福建省紅壤山地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成員。主要從事循環農業與科技管理研究工作。主持福建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福建省農業科技重點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星火項目等;參與了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福建省寧德生態循環農業與精準扶貧技術集成應用”等項目的實施。參與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各2項,授權專利10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