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脫貧之道: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52864
- 條形碼:9787229152864 ; 978-7-229-1528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脫貧之道: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 本書特色
立足全球減貧事業,傳遞中國經驗:貧困問題是世界性難題,同時也是世界各國政府和民眾普遍關注和求解答案的民生課題。中國減貧人數占全球減貧人數的四分之三,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正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保持脫貧政策總體穩定,推進減貧工作常態化。本書選取了中國在扶貧脫貧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成功案例,總結了中國執政黨和各級政府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家減貧提供了助力,從而具有了全球意義。 講好民眾脫貧故事,見證中國溫度:本書選取*說服力的典型案例,生動講述中國民眾脫貧故事。脫貧攻堅,既是各級省市縣村合力作戰的攻堅史,也是每個家庭、每個人迎難而上的奮斗史,本書透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生動地展示出中國扶貧工作的真實狀況、中國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中國精神,敘述了在中國廣袤大地發生的美好感人故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和心系百姓的親民溫度。 破解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呈獻中國智慧:本書從中國的制度優勢、政策導向、機制優化、協同作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和銳意創新等方面破解了中國共產黨在扶貧、脫貧,構建小康社會方面取得成功的治理密碼,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人民在堅持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文化方面的自信與決心,展現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組織和執行能力,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 權威專家深度解讀中國扶貧事業:以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和汪三貴先生為首的創作團隊,在國內、國際扶貧領域研究成果豐碩,對中國的扶貧事業有著深度觀察和獨特解讀,對中國的減貧實踐和理論有權威闡釋,使本書具備了開闊的國際視域以及理論與實踐接軌的思想深度,也使中國的扶貧故事占據了向全球推廣的制高點。
脫貧之道: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中國精準扶貧的典型案例為依據,進而對中國的扶貧事業進行深度觀察、思考與評述的一本通俗性著作
脫貧之道: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 目錄
脫貧之道: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 節選
序一 全世界都應該聽到的中國故事 [美]羅伯特·勞倫斯·庫恩 30多年來,我一直不斷來到中國。同時,我也一直同我的長期合作伙伴朱亞當合作,以各種形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雖然中國有很多成就,也有無數值得一講的故事,但我認為同中國承諾2020年底前在全國消除極端貧困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建立的國家體系比較起來,其他的故事都不足以代表真實的中國,也都沒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我發現,中國的脫貧攻堅是消除外國人對中國偏見和改變他們對中國刻板印象的*佳故事。其中的很大原因,就在于外國人對中國的脫貧承諾和行動——以及它是如何運作的——知之甚少。 外國人讀到的有關中國扶貧的文章,通常都是泛泛而談,使用的都是諸如“8億人”這樣的大數字。這些數字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很難打動人心。要想真正了解中國的脫貧工作,就必須去聽一聽一個個貧困家庭脫貧的故事——也就是幾千萬個家庭的脫貧故事。 在過去30年里,尤其是在過去15年里,我和我的長期合作伙伴朱亞當走遍了中國各地,走訪了100多個城市(和無數個縣、鄉、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和采訪,撰寫了一批圖書和文章,并制作了電視專題片和紀錄片。 做過這一切之后,我自認為對中國已經很了解,但是直到我開始實際深入到貧困地區特別是偏遠山村之后,我才真正對中國在扶貧工作上所作出的努力感到欽佩。我得以同貧困村民們交談,傾聽他們的故事,他們中有通過創辦企業脫貧的人,有易地搬遷到城鎮郊區居住的人(也有雖然極度貧困但卻拒絕離開故土的人),以及那些因為生病或虛弱而需要得到社會保障的人。他們的生活讓我感同身受,我好像也成為他們家庭中的一員,同他們一起踏上了脫貧之旅。 同時我也驚訝地發現,許多中國城市居民并不了解中國農村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尤其是那些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人。在我與這些年輕人,包括出生在大城市的農民工的孩子們的交談中,我感到很悲哀,因為他們許多人并不知道正發生在村里和鄉里的歷史性變遷,而那里不久之前還是他們的父母生活和務農的地方。 這就是我要致力于向全世界——也包括中國——講述中國的脫貧攻堅故事的原因。我必須把這些中國故事講出來。 重慶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中唯一一個不是海濱或離海較遠的城市,又是中國大西部地區的門戶。而中國西部的貧困程度歷來都是很高的。作為一個直轄市,重慶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包括它所面臨的脫貧攻堅工作。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重慶在扶貧工作的制度建設和措施執行上走在了全國前列。因此,當重慶出版集團向我提出了撰寫這本書的選題構想和指導意見時,我非常贊賞他們的真知灼見和擔當精神。我和朱亞當都十分樂意參與其中。 扶貧工作意義重大,通過扶貧工作去了解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如何不辱使命、取得扶貧工作的成功,能使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治理結構和組織能力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這一點在當前背景下尤為重要,因為全世界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正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國迅速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確診病例和死亡數量都非常低,這讓許多外國人驚嘆不已。對此我想指出的是,中國之所以能夠贏得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戰和全國消除極度貧困的攻堅戰,有一個共同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及其強大的組織能力。 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就要去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治理體系是如何實際運作的。 關于中國的精彩故事有很多,但首屈一指的卻是脫貧攻堅的故事。 有些外國人總是心懷偏見地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要目的是政治權力、經濟統治和軍事擴張,但是當他們發現他將扶貧當成自己*重要的任務時,很可能都會感到驚訝。7年來,我一直在跟蹤習近平對2020年底在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目標的執著追求。 在改革的*初幾十年里,盡管中國領導人就扶貧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思考,但他們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經濟增長上——經濟增長自然而然地使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也成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成功發展故事。但是,從世紀之交開始有一個問題卻變得越來越嚴峻,那就是中國仍然有大約1億人繼續生活在絕對貧困之中。 或許因為地處偏遠山區,或許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教育或工作機會,也或許因為老弱病殘,無論中國經濟如何增長,也無論中國的人均GDP和收入有多高,這些貧困人口都始終擺脫不了貧困的桎梏。 中國確立的**個國家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這是中國**個“百年目標”,即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要達到的目標。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實現,而且必須全面實現,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不能到了時候我們說還實現不了,再干幾年。也不能到了時候我們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視察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思想。他說:“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精準”的意思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貧工作的程序、方法以及相應的扶持政策,包括對貧困的標準定義、貧困人口的認定標準、個性化的脫貧措施和方案等。 2013年以來,中國通過嚴格、量化、透明的程序實施精準扶貧,每年成功使1000萬到1400萬人口脫貧。一開始他們就使用了標準的方法,即年收入,確定哪些人是絕對貧困人口,同時對醫療保健、教育和衛生設施(如沖水馬桶)等情況展開摸底調查。 每一個貧困家庭都要確保得到幫扶,每個村莊都指派專員負責實施精準脫貧計劃。省、市、縣、鄉、村五級黨組織的書記相互協調,定期隨機實行第三方評估,以確保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公正性。 我見到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時,他直言相告說:“窮人在哪里?窮人在農村。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大部分受過教育、有技能的村民遷移到了城市,留下來的人大多數都沒有能力自尋出路。有些人不會說普通話,有些人不僅缺乏技能和能力,還缺乏想法。他們已經窮慣了,對政府等靠要;他們甚至不敢夢想更好的生活,對自己毫無信心,認為自己祖祖輩輩就一直是窮人,好像他們命中注定就該貧窮。” “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劉永富自問道,“發展產業需要帶頭人,但是村子里沒有人才。因此,我們向12.8萬個貧困村莊輸送了人才。這些干部以前都是縣級以上的政府官員,或者是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我們派他們去幫助村民制訂發展規劃,解放他們的思想。”
脫貧之道: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 作者簡介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 國際企業戰略家和投資銀行家,庫恩基金會主席,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30多年來,庫恩博士和他的長期合作伙伴朱亞當一直致力于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工作,并擔任中國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與《中國日報》專欄作家。 庫恩博士出版著作30多部,包括《中國領導人是如何思考的》(How China’s Leaders Think)和《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The Man Who Changed China: The Life and Legacy of Jiang Zemin)等。他還是大型紀錄片《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Voices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的主持人和撰稿人,該片獲得第72屆艾美獎提名、2020年泰利獎銅獎和中國廣播影視大獎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2017—2019年度)特別獎。 汪三貴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多個國際發展機構咨詢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多項,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榮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和國務院扶貧辦首屆“友成扶貧科研成果獎”;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國扶貧開發先進個人”。 葉興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雷 明 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 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 停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 李小云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座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 王曉毅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 琦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 王小林 復旦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上海(復旦大學)扶貧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孫詠梅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