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百年中篇典藏阿Q正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0972
- 條形碼:9787536090972 ; 978-7-5360-9097-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年中篇典藏阿Q正傳 本書特色
花城“百年中篇典藏”系列,精選中國現當代中篇經典,全精裝印制,文學與收藏價值并重。 著名學者,魯迅研究專家林賢治主編。 每冊選入作家代表作品、照片及相關作品創作手記、訪談、評論,手跡等,整體充實完善,別具紀念意義。 32開本小巧精致,閱讀體驗上佳。 一百年來,經過時間的淘洗,積累了一批具有經典性、代表性的中篇小說。“百年中篇典藏”按現代到當代的不同時段,從中遴選出二十四部作品。宗旨是,使讀者對具體的作家、作品,乃至一百年來中篇小說創作的源流狀貌有一個較為完整的了解。
百年中篇典藏阿Q正傳 內容簡介
如果說魯迅作品是民族寓言的話,那么《阿Q正傳》便是寓言中的寓言。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村小鎮未莊為背景,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為主要特征的流浪漢阿Q的形象,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實。《阿Q正傳》以深刻的思想意義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成為近百年來中國中篇小說經典的經典。本書還編入魯迅有代表性的短篇若干,附錄多篇中外評論,見證了魯迅作為一個文學思想者的博大與淵深。
百年中篇典藏阿Q正傳 目錄
阿Q正傳..魯.迅 / 1
藥..魯.迅 / 42
頭發的故事..魯.迅 / 52
風.波..魯.迅 / 58
范愛農..魯.迅 / 67
忽然想到..魯.迅 / 78
黃花節的雜感..魯.迅 / 106
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魯.迅 / 110
《阿Q正傳》..仲密(周作人) / 112
《阿Q正傳》..[日]竹內好 / 116
魯迅意識的復雜性(節選)..[美]林毓生 / 126
故事的建筑師.語言的巧匠(節選)..[美]威廉·萊爾 / 133
談《阿Q正傳》的世界意義(節選)..戈寶權 / 141
魯迅年表../ 151
百年中篇典藏阿Q正傳 節選
阿Q正傳 **章.序 我要給阿Q做正傳,已經不止一兩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這足見我不是一個“立言”的人,因為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究竟誰靠誰傳,漸漸的不甚了然起來,而終于歸結到傳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然而要做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筆,便感到萬分的困難了。**是文章的名目。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原是應該極注意的。傳的名目很繁多:列傳,自傳,內傳,外傳,別傳,家傳,小傳……,而可惜都不合。“列傳”么,這一篇并非和許多闊人排在“正史”里;“自傳”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說是“外傳”,“內傳”在那里呢?倘用“內傳”,阿Q又決不是神仙。“別傳”呢,阿Q實在未曾有大總統上諭宣付國史館立“本傳”——雖說英國正史上并無“博徒列傳”,而文豪迭更司也做過《博徒別傳》這一部書,但文豪則可,在我輩卻不可的。其次是“家傳”,則我既不知與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孫的拜托;或“小傳”,則阿Q又更無別的“大傳”了。總而言之,這一篇也便是“本傳”,但從我的文章著想,因為文體卑下,是“引車賣漿者流”所用的話,所以不敢僭稱,便從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所謂“閑話休題言歸正傳”這一句套話里,取出“正傳”兩個字來,作為名目,即使與古人所撰《書法正傳》的“正傳”字面上很相混,也顧不得了。 第二,立傳的通例,開首大抵該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趙,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趙太爺的兒子進了秀才的時候,鑼聲鏜鏜的報到村里來,阿Q正喝了兩碗黃酒,便手舞足蹈的說,這于他也很光采,因為他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細細的排起來他還比秀才長三輩呢。其時幾個旁聽人倒也肅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趙太爺家里去;太爺一見,滿臉濺朱,喝道: “阿Q,你這渾小子!你說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開口。 趙太爺愈看愈生氣了,搶進幾步說:“你敢胡說!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姓趙么?” 阿Q不開口,想往后退了;趙太爺跳過去,給了他一個嘴巴。 “你怎么會姓趙!——你那里配姓趙!” 阿Q并沒有抗辯他確鑿姓趙,只用手摸著左頰,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訓斥了一番,謝了地保二百文酒錢。知道的人都說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約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里,也不該如此胡說的。此后便再沒有人提起他的氏族來,所以我終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百年中篇典藏阿Q正傳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翻譯家。1901年留學日本,后棄醫從文,希望借文藝以療救國民的精神,改造中國社會。民國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僉事,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1927年定居上海專事寫作。先后參與發起并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為爭取自由與人權而斗爭。著有《魯迅全集》《魯迅譯文集》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