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2021教育綜合知識必刷客觀題/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76898
- 條形碼:9787519276898 ; 978-7-5192-768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1教育綜合知識必刷客觀題/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庫 本書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面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別,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中公版·2021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庫:教育綜合知識必刷客觀題》具有以下特色: 1.質量可靠 是中公教育教師招聘考試圖書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全國各地教師招聘考試考題的基礎上,從近幾年的各地考題中精選而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常考的六千余道典型客觀題的合集。 2.編排合理 本書按照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考試考查內容的章節邏輯順序組合而成,幫助廣大考生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完成對相關知識點的夯實和鞏固。本書采用全新編排方式,題本、答案分冊裝訂,方便考生查閱。 3.量大點全 本書包含客觀題六千余道,真正做到了重要考點不遺漏,常考考點反復練。本書配有詳細的答案解析,幫助考生迅速核對答案,復習答錯考點,節約時間。
2021教育綜合知識必刷客觀題/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庫 內容簡介
《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庫·教育綜合知識必刷客觀題》是一本針對教師招聘考試的中品質輔導用書。該書以近年來各地考試真題為依據,選編了擁有代表性的簡答題、論述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等各種主觀題題型,并對每一道題都進行了詳細的解析。本書分為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技能、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寫作等幾個部分,每一部分根據重難點分布,選取了適量的真題。重點題型、重點題目還有詳細的解答步驟和識記技巧。
2021教育綜合知識必刷客觀題/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庫 目錄
**部分教育學
**章教育與教育學2
**節教育概述2
第二節教育的歷史發展12
第三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20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規律33
**節教育與社會發展33
第二節教育與人的發展39
第三章教育目的48
**節教育目的概述48
第二節我國教育目的概述53
第四章學校與學校教育制度60
**節學校概述60
第二節教育制度64
第三節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69
第五章學生與教師76
**節學生76
第二節教師83
第三節師生關系94
第六章課程101
**節課程概述101
第二節課程目標110
第三節課程內容114
第四節課程設計與開發121
第五節課程實施與評價125
第六節課程資源130
第七章教學135
**節教學概述135
第二節教學過程138
第三節教學原則145
第四節教學方法151
第五節教學組織形式158
第六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64
第七節教學模式169
第八節教學評價177
第八章德育185
**節德育概述185
第二節德育過程196
第三節德育原則205
第四節 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215
第五節德育模式與《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226
第九章班主任與班級管理234
**節班主任工作234
第二節 班級與班級管理 250
第三節 良好班集體的培養 263
第十章課外、校外教育與三結合教育274
**節課外、校外教育274
第二節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284
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295
**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295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297
第三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303
第二部分心理學
**章心理與心理學314
**節心理學概述314
第二節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319
第二章認知324
**節感覺324
第二節知覺329
第三節意識與注意340
第四節記憶349
第五節想象360
第六節思維365
第七節言語374
第三章情緒、情感和意志378
**節情緒與情感378
第二節意志390
第四章個性心理397
**節需要、動機與興趣397
第二節能力402
第三節人格410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學
**章教育心理學概述422
**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422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425
第三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研究方法427
第二章學生的心理發展與個別差異430
**節學生心理發展概述430
第二節學生的認知發展437
第三節學生人格和社會性發展444
第四節學生的個別差異452
第三章學習與學習理論458
**節學習概述458
第二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464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478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487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491
第四章學習心理495
**節學習動機495
第二節學習策略515
第三節學習遷移522
第四節知識的學習532
第五節技能的形成544
第六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培養555
第七節態度與品德的形成565
第五章學生心理健康教育583
**節心理健康概述583
第二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概述587
第三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595
第六章教學心理604
**節教學設計604
第二節課堂管理618
第三節教師心理632
第四部分教學技能
**章教學設計技能656
**節教學設計技能概述656
第二節教學目標設計技能660
第三節教案編寫技能666
第二章課堂教學技能669
**節課堂導入技能669
第二節課堂講授技能674
第三節課堂提問技能676
第四節教學反饋和教學強化技能680
第五節課堂板書技能682
第六節課堂教學結束技能687
第七節課堂教學語言技能689
第三章教學研究技能692
**節說課、聽課、評課技能692
第二節教學反思技能693
第五部分新課程改革
**章新課程改革概述700
第二章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變革708
第六部分教師職業道德
**章教師職業道德概述720
**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720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范疇725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729
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修養746
**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概述746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原則、途徑和方法749
第三章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與評價753
**節教師職業道德教育753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754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規
**章教育法律基礎758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匯編769
**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769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775
第三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782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790
第五節《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794
第六節《教師資格條例》796
第七節《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798
第八節其他法律法規804
答案
**部分教育學
**章教育與教育學814
**節教育概述814
第二節教育的歷史發展832
第三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844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規律864
**節教育與社會發展864
第二節教育與人的發展873
第三章教育目的887
**節教育目的概述887
第二節我國教育目的概述895
第四章學校與學校教育制度904
**節學校概述904
第二節教育制度910
第三節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917
第五章學生與教師927
**節學生927
第二節教師936
第三節師生關系952
第六章課程962
**節課程概述962
第二節課程目標978
第三節課程內容985
第四節課程設計與開發996
第五節課程實施與評價1002
第六節課程資源1011
第七章教學1018
**節教學概述1018
第二節教學過程1022
第三節教學原則1032
第四節教學方法1040
第五節教學組織形式1052
第六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060
第七節教學模式1068
第八節教學評價1081
第八章德育1095
**節德育概述1095
第二節德育過程1113
第三節德育原則1127
第四節 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1141
第五節德育模式與《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1155
第九章班主任與班級管理1168
**節 班主任工作 1168
第二節班級與班級管理1190
第三節 良好班集體的培養 1208
第十章課外、校外教育與三結合教育1224
**節課外、校外教育1224
第二節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1241
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1254
**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1254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1258
第三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267
第二部分心理學
**章心理與心理學1284
**節心理學概述1284
第二節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1293
第二章認知1300
**節感覺1300
第二節知覺1308
第三節意識與注意1324
第四節記憶1339
第五節想象1357
第六節思維1366
第七節言語1381
第三章情緒、情感和意志1385
**節情緒與情感1385
第二節意志1403
第四章個性心理1413
**節需要、動機與興趣1413
第二節能力1424
第三節人格1439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學
**章教育心理學概述1460
**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1460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1464
第三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研究方法1470
第二章學生的心理發展與個別差異1474
**節學生心理發展概述1474
第二節學生的認知發展1485
第三節學生人格和社會性發展1496
第四節學生的個別差異1509
第三章學習與學習理論1518
**節學習概述1518
第二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527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1548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560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1567
第四章學習心理1572
**節學習動機1572
第二節學習策略1599
第三節學習遷移1610
第四節知識的學習1626
第五節技能的形成1645
第六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培養1662
第七節態度與品德的形成1678
第五章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704
**節心理健康概述1704
第二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概述1711
第三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1725
第六章教學心理1738
**節教學設計1738
第二節課堂管理1760
第三節教師心理1783
第四部分教學技能
**章教學設計技能1818
**節教學設計技能概述1818
第二節教學目標設計技能1823
第三節教案編寫技能1831
第二章課堂教學技能1836
**節課堂導入技能1836
第二節課堂講授技能1844
第三節課堂提問技能1846
第四節教學反饋和教學強化技能1852
第五節課堂板書技能1854
第六節課堂教學結束技能1861
第七節課堂教學語言技能1864
第三章教學研究技能1869
**節說課、聽課、評課技能1869
第二節教學反思技能1872
第五部分新課程改革
**章新課程改革概述1880
第二章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變革1891
第六部分教師職業道德
**章教師職業道德概述1908
**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1908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范疇1918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1925
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修養1946
**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概述1946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原則、途徑和方法1951
第三章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與評價1957
**節教師職業道德教育1957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1959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規
**章教育法律基礎1964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匯編1983
**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83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91
第三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9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8
第五節《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4
第六節《教師資格條例》2017
第七節《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20
第八節其他法律法規2027
2021教育綜合知識必刷客觀題/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庫 節選
**部分 教育學 **章教育與教育學 **節教育概述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早將“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思想家是()。(高頻)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這句話出自()。 A.《學記》 B.《論語》 C.“四書”“五經” D.《說文解字》 3.下列不屬于狹義的教育者的是()。 A.學校的教育管理人員 B.專職教師 C.學校聘請的兼職教師 D.家長 4.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教育手段 C.多媒體設備 D.教育內容 5.在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中,主導性因素是()。(高頻)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內容 6.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是()。 A.教師 B.學生 C.教育影響 D.教育手段 7.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于學習者的全部信息是指()。 A.教育形態 B.教育影響 C.教育系統 D.教育規律 8.教育形態是指教育的組織形式,也是人類思維對教育現象的一種科學歸納。根據教育系統賴以運行的場所或空間標準,教育形態可分為()。 A.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B.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C.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和信息社會的教育 D.原始社會的教育、古代社會的教育和近現代社會的教育 9.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的本質在于()。 A.培養人 B.傳授知識 C.傳授技能 D.思想教育 10.教育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區別是()。(高頻) A.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 B.教育具有階級性 C.教育具有生產性 D.教育是一種上層建筑 11.教育不是盲目的、自發的活動,而是一種自覺的、有目的的活動。教育的首要任務是()。 A.追求生產成果的豐碩 B.實現文藝科學的繁榮 C.普及我國的義務教育 D.促進年輕一代實踐智慧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12.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促進社會政治的發展 B.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C.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 D.促進人的發展 13.在教育功能中,()被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A.個體功能 B.社會功能 C.正向功能 D.顯性功能 14.從教育功能的層次來看,教育功能可分為()。 A.本體功能和派生功能 B.促進功能和制約功能 C.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D.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15.教育既有培養創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殺創新能力的作用。這說明教育具有()。 A.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B.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C.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D.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 16.對有些家長而言,學校起了照管兒童的功能。這體現了教育的()。(易錯) A.正向功能 B.負向功能 C.顯性功能 D.隱性功能 17.董仲舒曾向漢武帝建議:“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從作用對象看,這體現了教育的()。 A.個體功能 B.社會功能 C.正向功能 D.負向功能 18.教育是一切社會發展與延續的必要條件,是所有社會中年輕一代必不可少的條件。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有教育活動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歷史性 C.永恒性 D.階級性 19.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這說明教育具有()。(高頻) A.歷史性 B.階級性 C.永恒性 D.相對獨立性 20.教育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因而,從教育的社會屬性來看,教育具有()。 A.人文性 B.永恒性 C.目的性 D.發展性 21.()認為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高頻) A.教育的神話起源說 B.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C.教育的心理起源說 D.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22.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于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于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于動物界。可以說,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教育的繼承、改善和發展。在教育起源問題上,這種主張屬于()。 A.心理起源說 B.勞動起源說 C.生物起源說 D.神話起源說 23.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的觀點屬于教育起源說的()。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24.認為教育起源于生產過程中經驗的傳遞,這種觀點屬于教育的()。 A.勞動起源說 B.神話起源說 C.生物起源說 D.心理起源說 25.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改造。該觀點屬于()。(易錯) A.教育的心理起源說 B.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C.教育的生活起源說 D.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26.下列教育起源論和倡導者匹配正確的是()。(易錯) A.教育的模仿說——斯賓塞 B.教育的本能起源說——孟祿 C.教育的需要起源說——楊賢江 D.教育的勞動起源說——沛西·能 二、多項選擇題 27.廣義的教育包括()。 A.學校教育 B.社會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28.教育的本質屬性有()。(高頻) A.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 B.教育是人類社會有意識的實踐活動 C.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D.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個體活動 29.人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是()。 A.模仿性 B.意識性 C.規律性 D.社會性 E.復雜性 30.教育的社會屬性包括()。(高頻) A.教育的永恒性 B.教育的歷史性 C.教育的生產性 D.教育的主導性 E.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31.教育的相對獨立性表現在()。 A.教育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 B.教育是具有歷史繼承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C.教育有跟社會發展進程不相適應的一面 D.教育總是具有階級性 32.教育的個體功能主要表現在()。 A.促進個體社會化 B.個體的個性化 C.個體謀生和享用功能 D.正向作用 33.教育的社會功能,即教育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包括()。 A.人口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政治功能 34.關于教育的起源問題的觀點有()。 A.生物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勞動起源說 D.氏族起源說 E.自然起源說 35.作為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教育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子系統。這個子系統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育者 B.學習者 C.教育過程 D.教育影響 36.()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認了教育的社會屬性,否認了教育是一種自覺、有意識的活動。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37.教育對個體發展有正向的促進功能,能夠促進個體社會化。其中包括()。 A.促進個體思想意識社會化 B.促進個體行為社會化 C.培養個體的職業和角色 D.開發人的創造性,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 三、判斷題 38.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39.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高頻)() 40.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是古老的教育起源說。() 41.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利托爾諾和英國的沛西·能。() 42.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個體活動。() 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這反映了教育對社會的作用。() 44.教育的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是背道而馳的,強調教育的個體功能會削弱教育的社會功能。() 45.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46.凡是對學習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都可以稱為教育者。() 47.廣義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48.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他們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49.從教育系統所賴以運行的場所或空間標準出發,可以將教育形態劃分為“非制度化的教育”與“制度化的教育”。() 50.學生上課聽講,師傅帶徒弟,母雞帶小雞都是教育現象。() 51.學校教育不僅明顯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而且能夠依據社會的要求和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地、切實有效地培育人才,并明顯區別于家庭教育與社會生活教育。() 52.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學校教育,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始終,這體現了教育的永恒性。() 53.教育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動物本能。() 54.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性質決定了教育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又是一個復雜開放的系統。() 55.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為教育不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現象中,不屬于教育的是()。 A.新生兒吮吸母乳 B.家長批評孩子 C.參加畫展 D.感受美好的自然環境 2.下列表述中,將教育視作一種過程的是()。(易錯) A.教育是振興經濟的基礎 B.我從這個報告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D.我今天聽了一場關于愉快教育的學術報告 3.在家長會上,小剛的父母對小紅的父母說:“您家小紅教育得真好,您看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小剛父母所說的教育屬于()。 A.一種過程的教育 B.一種方法的教育 C.一種社會制度的教育 D.一種社會公德的教育 4.《說文解字》中對“教育”的解釋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西方對“education”的解釋是“帶領、引導、引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 A.教育的民族性 B.教育的歷史性 C.教育的永恒性 D.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5.原始社會時期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生產勞動和生活方式等的教育,現當代的教育內容則體現為“五育并舉”。這表明了教育具有()。 A.歷史性 B.永恒性 C.社會性 D.相對獨立性 6.李老師為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競賽,結果如李老師所料,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成績明顯提高,但沒有想到學生之間相互猜忌、隱藏學習資料等現象日趨嚴重。這是教育的()。 A.正向顯性功能,負向隱性功能 B.負向顯性功能,負向隱性功能 C.正向隱性功能,負向隱性功能 D.正向顯性功能,負向顯性功能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