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古已有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59394
- 條形碼:9787537859394 ; 978-7-5378-5939-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已有之 本書特色
1. 《格致文庫》本套叢書的作者均是當今海內外思想文化界的 學者,知識廣博、學養深厚、不僅有話可說,說話到位,而且文筆老辣、獨到。 2.內容涉及當下文學、藝術、歷史、社會等方方面面,豐富駁雜,成規模,成系統。 3.有如此豐富含量的叢書,市場上極為罕見,不僅填補空白,而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4.當今是一個“名人效應”的時代,集聚名人大家,有利于我社品牌形象的樹立。 5.當下散文隨筆的文風較為浮躁、虛空高蹈,本套叢書力圖倡導文風改良。
古已有之 內容簡介
該書大部分,都選自在山西晚報開設的專欄《古已有之》《觀畫識人》。 我喜歡歷史,也喜歡讀點史書。但總懷疑,就算是《史記》《通鑒》那樣的皇皇巨著,虛偽矯飾的成分也多,所以,倒是讀筆記野史的時候多。其中固然有荒誕不經和故弄玄虛的故事,然而其中顯露的風俗習慣、世情人心卻是做不了也不會去做假的。然而看來看去,不免慨嘆,太陽底下無新事,古人今人,人性如一,所以過去種種,往往重現。 這便是“古已有之”了。
古已有之 目錄
要想生活過得去
004 賞月
每個人看到的月亮都是不一樣的
007 名菜
想不朽,弄道菜試試
010 清明
這一天,宅男們也該放放風
013 配享
冷豬肉也不是那么容易吃
016 斗神
不怕神的人你傷不起啊
019 國畜
動物愛國主義
022 體面
貴族就是任何時候面子都不能丟
025 節禮
任你怎么說,還是個私的
028 目力
不明大勢,眼睛再好也枉然
031 潤筆
古人的稿費那叫個多
034 惡搞
*惡搞的惡搞是都不認為自己在惡搞
037 風水
山川若能語,葬師食無所
040 謠讖
論謠言是如何變成現實的
043 奴才
想做奴才就能做奴才嗎
046 炫才
乾隆爺一拽文,大家都服了
049 避諱
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052 酒量
唯酒無量,不及于亂
055 超標
和轎子的斗爭,人性勝了
058 圣誕
過中國特色的圣誕節
061 正朔
哪天過年,也是大是大非
064 媚灶
灶王爺怎么會是蟑螂呢
067 捉刀
給人代筆,*好默默無聞
070 造像
個人崇拜的*高規格
073 辯駁
雄辯和詭辯一般,都和事實無關
076 獺怪
猥瑣的是人不是妖
080 見識
聰明的人,在什么時候都聰明
083 文身
有刺青的一定是壞人嗎
088 六如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091 聰明
魏征到底沒有聰明到底
094 B面
光輝人物的不光輝事跡
096 游戲
有誰和你做過這樣情意綿綿的游戲嗎
100 情禪
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
103 誘僧
那些個勾引和尚的公案
106 方相
濃眉大眼的家伙也會背叛革命
109 艷福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112 雅集
大宋*后的閑適歲月
115 夜宴
越墮落,越悲傷
118 緋聞
是男人都會犯的錯
121 手足
皇帝和他的兄弟們
125 知音
千古才帝和千古才相的悲劇
128 夷齊
一個幌子用了千年
131 秋娘
從名妓到皇妃
134 游春
長安水邊麗人行
137 文姬
一個女人的哭號
140 愛鵝
王羲之愛鵝的腹黑解釋
143 諫諍
聽不聽勸,不在方法
146 道林
是和尚,更是名士
149 名士
竹林七賢之死
152 春信
沒有誰是不老的
154 醉眠
他醉了,我們繼續
157 授經
一個王朝和一個家族的故事
160 方士
大唐帝國隱憂初現
163 使者
連李世民都贊嘆的人才
166 洛神
一個甄妃毀三觀
169 隱士
在人間不在世間
172 編個緋聞鬧革命
——晉省辛亥瑣事一
175 忠臣孝子不好當
——晉省辛亥瑣事二
178 巡撫之死的羅生門
——晉省辛亥瑣事三
181 革命的手段是搞腐敗
——晉省辛亥瑣事四
184 我的選票是手槍
——晉省辛亥瑣事五
187 他本將心向明月
——晉省辛亥瑣事六
190 主角兒的身份,打醬油的命
——晉省辛亥瑣事七
194 革命的會黨和會黨的革命
——晉省辛亥瑣事八
197 刺殺大帥吳祿貞
——晉省辛亥瑣事九
200 辮子粗又長
——晉省辛亥瑣事十
203 靠山靠山,靠上冰山
——晉省辛亥瑣事十一
206 看我左右逢源
——晉省辛亥瑣事十二
209 故事結束,然后呢?
——晉省辛亥瑣事十三
古已有之 節選
臊敬 要想生活過得去 中國古代官場,應酬往來之間,向有三節兩敬之說,三節為春節、端午和中秋之節敬,兩敬是指夏日冰敬和冬天炭敬。這已經是大家熟知的傳統常識,但不知道諸君可聽過“臊敬”一說? 這不是我自己杜撰,乃是古時一位狐仙的發明。 狐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是有靈性的動物,據說修行五十年,就可幻化為人形,日久天長,更加了不得了,游戲紅塵,魅惑人心。做事亦正亦邪,人們對它也是亦愛亦恨。鄉野民間一直就有供奉狐仙的傳統。唐朝時的《朝野僉載》里面就說:“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到了清朝,狐在以《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為代表的筆記小說中更是大量出現,有的機巧詭詐,有的聰慧可愛,有的善良,還有的專門以捉弄人為樂。 另外,與我們一提“狐貍精”就想到漂亮女人不同,其實狐仙也是有男有女,雖然同樣喜歡迷惑人。 清人李慶辰的《醉茶志怪》是受《聊齋志異》影響而成的筆記小說,里面就說到一位男狐仙。說有個直隸縣尹姓余,人品非常不堪,粗鄙惡劣,貪吝卑污。人們說,他有一次去拜謁孔廟,正要行禮,看見不遠處地上掉了一文錢,便馬上啥也顧不上了,急忙躥上去撿起來藏到耳朵后,在圣人跟前大丟其臉——諷刺的是,這人居然還改任了縣里面的教職——推想應該是和縣丞平級的教諭——負責在一縣之內宣揚圣人的教化。也不知道孔圣人見了他會怎么想。 不過,這樣的人居然有個漂亮的老婆。可惜的是,就被狐仙看上了,然后自然被狐仙迷了。勾引人家老婆,看人家丈夫也不會順眼,這位余教諭就常被狐仙欺負。久了自然受不了,就想去求天師符收狐仙。狐仙就對余教諭的老婆說,你丈夫喜歡錢,我每天給他錢,他就別鬧騰了。第二天,余教諭就在座位底下發現了三百錢。他倒也看得開,從此對此事不聞不問,光數錢玩了。時下有句話正應景: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難免沾點綠。 一年后,也許是狐仙膩了,也許是人家有別的事,就要走了。好玩的事情來了,余教諭倒不干了,對他老婆說,這位大仙,是你的面首,可也是我的心腹(丟錢心疼嘛),你還是求求他讓他別走了。我自己是“但愿常醉不愿醒”的。狐仙說,走是一定要走啦,你丈夫想啥我也知道,我給他留些錢,報答他這一年來的成全禮讓之心算了。 第二天,余教諭又在座位底下拿到了一包銀子——用綠布包裹的哈——上面貼一張紅紙,寫兩字:臊敬。 故事中沒有說到余教諭看到這倆字的表情,可“臊敬”二字,真是深得《詩經》“謔而不虐”的真意,似乎比余某人更適合擔當“教諭”。 時過境遷,“臊敬”這種大有古風的說法不再提了,但并不是說這種做法就沒有了,比如那誰,那誰誰……不提了,不提了,臊得慌。……
古已有之 作者簡介
李玉,供職于《山西晚報》,從事文化領域報道十余年,負責、策劃過本報的眾多大型系列報道,對本省人文、歷史有過細致深入的梳理。喜讀歷史,但關注點往往在無關宏旨的細節,偶有所得,綴以成篇,便為“古已有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