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停止溺愛你的孩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498549
- 條形碼:9787536498549 ; 978-7-5364-985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停止溺愛你的孩子 內容簡介
父母們往往缺乏角色扮演的楷模,又擔心傷害到孩子,這使得與他們家庭的身份漸行漸遠。在工作中干得出色的家長在家庭中卻經常遭遇重重困難:做決定,負責任,搞定煩人的瑣事…… 賈斯伯重新定義了“家庭領導”:家長如何滿足自己在家庭中保持“強”和“穩”的愿望,同時又能可親地“指揮”孩子,讓孩子聽話。 在賈斯伯的這本新書中,這位有名的教養專家指導父母如何用現代理念——家庭非常不錯和相互尊重,在家庭中做出平衡的決定。 作者極富建設性的意見為家長提供了一種家庭領導的模式,它允許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得到成長,無論是幾歲的小屁孩還是青春期的孩子,亦或是家長本身。
停止溺愛你的孩子 目錄
● 目錄:
第 1 章 兒童需要能夠引領他們的成年人 1
個人權威的新定義 5
承擔個人責任 9
影響一生的自尊 11
相互學習 13
第 2 章 你可以信任你的孩子 19
每個孩子都想要合作 22
關注和共情 24
父母問賈斯伯 27
第 3 章 領頭狼和內在小孩 31
我是誰 33
父母問賈斯伯 37
第 4 章 男性和女性引領 43
回顧 45
父母問賈斯伯 48
第 5 章 作為妻子和母親 53
克服對自我中心的恐懼 57
愛——無需自我毀滅 60
從人格的完整到“說不”的權利 64
在一個乖乖女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66
母親和女兒 69
………………
………………
停止溺愛你的孩子 節選
第 1 章 兒童需要能夠引領他們的成年人 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我們從經驗中得知:一般情況下,在很少或者沒有成年人引領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通常發展得都不會太好,而且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成長。這里看起來似乎有兩個原因。其中之一是,孩子們雖然很清楚他們的欲望和愿望,但是他們卻不能很好地覺察到自身的基本需求;另外一個原因是,人們都需要恰當的指導去適應文化——無論是社會文化還是家庭內部的文化。換句話說:孩子們天賦異稟,但是他們缺乏生活經驗以及縱觀全局、前瞻后顧的能力。為了獲取這些能力,他們需要成年人。 我們必須明白,引領和教育完全是兩碼事,即使這兩個術語經常被混為一談,甚至在日常用語中經常被混用。為了撫養和教育孩子,成年人必須承擔起引領的責任。如果他或者她不想,或者說得更準確點不愿意,或是使用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方式去引領的話,沒有人會成功——成年人將無法達到目的。而在那種情況下,孩子不會健康地成長,孩子的人格也會得不到發展。確切地說,本章的標題應該是這樣的:為了在成年人和兒童之間建立有效和可持續的關系,成年人必須承擔起引領的責任。每艘船都需要一個船長,每個家庭都需要他們的“領頭狼”。 作為家庭咨詢師和家庭治療師,我已經工作了 40 多年。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這個相關的議題和挑戰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在過去的 20 多年里,來自各行各業的不計其數的家長向我抱怨關于孩子早上起床、收拾、睡覺、吃飯等之類存在的問題。這些方面本不應存在什么問題,但是許多家長和孩子們在為這些事情做斗爭的事實其實恰恰是父母引領不夠的明顯表現。這并不是說這以前的家長引領得有多好——也并不是說那時候的方式有多有益于孩子們的幸福和健康發展。但是相比現在,原來的方式更清晰和一致,因此沖突也沒有那么多。而如今這類父母對于引領的愿望聽起來就好像是今天的父母不小心按錯了按鈕,現在只需要按下正確的鍵就好了。如你所知,這完全沒有那么容易。 其實身陷困惑的不僅僅是父母,好幾年前我就對現今流行的“對聽話的孩子進行獎賞”的教育方式做了一個極具批判性的演講。在演講期間休息的間隙,一個小型的幼兒園的領導有些羞愧地和我說,我明確提出批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恰恰是他一貫所執行的。因此他們當務之急就需要重新去反思一下他們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引領概念的基礎上做出一些根本的改變。用一個原始的方式去操縱孩子,無論如何也是行不通的。 當談到家庭、學校或是在公司的領導力方面的問題,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在傳統上通常會被定義為一個主體—客體的關系——比如兒童或是員工作為客體。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對于所有相關人員而言,主體—主體的關系會更行之有效,它們更有建設性與成效,其中同舟共濟的意味也更強一些。它們在滿意度、健康和生產力方面促進了關系的成功。 我清楚地意識到,這種認識開啟了一種還未形成具體概念的新范式。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被平等、公正地對待——這也是一段有質量的關系的根本所在。因此我選用了“平等公正”這個術語——這不僅僅指的是“男女平等”,也適用于成年人和兒童之間。理想化的成年人的引領包括以下幾點:積極主動、共情(有同理心的)、靈活、基于對話和關心。 “積極主動”意味著成年人可以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行事,而不是簡單地回應孩子的言行。共情是真正去理解孩子的能力。靈活意味著能夠并且愿意考慮孩子和自己的變化和發展——與總是“一成不變”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關心和以對話為基礎意味著認真對待孩子的的愿望、需求、想法、思維和感受,并給予尊重——即使他們與我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對于使用這種新型引領方式的成年人來說,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個人權威。這個術語我們將在下一節中進行詳細的闡述。 總的來說,人們可以將一個家庭想象為一個空間。在這樣的空間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可以極盡所能地獲取他們達到*高生活質量所需要的一切——而同時盡可能將對家庭的不利因素降到*低。如果人們想要在達到家庭成員人人平等的基礎上發揮引領作用的話,就必須要確保家庭成員的集體和個體需求之間的平衡。當然,這也適用于幼兒園、中小學校以及足球俱樂部,這些地方也涉及集體和個體需求的平衡。 個人權威的新定義 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后期,成年人的權威性都建立在幾乎無節制地使用和濫用權力的自由上。這種自由反過來又與母親、父親、教師、警察或相關人員的社會角色密切相關。與信任和尊重相比,這種形式的權威給兒童帶來了很多的恐懼和不安全感。這種焦慮、恐懼將會在以言語威脅和身體暴力的形式表現的權力的使用(或濫用)中沿用下來。另一個強大的權力武器就是總是置身于各種條件之下的形式各異的愛。 一些在孩子眼中通常被視為“嚴厲但公正”的老師和家長可以從他們的孩子和學生那里得到真正的尊重,盡管大多數權威都是冷酷無情且根據自己的需求肆無忌憚地使用其權力。這是程式化的,和缺不缺乏愛沒有關系。這就是在大多數家庭里愛的表達以及機構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方法。 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有兩個重要的發展永遠改變了這些舊的規則和模式。一個是反權威運動,這使得成年人開始質疑親子關系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另一個是女性決心擺脫傳統角色,將自己的命運和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運動。這兩個運動都暴露了權力曾經是如何被使用和濫用的,以及弱者曾受到怎樣無情的壓迫,以至于他們忍無可忍,無法再在沉默中接受。 當一個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蓄勢待發、充滿好奇地去迎接未來發生的一切。他既不會質疑自己的存在,也不會質疑自己存在的權力。20 世紀 70 年代起,學前教育和學齡兒童的教育領域發生了變化,“適應” 的教育目標逐漸被“個性的發展”取而代之——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的。學校(特別是在一些國家),開始了從專制到民主的轉變,而這個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緩慢而艱難的。從簡單粗暴的“就這樣定了”到現在的 “你覺得怎么樣?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達成一致呢”。人們個體化的價值**次得到尊重,當然這也使得之前的人們所熟悉的領導風格不再行得通。事實上這種變化是多么的明顯,許多專家開始就“家庭的死亡”“校園混亂”以及類似的一系列恐怖的情境寫一些文章。那些守舊者毫不掩飾地去懷念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在那時,女性和孩子只是“被看見,但卻沒有被聽到”。 誠然,成年人的引領永遠都不會再像從前那樣了。因為我們需要去努力找尋到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在一個現代社會中,領頭狼指的不僅僅是人格的整合,而且是在引領中不傷害到自己。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很重要,這也是當今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認識到的。他們是真正的先驅者,我們應該為他們每天為之孜孜不倦的努力而鼓掌。也許*終他們的投入和經驗會將人類心理學的發展推向一個與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相當的水平。 如上所述,這一變革過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個人權威。它是傳統的、基本權威角色的一個忠實的替代品。個人權威是基于自我價值感、自我認知、自尊、自信以及我們認真對待個人價值觀和界限,而不會屈服于自我膨脹的誘惑的能力。 *后,但同樣重要的是,它基于我們認真以及以同理心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的能力。毫無疑問,退回到老師的角色比使用自己的人格去說服別人更為容易。 為什么這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如此的困難呢?在我看來,原因有三點:**,大多數人所受的教育都是適應和比較,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個性;第二,對自我中心或是自我迷戀的標簽的恐懼;第三,我們嚴重缺乏可以借鑒的榜樣。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那些對 “ 我們是誰 ” 不怎么感興趣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自己也從來沒搞明白過這一點。我們正面臨的個性化生存和交流的挑戰,是我們不曾從原生家庭和學校學到的。但是對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成年人自己來說,這種尋找是物有所值的。作為父母和教育者,為了共同生活的宗旨,即使是對很小的孩子,我們也要盡可能地去認真對待他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性,而不再是去抑制他們。 好消息是,所有這些都是行得通的,而且它將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工作以及人際關系。如果我們愿意的話,我們還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或是從他們那里學習! 但是,如果我們依然墨守成規、秉持舊有的態度,就會失去孩子和學生對我們的尊重。您可能無法像以前那樣做出一堆大大小小的決定,但是您會給孩子們帶來更深刻的印象和更強大的影響力。 由于失去了使我們感到安全感和價值感的保護欄,所以,開始的時候會感覺到焦慮和擔憂。因此,現在是時候來認識個人權威的孿生姐妹了—— 個人責任。 ……………… ……………… ……………… ………………
停止溺愛你的孩子 作者簡介
[丹麥]賈斯伯??尤爾 歐洲著名教養專家、心理治療師、家庭療愈師,享譽國際的演講家,“國際家庭研究室”的創始人。他的教養著作本本暢銷,其中很多已經翻譯為多國語言,暢銷海內外,成為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們的必備佳作。 談到賈斯伯,人們就會想到他“放松且樂觀”的教養倡導。他主張:父母無須為了教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而變得完美。這位長期生活在德國的丹麥籍的心理治療師已經在家庭療愈領域工作了將近40個年頭,也是歐洲具前瞻力和創新精神的家庭治療師之一。他始終致力于倡導用尊重和尊嚴來與人相處,并且深深地影響了一大批職業者和家長。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