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唐詩三百首(名家經典珍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39685
- 條形碼:9787201139685 ; 978-7-201-13968-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詩三百首(名家經典珍藏版) 本書特色
一部廣為流傳的唐詩選集,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的入門書籍。通俗通透講解唐詩原意,輕輕松松讀懂唐詩精髓!全本全譯全注,精校精編精排:完整收錄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孟浩然等70多位文學大師的經典代表詩作。
唐詩三百首(名家經典珍藏版) 內容簡介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則是中國詩歌中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唐詩三百首》*入了唐代眾多詩人膾炙人口的名作。詩歌朗朗上口,節奏分明,有利于孩子誦讀,讓他們感受詩歌的魅力,增加其文學和藝術的修養。同時它用豐富的題材展示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代表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少年兒童學習古典文學的經典佳作。每一位學子都應對其進行品讀、感悟、求索……做一個有文化底蘊、有學識素養的中國人。
唐詩三百首(名家經典珍藏版) 節選
卷一 五言古詩 感 遇1(二首) 張九齡 其 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2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3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4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5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謚文獻。唐朝韶州曲 江(今廣東韶關)人,世稱“張曲江”。唐朝開元年間名相,秉公守則, 直言敢諫,選賢任能,為“開元盛世”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去世后,唐玄 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他的詩從淡雅清麗轉趨 樸素遒勁,運用比興,寄托諷喻和人生慨望,對唐初詩風的轉變貢獻尤 大。作為開元盛世*后一位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 頌美他的詩篇。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 [注釋] 1.感遇:指心有所感,借物抒情。 2.蘭:指菊科的蘭草或澤蘭, 葉有香氣,而不是指蘭科的蘭花。葳蕤:草木茂盛、枝葉披拂的樣子。桂華:桂 花。皎潔:皎白潔凈。這兩句用對偶形式描寫春蘭和秋桂的美好:春蘭長得花葉 茂盛,生機無限;秋桂皎白潔凈,清雅宜人。 3.欣欣:形容草木茂盛。自爾:因 此,以此。佳節:美好的季節,這里指春季和秋季。這兩句寫蘭葉和桂花長得欣 欣向榮,生機蓬勃,所以春秋二季當然成為“佳節”。 4.林棲者:山林隱士。 聞風:從風中聞到蘭葉和桂花的芳香。坐:因而。這兩句緊承上兩句,從寫蘭葉 和桂花轉到寫人,點明山林隱士因為聞到風中的芳香,因而對蘭、桂極為喜愛。 5.草木:蘭葉和桂花。本心:本性,此處指美好的品質。折:采摘。這兩句寫蘭葉 和桂花具有芳潔的品質,完全出自本性,即使沒有人欣賞采摘,也不會減損它們 的高尚品格。詩人在此借蘭桂自喻,表明自己就像蘭桂一樣,不會刻意求得別人 的賞識和提拔,而是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由此點明全詩的主題。 [簡析] 開元后期,唐玄宗不再像以前那樣勤于國政,而是沉溺聲色, 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邪,朝中賢臣遭讒言被毀棄,政治日趨黑暗,主張改 革、守正不阿的宰相張九齡也受到排擠,被貶為荊州長史。本詩就是詩人被貶 之后所作的12首《感遇》詩**首。詩人以比興的手法,借歌詠春蘭、秋桂 的芳潔品質來比喻自己,表達了堅持政治理想、決不同流合污的志向。本詩結 構嚴謹,寄慨遙深,抒發了詩人高尚的情懷,屬上乘詠懷詩作。 其 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1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2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3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4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5 [注釋] 1.江南:泛指長江以南地區。丹橘:紅色的橘子。這兩句寫丹橘 不畏嚴寒的特性,即使在嚴冬季節仍然綠葉蔥蘢,表達了對丹橘的深情贊頌。 2.豈:難道,反詰詞。伊:那里,指江南地區。歲寒心:耐寒的本性。這兩句寫 丹橘經冬猶綠并非地氣之利,而是它本來就具有耐寒的本性,由此體現出丹橘 的可貴品質。詩人借此暗指自己當時被貶江南的處境,表明自己的心志和情操。 3.薦:呈獻,貢獻。阻重深:被阻隔在偏僻深遠的地方。重,指山;深,指水。 這兩句寫丹橘的遭遇。丹橘雖然果實甜美,可以獻給嘉賓,但因為道路險阻而難 以進獻,所以只能嘆惜“奈何”!詩人以此表明自己本有治國謀略和報國忠心, 留在朝廷會大有作為,卻奈何皇帝聽信讒言,將自己貶到江南,只能憑空憂嘆。 4.運命:運氣和命運。尋:推究。詩人在這兩句感嘆命運,認為自己以前受到皇帝 信任,現在卻被貶謫,其中的難言之隱不能向世人表白,所以只能把這種遭遇歸 于命運的安排,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的感慨。 5.徒言:只說。樹:種植。此木: 指丹橘。陰:樹蔭。這兩句表面上指人們只知道忙著栽桃種李,卻不知道丹橘也 可以供人蔗陰納涼。詩人在此暗諷玄宗重用李林甫、牛仙客等人,暗示自己如果 能得到起用,仍然可以為國家做貢獻。 [簡析] 這是詩人《感遇》詩第七首,以丹橘自況,和前篇都是托物言 志的佳作。在前一篇中,詩人毫無東山再起之意,心志消沉,本篇卻重起回朝 之心,希望能再返朝廷效力,但卻山重水遠,難薦嘉賓,所以只能嘆惜“奈 何”。在本詩中,婉而多諷,含蓄深沉,表達了詩人堅貞不屈的節操。全詩* 后以反詰收尾,進一步表達了對執政者聽信讒言、排斥賢良的憤慨和不滿,卻 又不敢過分抒發出來的郁悶情懷和苦衷。
唐詩三百首(名家經典珍藏版) 作者簡介
編者:蘅塘退士(1711—1778)清代詩學名家。本名孫洙,字苓西,號蘅塘,晚號退士,江蘇無錫人。出身貧寒,敏而好學,隆冬讀書無錢買炭,只能手握木頭御寒取暖。15歲中秀才,40歲中進士,歷任順天府大成縣、直隸盧龍縣、山東鄒平縣知縣和江寧府學教授等職。為官清廉勤政,每當卸任之時,百姓追車泣送。從政之余,有感當時流行的《千家詩》工拙莫辨,孫洙發愿重編一部雅俗共賞的唐詩選集。在夫人徐蘭英的協助下,他搜尋遍讀唐詩,從卷帙浩繁的詩作中,精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孟浩然等77位詩人的310首經典詩作,編成《唐詩三百首》。此書編選精當,入選詩作藝術性高、可讀性強、易于記誦,一經問世,風行海內,讀詩、寫詩、喜詩、賞詩、學詩者,幾乎家家收藏,近三百年來暢銷不衰,至今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唐詩選本。乾隆四十三年,孫洙卒于無錫,終年67歲。《唐詩三百首》流傳至今,澤被后世。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