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書--考古新視野: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面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64052
- 條形碼:9787501064052 ; 978-7-5010-640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考古新視野: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面研究 本書特色
《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畫研究/考古新視野》資料翔實,俄文資料的收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充分吸取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考古學方法為基礎,結合多學科方法對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畫進行系統的梳理、分析和綜合研究,從而得出了一些獨到見解和結論,達到了較高的學術水平。
新書--考古新視野: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面研究 內容簡介
人面像巖畫是指巖畫中以人面為表現形式的一種類型,廣泛分布于環太平洋地區。其中,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是人面像巖畫分布比較集中的一個區域,數量眾多,類型豐富,作畫方式多樣。同時,該地區考古學文化中發現了大量的人面形象,創作時間從新石器時代持續至鐵器時代,而又以青銅時代奧庫涅夫文化人面像數量多,與巖畫的相似度高。這些發現為本地區人面像巖畫的斷代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證據。葉尼塞河流域的人面像巖畫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而顯示出地域性的特點,但多變的形式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變的內在結構,反映在作畫地點的選擇、作畫方式的使用、巖畫的構圖以及細部特征的刻畫等方面。將鏡頭進一步拉長,我們發現,人面像巖畫早出現于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中期階段,到晚期階段,部分類型開始向外擴散到葉尼塞河地區,并在此形成了一個創作的高峰期。 《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畫研究/考古新視野》試圖通過對上述地區人面像巖畫資料的全面梳理,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其起源、結構、功能和發展規律,并對人面像巖畫的文化內涵進行剖析,進而在考古學文化動態演變的基礎上重建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部分片段。
新書--考古新視野: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面研究 目錄
**節 選題緣起
第二節 學術史回顧
第三節 研究主題的界定與解析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選題的意義與創新之處
**章 葉尼塞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及歷史
**節 自然環境
第二節 舊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
小結
第二章 人面像巖畫遺址情況簡介
**節 上葉尼塞河地區
第二節 中葉尼塞河地區
第三節 下安加拉河地區
小結
第三章 人面像巖畫的分類
**節 巖繪畫分類情況及其特點
第二節 巖刻畫分類情況及其特點
小結
第四章 人面像巖畫的年代
**節 西伯利亞地區巖畫年代研究歷史回顧
第二節 葉尼塞河地區人面像巖畫的年代
小結
第五章 人面像巖畫的文化內涵
**節 薩滿教及薩滿教巖畫研究理論
第二節 人面像巖畫的文化內涵
小結
第六章 與周邊地區人面像巖畫的關系
**節 葉尼塞河地區與周邊地區古代文化的關系
第二節 人面像巖畫見證了亞洲北部地區的文化互動
結語
參考文獻
新書--考古新視野: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面研究 作者簡介
肖波,男,1982年生,湖北棗陽人。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考古學專業,歷史學博士。現任職于廣西民族大學民族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考古、巖畫。2010年至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4篇(含擴展版1篇),北大核心1篇,A&HCI期刊2篇。主持項目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遼河流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人面像巖畫比較研究”(編號:19XKG003)1項,廣西社科規劃項目1項;參與項目5項。學術兼職有:中國巖畫學會會員、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會員、國際巖畫斷代與保護中心成員。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