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余光中:時光的旅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516616
- 條形碼:9787514516616 ; 978-7-5145-166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余光中:時光的旅者 本書特色
梁實秋、莫言、張曉風、韓少功極力推崇。
鄉愁作家九十載人生游歷散文、經典名篇全收錄,中小學閱讀范本。
慌張的年代不慌張地過,送給漂泊青年的人生智慧書。
北歐風手繪,悠然神往,意境裝幀。
從芝加哥到堪培拉,從瑞士到開普敦,從重慶到皖南,五萬里路的云和月,朔風和茫茫的白霧和雪,用腳丈量歲月與他鄉,用蔚藍墨水書寫人生滋味。
余光中的人生智慧:
我心里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猛虎與薔薇》
人生原是戰場,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腳跟,在逆風里把握方向,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顏色的孤星。——《猛虎與薔薇》
日月閑閑,有的是時間與空間。——《沙田山居》
把一座陌生城市住成了家。——《思臺北,念臺北》
一個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聽聽那冷雨》
五萬里路的云和月,朔風茫茫的白霧和雪,每一寸都曾與那舊地圖分擔。——《地圖》黃昏的長巷里,家家圍墻飄出的飯香,吟一首民謠在召歸途的行人:有什么比這更令人低回的呢?——《思臺北,念臺北》
有那么一座城,錦盒一般珍藏著你半生的腳印和指紋,光榮和憤怒,溫柔和傷心,珍藏著你一顆顆一粒粒不朽的記憶。家,便是那么一座城。——《思臺北,念臺北》
中學生必買的大師散文集和作文典范,一本讀懂余光中散文。所收篇目入選海內外多種語文教材、中高考試題。如《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假如我有九條命》等。每篇圈出值得學習的優美段落。配合意境美插,幫助理解文章內容。
散發人情溫暖、智慧光芒的旅行伴讀,去了他鄉,才知故鄉,陪你 去遠方 找尋初心。置身于湖光山色、浩闊平原,蒼茫荒漠,收集不同文化的吉光片羽,體會與大師一同旅行的神思交流。
余光中 旅行筆記:去芝加哥的老式火車頗有十九世紀遺風,坐起來實在不大舒服,但沿途的風景卻看之不倦。尤其到了秋天,原野上有一股好聞的淡淡焦味,太陽把一切成熟的東西焙得更成熟,黃透的楓葉雜著赭盡的橡葉,一路艷燒到天邊,誰見過那樣美麗的火災呢?——《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瑞士人在馴服山岳之余,把自己也馴服了,乃以精確的效率為務,不學奧地利人的奔放飛揚。可是天哪,能馴服磅礴凜冽的阿爾卑斯,不也是英雄么?——《山國雪鄉》
如果我是人魚,一定和我的雌人魚,選這些珊瑚為家。風平浪靜的日子,和她并坐在*小的一叢礁上,用一只大海螺吹起德彪西裊裊的曲子,使所有的船都迷了路。——《南半球的冬天》
人氣畫師郁唯為北歐風手繪插圖, 悠然神往,意境裝幀。
余光中:時光的旅者 內容簡介
給所有身在他鄉的你: 人行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我們每個人都是游歷在天地間、時光中的旅者。 但我們并不孤單。 在這本精選集中,我們將和余光中先生一起,擁抱歲月,游歷時空。去攀阿爾卑斯,去夜讀叔本華,去聽聽那冷雨,一起泛舟吹著德彪西的曲子,想象著與人魚共舞,也一同回味身在他鄉、回望故土的深深鄉愁。 這里有先生在異國他鄉的游歷,也有經典名篇中浮現的人生哲思,愿你神游于先生的神思妙想中。 也愿你閱遍回憶與他鄉,終能找到回家的路。
余光中:時光的旅者 目錄
憑一張地圖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山國雪鄉
南半球的冬天
山色滿城
塔阿爾湖
第二輯 長者:從風吹黑發,到雪滿白頭
聽聽那冷雨
尺素寸心
我的四個假想敵
地圖
假如我有九條命
第三輯 游子: 藍墨水上游,是汨羅江
片瓦渡海
沙田山居
思臺北 念臺北
春到齊魯
皖南問俗
太魯閣朝山行
第四輯 詩人:三分劍氣,七分月光
猛虎與薔薇
娓娓與喋喋
夜讀叔本華
梵高的向日葵
余光中:時光的旅者 節選
《余光中:時光的旅者/鄉愁作家九十載人生游歷散文精華本》: 一九七六年去英國,周榆瑞帶我和彭歌去劍橋一游。我們在維多利亞車站的月臺上候車,匆匆來往的人群,使人想起那許多著名小說里的角色,在這“生之漩渦”里卷進又卷出的神色與心情。火車出城了,一路開得不快,看不盡人家后院曬著的衣裳,和紅磚翠籬之間明艷而動人的園藝。那年西歐大旱,耐干的玫瑰卻恣肆著嬌紅。不過是八月底,英國給我的感覺卻是過了成熟焦點的晚秋,盡管是遲暮了,仍不失為美人。到劍橋飄起霏霏的細雨,更為那一幢幢儼整雅潔的中世紀學院平添了一分迷朦的柔美。經過人文傳統日琢月磨的景物,畢竟多一種沉潛的秀逸氣韻,不是鋁光閃閃的新廈可比。在空幻的雨氣里,我們撐著黑傘,踱過劍河上的石洞拱橋,心底回旋的是米爾頓牧歌中的抑揚名句,不是硤石才子的江南鄉音。紅磚與翠藤可以為證,半部英國文學史不過是這河水的回聲。雨氣終于濃成暮色,我們才揮別了燈暖如桔的劍橋小站。往往,大旅途里*具風味的,是這種一目來回的“便游”(side trip)。 兩年后我去瑞典開會,回程順便一游丹麥與西德,特意把斯德哥爾摩到哥本哈根的機票,換成黃底綠字的美麗火車票。這一程如果在云上直飛,一小時便到了,但是在鐵軌上輪轉,從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半,卻足足走了八個小時。云上之旅海天一色,美得未免抽象。風火輪上八個小時的滾滾滑行,卻帶我深入瑞典南部的四省,越過青青的麥田和黃艷艷的芥菜花田,攀過銀樺蔽天杉柏密矗的山地,渡過北歐之喉的峨瑞升德海峽,在香熟的夕照里駛入丹麥。瑞典是森林王國,火車上凡是門窗幾椅之類都用木制,給人的感覺溫厚而可親。車上供應的午餐是烘面包夾鮮蝦仁,灌以甘冽的嘉士伯啤酒,*合我的胃口。瑞典南端和丹麥北部這一帶,陸上多湖,海中多島,我在詩里曾說這地區是“屠龍英雄的澤國,佯狂王子的故鄉”,想象中不知有多陰郁,多神秘。其實那時侯正是春夏之交,緯度高遠的北歐日長夜短,柔藍的海峽上,遲暮的天色久久不肯落幕。我在延長的黃昏里獨游哥本哈根的夜市,向人魚之港的燈影花香里,尋找疑真疑幻的傳說。 西德之旅,從杜塞爾多夫到科隆的一程,我也改乘火車。德國的車廂跟瑞典的相似,也是一邊是狹長的過道,另一邊是方形的隔間,裝飾古拙而親切,令人想起舊世界的電影。乘客稀少,由我獨占一間,皮箱和提袋任意堆在長椅上。銀灰與桔紅相映的火車沿萊茵河南下,正自縱瀏覽河景,查票員說科隆到了。剛要把行李提上走廊,猛一轉身,忽然瞥見蜂房蟻穴的街屋之上峻然拔起兩座黑黝黝的尖峰,瞬間的感覺,極其突兀而可驚。定下神來,火車已經駛近那一雙怪物,峭險的尖塔下原來還整齊地繞著許多小塔,鋒芒逼人,拱衛成一派森嚴的氣象,那么崇高而神秘,中世紀哥特式的肅然神貌聳在半空,無聞于下界瑣細的市聲。原來是科隆的大教堂,在萊茵河畔頂天立地已七百多歲。火車在轉彎。不知道是否因為微側,竟感覺那一對巨塔也峨然傾斜,令人吃驚。不知飛機回降時成何景象,至少火車進城這一幕十分壯觀。 ……
余光中:時光的旅者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2017),詩人,散文家,文學家。祖籍福建永春,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文學影響力既深且遠,遍及華人世界。 著有詩集《白玉苦瓜》《藕神》《太陽點名》等;散文集《逍遙游》《左手的繆斯》《聽聽那冷雨》《青銅一夢》等;評論集《藍墨水的下游》《舉杯向天笑》等;翻譯《理想丈夫》《不要緊的女人》《老人和大海》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大系》《秋之頌》等,合計七十種以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