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58852
- 條形碼:9787545558852 ; 978-7-5455-588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 本書特色
孩子難帶、老公不管、長輩亂摻和……育兒何時升級成為一場家庭大戰?本書教你打造良好的家庭關系,徹底改變“甩手掌柜”,終結“喪偶式育兒”。本書里面有很多你帶孩子需要用到的心理學知識,以及如何處理家庭關系、夫妻關系和實現自我成長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你。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 內容簡介
作者從自身、身邊人的育兒案例出發,從夫妻情感、隔代養育等角度,幫助眾多家庭解決育兒困惑,減輕焦慮,找到屬于自己的育兒方法,同時為媽媽們發聲: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爸爸及其他家庭成員也要參與進來。作者還加入了大量的心理學分析,并且給出合理的指導建議,通俗易懂又不缺乏科學性。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 目錄
全職媽媽,都是鐵血真“漢子”
產后抑郁,即使不理解,也請別諷刺
如果做媽媽讓你失去了自己,那可能是你本來就沒有自我
這么完美的你,誰能配得上呢
對孩子發火,就不是好媽媽了嗎
好媽媽不需要做到完美
帶孩子容易抓狂,你可能是高需求媽媽
比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親子關系:不說“我都是為了你”,是為人父母的基本準則
不說“我都是為了你”,是為人父母的基本準則
不被“看見”的孩子,一生都在找尋安全感
不論我們承不承認,母嬰分離都會帶來創傷
我的目標是盡量不給孩子添堵/5l
孩子入園,你焦慮了嗎
二胎時代,你需要注意的兒童心理、家庭關系問題
替受欺負的孩子出頭,你問過他的意見了嗎
媽媽,其實你可以先抱抱我,再教育我
誰不是一邊愛孩子愛到死,一邊又想把孩子扔了
太在意孩子吃飯好不好,其實是限制了孩子的能力發展
不懂孩子的情緒,我該如何安撫他
把孩子當“小情人”?快打住
爸媽,下次別人批評我,希望你們可以站在我這邊
不回應,是比打罵更可怕的懲罰
孩子不吃飯,還不是被你逼的
別人總說我慣著孩子,我該如何回應
總不想滿足孩子的需求,你在害怕什么
第三章 心理健康:沒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
孩子出生后的頭三年,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期
“可怕的兩歲”:幼兒使用說明書
孩子的執拗期,持續多久才算正常
生氣、傷心、害怕,都是不好的嗎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能痛快地對父母發火
過早成熟的孩子,會有哪些成長隱患
如何避免養出低自尊、暴力、懦弱的孩子
過分懂事的孩子,不值得父母驕傲
是不是尊重孩子后,他就不發脾氣了
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出門像只小綿羊
六歲前的孩子不需要那么多規則
性格內向的家長,如何培養性格外向的孩子
爸爸媽媽,你們吵架別拉上我
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小時候太乖的孩子,在青春期可能更容易叛逆
請記住,打孩子也是家暴
第四章 親密關系:婚姻中夫妻關系必須放在**位
好的關系需要兩個人一起努力
夫妻關系比親子關系更重要?這得看具體情況
如果沒有愛,另一半再優秀也白搭
老婆辭職在家帶孩子,就是為了逃避工作
致那些在婚姻里痛苦卻沒有選擇離婚的人
我想和你聊聊,你說你想靜靜
婚姻里*可怕的是你對我沒興趣
夫妻吵架的正確姿勢
婚姻里只有愛是不夠的
新手爸爸為什么這么難當
第五章 隔代養育:在帶孩子方面和老人有沖突,該怎么解決
在帶孩子方面和老人有沖突,該怎么解決
為什么長輩總怕慣壞孩子
人生排序里把父母放在*后一位
關于隔代育兒有矛盾的另類解釋
要把婆婆當親媽
你是一個乖得過分的兒媳婦嗎
致“媽寶男”:還沒斷奶,就別結婚了
控制狂媽媽用愛毀了孩子
不敢拒絕別人,你小時候一定過得挺慘吧
原生家庭的影響或許比你以為的更深刻
后記覺醒吧,中國式父母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 節選
全職媽媽,都是鐵血真“漢子" 上周五我去參加家庭治療培訓,這是我第二次上課。上個月上課時,同學里有位姐姐已經臨近預產期,還有一位孩子剛五個月大的媽媽。 這月開課時,孕婦姐姐已經出月子回來上課了。她上課遲到、早退,就是為了趕回家給孩子喂母乳。而另外那位媽媽因為婆婆回老家過年了,她不放心讓老公一個人帶孩子,就讓老公把孩子帶到教室隔壁的房間內看護。 午休時間很緊張,我吃完飯回去時,看見她一個人在休息室看孩子,很驚訝地問:“你老公呢?”她一臉無奈地說:“他要去參加朋友的答謝宴,帶著孩子一起去我不放心,那邊肯定會很吵,而且還會有人抽煙、喝酒什么的。”她停頓了下,又說,“其實我不想讓他去的,就一個答謝宴,又不是非去不可。況且我一個人帶孩子也想有個幫手,可他非要去。” 我問:“那你吃過飯了嗎?”她說還沒,不過讓同學幫她帶了。我們正聊著,又有好幾個同學過來幫她看孩子。她說:“生完孩子我才發現,這真是男權社會啊,女人和男人一樣要工作,可女人回家后還得帶孩子、做家務,男人偶爾看看孩子、做做家務,別人就會說‘他真是個好爸爸’,這也太不公平了!” 我半開玩笑地說:“可是你想呀,你能確定孩子是你親生的,但男人不能。”說完,大家都笑了。她說:“對,每次我累到筋疲力盡時就想,孩子是我的!是我的!” 下午上課后她老公回來了。課上到一小半,孩子哭了起來,她便立刻跑到隔壁去安撫孩子,因為孩子的爸爸安撫不了。后來,下午的課她只上了一半。 我在家把可可帶到一歲大,當初懷孕時我規劃得很美好,想著等孩子三個月大時我就復工。但孩子出生后我才發現,三個月根本不夠。于是我又想著等孩子六個月大了我再去上班。同事的孩子比可可小一個月,她在孩子四個月大時就想回去上班,結果才上一天班她就崩潰了。她一想到孩子。眼淚就掉了下來。晚上下班之后,她一路跑回家。我冷靜地思考了一下,決定把孩子帶到一歲再復工。 其實,從身體到心理,帶孩子都是件壓力很大的事情: 1.不論是母乳喂養還是奶粉喂養,都存在喂夜奶這件事。母乳喂養麻煩在哺乳次數多,奶粉喂養麻煩在不能隨時隨地撩起衣服就喂。再冷、再困也得起床沖奶粉。 2.帶孩子是全天無休的,唯一的放松時間就是孩子睡著以后。所以都說做媽媽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3.不是自己不修邊幅,而是熬夜加產后虛弱加哺乳內衣,真的很難精致起來。親力親為帶孩子的媽媽都知道,要穿柔軟寬松的衣服帶孩子才方便。 4.突然和未婚未育的朋友失去了共同話題,沒生孩子前是想象不到生孩子后的艱難的。以前的朋友會在這段時間漸漸疏遠,這對新手媽媽來說,也是一件很傷感的事。 5.沒有收入或收入很低時,即便家人不嫌棄,自己也會有很大的壓力。買東西會顧慮更多。沒有經濟來源,會自動喪失一部分話語權,這也會進一步增加新手媽媽的焦慮。 6.每天和孩子大量的互動是很勞心傷神的。孩子性格安靜,也許會稍好一些,要是遇上一個高需求寶寶,媽媽肯定要心力交瘁了。 7.不是所有老公都能很好地適應新身份。當遇到一個“豬隊友”時,你會一下子變成“二胎”媽媽,老公是大寶,孩子是二寶。這樣的痛苦不是每個新手媽媽都能承受的,大多數媽媽會選擇壓抑自己,不去想這些事情,因為一旦想到就會很崩潰。 8.帶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看出成效但很容易看出紕漏的事情。你帶得好,大家都覺得是應該的,而一旦孩子磕碰了、生病了,或者有任何不良行為或性格上的問題,大家首先問責的,一定是孩子的媽媽。
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 作者簡介
縱藝,筆名可可的粽子媽,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親子關系,經營個人育兒心理類公眾號、微博:“可可的粽子媽”。 她原創文章累計500余篇,原創育兒微博2000余篇.開設兒童心理、親子關系類線上音頻課.同時接受心理咨詢、個案督導,以及精神分析取向的進階培訓。她幫助眾多家庭解決困惑、減輕焦慮,找到屬于自己的育兒節奏。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