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跡與反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05721
- 條形碼:9787576005721 ; 978-7-5760-057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跡與反思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美國文化學者撰寫的關于日本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更確切地說,是一本關于日本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為什么如此之低,但日本人卻又不思悔改——的反思型專著。本書沖擊了人們對日本高等教育的美好想象,也啟迪我們思考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和未來。
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跡與反思 內容簡介
現代世界里,對日本高等教育制度,長期舉世褒揚。但是,作者基于其在日本高校的教與學的長期經歷,認為日本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如此之低,但日本人卻又不思悔改。作者認為,在日本,除去極少數精英大學之外,在大部分高校的校園里,尤其是在高校的本科課堂上,對于專業知識技能,大部分本科生幾乎沒有任何形式的學習的動機與欲望,更不要說展現出相應的學習行為了。自然,其專業知識技能水平之低令人咋舌。與此相應,大部分本科任課教師也沒有教學上的動機與欲望。所以,幾乎所有高校的本科課堂教學行為都是象征性地走過場。更為奇怪的是,大多數高校的管理方也對專業知識技能學習上無任何動機的本科生一味遷就,除去強化形式嚴格的學習和教學的管理程序之外,在實質性地促進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上長期無動于衷。至于日本中央政府,除去頒布涂滿時髦話語的本科教學改革和質量保障的一個又一個政策文件之外,似乎也未曾有過采納任何有效的、針對性的實際改革措施的成功經歷。于是,一副社會怪象就在日本社會出現了,并長期徘徊于高校校園里,尤其是本科教學實踐之中:盡管整個社會都在聲討本科教學質量的低下,但社會各方同時又似乎都默許這種質量低下的長期存在。作者名之為仿真教育。在這幅社會怪象能夠長期延續的背后,必然存在著某種充分的客觀理由。原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強勢綁架了本科課程教學、甚至從幼兒園階段開始的整個學校教育制度。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大批遵守紀律和工作勤勉的勞動者,但客觀上并不要求這些勞動者掌握多少高深的學術型的專業知識技能。本科教育無意間成為了合格勞動力的大批量生產的很有效機器。本書對日本本科教育的現狀、特征進行了描述,對背后的社會機制進行了深刻解析。
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跡與反思 目錄
致謝……2
**章 導論: 日本教育中的波特金因子……1
第二章 神話、 謊言和方法論……15
第三章 國家、 民族、 資本和考試: 知識的碎片化……37
第四章 凝視和指導: 日本的教育—考試體制……62
第五章 靜默之教: 學生冷淡的社會心理學……79
第六章 仿真型日本高等教育……103
第七章 根據西方文化自我定位東方文化:“英語” 和
“外國人” 如何讓日本大學生找到民族歸屬感……125
第八章 “裝傻” : 假裝不懂的學生……155
第九章 大學經歷的收獲……186
第十章 仿真教育的代價和“改革” ……206
附錄 A 日本教育統計……227
附錄B 日本其他類型的高中后教育機構……235
附錄C 制度運營模式和仿真……236
參考文獻……240
索引……258
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跡與反思 節選
前言 一位日本學生曾經對我說, 優秀大學生有雙熠熠生輝的眼睛。 言下之意是, 相當多的大學生的那雙眼睛總顯得無精打采。 我感興趣的則是, 為什么日本大學生兩眼無光, 而且忍受日本高等教育的空洞無物和被動地接受高校傳授的眾多謊言。 這樣一來, 在某種意義上, 本書就是一本關于撒謊的書。 當然, 這是非常特別的撒謊——偽裝、 詭計和遁詞如何在制度層面具體化。 雖然為了維持權力, 權威當局和精英們總是撒謊, 但我們要面對的是如下的問題: 普通人怎樣和如何互相說謊? 這些謊言即使不為整個社會, 至少也為精英權力結構所贊賞, 故轉而維護了精英權力結構的存續。 此書是我一生中*感難以駕馭的一本書。 這是因為, 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 我常常須忍受兩個不相兼容的角色在靈魂中打架帶來的苦痛。 作為研究者(觀察者) , 我的目標是報告真實和保持客觀。 但是, 作為教育者(參與者) , 我不能不對自己所見所聞發表意見和使其帶有主觀性。 因為作為教育者, 我總是積極地投入教學之中,努力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在平衡上述兩個角色的嘗試中, 我盡量讓自己的專著術化而又不晦澀難懂, 立場鮮明而又避免說教色彩。 下面, 就請讀者自己去判斷吧: 這是一本充斥個人觀點的日本高等教育的控訴書, 還是關于大學生心理學的闡述, 抑或是一本帶有跨文化寓意的關于制度性虛假和虛偽的理論專著? 社會科學調查和價值判斷應該分開,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可能的。 盡管我知道這不是政治正確的高調, 但是某些人對客觀評價和主觀判斷應該有所不同的強求致使很多學術分析變得毫無價值。 當然, 完全客觀無法做到。 毫無疑問, 我在日本的個人和職業經歷(作為研究生、 教師、 研究者和居民) 影響了我研究日本教育的興趣點、 視角和方法。
日本高等教育的奇跡與反思 作者簡介
布雷恩·J.麥克維,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學博士,美國心理和政治人類學家,日本文化研究者。他長期在東亞尤其是在日本生活、學習和工作,本書即是其擔任東京女學館大學文化和女性學系的系主任時所作。他最初有意成為漢學研究者,故曾在北京大學留學一年(1982—1983),但后來轉向于日本研究。他深受美國心理學家朱利安·杰尼茲(Julian Jaynes)的影響,所以本書在對日本社會的文化、教育和意識的獨特分析中,處處隱約可見朱利安·杰尼茲理論的影子。 布雷恩·J·麥克維的著述頗豐。大量的學術論文之外,還出版了10多本學術專著。僅就與日本相關的專著而言,本書之外,其已經出版的主要專著有:《日本女子短期大學的校園生活:學會做淑女》(1997),《穿著打扮中的意識形態:日本的國家、學校教育制度和自我表征》(2000),《日本的民族主義:身份認同的管理和神秘化》(2004)《解釋日本:教室空間的研究方法及應用》(2014)。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