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英語背單詞20個詞根詞綴
-
>
西班牙語詞根寶典
-
>
美國K-12原版語文課本--初中·下(全12冊)
-
>
流浪地球劉慈欣
-
>
西南聯大英文課 輕讀禮盒版
-
>
英語大書蟲世界經典名譯典藏書系:中國人的精神 (英漢對照)(精選權威版本)
-
>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漢文·英語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6017
- 條形碼:9787547616017 ; 978-7-5476-1601-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英語寫作研究者及高校相關專業師生本書針對二語寫作中對自我監控研究的薄弱環節,把停頓和修改兩個高頻行為當作了解寫作者在文本產生過程中自我監控的窗口和指標,考察了不同水平寫作者的停頓和修改行為,并深入探究行為背后所反映的自我監控,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對外語寫作研究和寫作教學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停頓和修改兩個高頻行為,作為了解寫作者在文本產出過程中自我監控的觀察窗口和重要指標。通過考察不同水平寫作者的停頓和修改行為,深入研究了行為特征所反映的自我監控現象。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研究 目錄
推薦序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動機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本書結構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自我監控概念及相關研究
2.1.1自我監控的定義、特征及作用
2.1.2 自我監控的構成要素
2.1.3 多維視角下的自我監控
2.1.4 國內外自我監控研究現狀
2.2 二語寫作中的自我監控
2.2.1二語寫作框架中的自我監控
2.2.2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實證研究
2.3 二語寫作中的停頓行為
2.3.1 寫作停頓的界定
2.3.2 停頓中的認知加工
2.3.3 寫作停頓的分類
2.3.4 寫作停頓實證研究
2.3.5 停頓行為的分析維度
2.4 二語寫作中的修改行為
2.4.1 寫作修改的界定
2.4.2 寫作修改的模式及分類
2.4.3 在線修改的多維分類
2.4.4 修改行為的分析維度
2.5 二語寫作研究方法概述
2.6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問題
3.3 研究對象
3.4 研究設計
3.5 研究工具
3.5.1 計算機工具
3.5.2 有聲思維報告
3.5.3 刺激回憶訪談
3.5.4 回憶問卷
3.6 數據收集與實施過程
3.6.1 先導研究
3.6.2 正式研究
3.7 寫作評分
3.8數據處理與分析
3.8.1 定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3.8.2 定性數據的整理與分析
3.8.3 混合數據分析
第4章 研究結果
4.1 學習者英語寫作停頓和修改行為與自我監控
4.1.1 學習者在英語寫作過程中的停頓行為
4.1.2 學習者在英語寫作過程中的修改行為
4.1.3 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的停頓和修改行為與自我監控要素
4.2 高、低水平者寫作停頓和修改行為與自我監控
4.2.1 高、低水平者寫作停頓行為比較
4.2.2 高、低水平者寫作修改行為比較
4.2.3 高、低水平者寫作自我監控方式比較
4.2.4 引起高、低水平者寫作自我監控方式差異的原因
第5章 討論
5.1 停頓和修改行為與寫作自我監控要素
5.1.1 寫作者停頓和修改行為特征
5.1.2 監控停頓與寫作自我監控要素
5.1.3 修改類型和方式與寫作自我監控要素
5.2 高、低水平者停頓和修改行為與寫作自我監控的異同
5.2.1 高、低水平者停頓和修改行為的異同
5.2.2 高、低水平者自我監控范圍、對象及方式的異同
5.2.3 對高、低水平者自我監控差異的進一步闡釋
5.3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理論框架
5.3.1 寫作自我監控的發生階段
5.3.2 寫作自我監控的構成要素
5.3.3 寫作自我監控的對象層面
5.3.4 寫作自我監控的實施方式
第6章 結論
6.1 主要研究發現
6.2 研究創新性
6.3 研究局限
6.4 研究啟示
6.5 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 錄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研究 節選
6.1 主要研究發現 本研究以寫作停頓和修改行為作為了解寫作者在文本產出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的觀察窗口和重要指標,通過考察和分析不同水平寫作者在停頓和修改行為中的各種變量,深入探究具體行為特征所反映的自我監控現象,用以構建寫作自我監控理論框架。 研究發現,寫作自我監控作為一種自我意識,一種元認知機制和自我調節過程,在二語寫作過程中對于寫作者的認知心理活動及寫作文本起著控制和協調作用。它發生在二語寫作中計劃構思、文本產出、局部復閱和通讀復閱等各個階段,包含自我觀察、自我評估、自我診斷、自我修正等要素,既作用于寫作文本的篇章結構和文章內容等宏觀層面,也作用于語言使用和格式規范等微觀層面。二語寫作自我監控各要素之間存在著關聯性,并體現一定的時序性。寫作者自我監控方式多樣,并反映出一定的層級性和復雜性。 高、低水平者在自我監控的范圍、對象及方式方面均表現出一定差異。低水平者的自我監控主要發生在文本產出階段,而高水平者的監控還較多發生于復閱修改階段。就監控對象而言,兩類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較多關注語言層面的問題和錯誤,低水平寫作者尤為關注對于單詞拼寫錯誤的診斷和修正,而高水平者除了監控語言層面,還表現出對于內容豐富性和文章結構合理性等問題的觀察、評估和修正。兩類寫作者的自我監控方式也表現出一定差異。高水平者監控的范圍較廣,涵蓋寫作各個階段和過程;監控的對象層面較為全面,既包含結構和內容等宏觀層面,也涉及語言和格式等微觀層面;監控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是實時自我修正,且監控層級較少。低水平者自我監控的范圍則較窄,主要集中在文本產出階段,自我監控方式種類多,層級復雜。另外,低水平者還反映出在自我監控合理性和準確性等方面的問題。 6.2 研究創新性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盡管多數寫作框架充分肯定了監控在二語寫作中的作用,但對監控這一概念的界定不夠清晰。有的研究認為監控是協調各個寫作子過程的一種元認知機制,有的則認為監控是寫作過程的一部分,主要發生在修改階段。寫作各個子過程中監控分別包含哪些要素,監控的對象層面是什么,不同水平學習者的監控方式是怎樣的,均沒有進一步的理論探討。而有限的關于寫作自我監控的研究僅采用文本標注的方法分析修改階段的監控,研究方法單一,無法捕捉到學習者的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的實時自我監控。從寫作停頓文獻來看,寫作中的停頓不僅反映認知活動,同時也是監控的一種表征,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討停頓行為與自我監控之間的關系。另外,國內現有停頓文獻僅通過計算機軟件獲取寫作停頓各個數據并進行定量分析,對停頓行為發生的原因,以及停頓與認知過程及自我監控的關系缺乏深度的定性探究。 本研究將寫作中的停頓和修改行為作為考察自我監控的窗口指標,通過Inputlog和Camtasia等計算機工具,以及有聲思維報告、刺激回憶訪談和回憶問卷等多種研究方法,對寫作過程中的停頓頻次、時長和位置,停頓類型,以及修改類型和方式等多種數據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探究二語寫作中的自我監控。本研究在理論和研究方法層面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理論創新方面,本研究基于豐富有效的數據,構建了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的兩大理論模式:監控要素理論模式和監控方式理論模式,完善了以往寫作框架中的監控部分,對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的發生階段、構成要素、對象層面和實施方式均進行了理論探討,并在比較不同水平寫作者的自我監控范圍、對象及方式等方面異同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引起自我監控差異的原因。 研究方法創新方面,本研究突破了傳統研究工具的局限,采用Inputlog鍵盤記錄軟件和Camtasia錄屏軟件等計算機工具,并結合有聲思維報告、刺激回憶訪談及問卷等多種研究工具和方法,更為準確地觀察到寫作者在各個階段的自我監控,從外部(如Inputlog獲取停頓行為的實時數據)和內部(如有聲思維報告探查寫作者停頓和修改行為背后的心理活動)多渠道采集各類豐富有效的數據,細致考察了停頓和修改行為各子類的表現形式,并通過訪談和問卷進一步探究行為產生的動因,實現了研究方法的創新,為計算機輔助二語寫作過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二語寫作自我監控研究 作者簡介
沈翠萍,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二語寫作、二語習得、外語教育技術。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基于SBI的成人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及應用研究”、上海開放大學特色科研項目“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探索性研究”、上海開放大學學科研究課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下成人英語口語學習策略培訓有效性研究”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下成人英語口語學習策略調查研究”等。近年來在《外語界》《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中國遠程教育》《外語與翻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等國內重點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