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世界法學精要美國法概論(第4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06161
- 條形碼:9787301306161 ; 978-7-301-3061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法學精要美國法概論(第4版) 本書特色
較之其他相關介紹的特點是:1)大陸法視角。該書采用了歐洲人看美國法的獨特視角,著眼于相對于歐陸法的美國法特色。(2)側重于私法。該書主要介紹的是美國的私法制度。美國私法的立法權在各州,歸納起來相當不易。但作者憑借其多年研究的功力,對美國私法的歸納總結卻駕輕就熟,在美國同類書中實屬難得。(3)注釋詳盡,論證嚴密。中國目前已經不乏簡單介紹美國法的書籍,對于想進一步深入了解美國法律制度的法學師生而言,這本書可以提供大量的有用資料和信息。(4)內容豐富。對于美國法的其他方面也介紹精當,涵蓋了美國法的淵源、公法、程序法、司法體制,甚至法學教育。讀者可以獲得關于美國法全貌的準確信息。
世界法學精要美國法概論(第4版) 內容簡介
彼得?海教授擁有美國和德國法學院的教育和研究背景,數十年奔走于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之間講學,熟稔兩大法系的制度和法理。他深諳大陸法系讀者之需,從宏闊的視野提煉復雜如迷宮般的美國法,去繁舉要,薈萃精義。 美國法的歷史脈絡和現行規則,熱點問題和發展趨勢,聯邦法與州法、州法之間以及歐美制度的差異及其緣由,美國法律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學界的爭議等斑斕紛呈的多個方面被作者巧妙地融為一體。 本書新版有了大幅度的變化:所有的“參考書目”均已更新,數百個腳注俱經修改,正文內容變化也頗為顯著。借助本書的妥適引導,讀者可以快速把握美國某個法律領域的制度架構。作者還善于揚己之長并關注商業法律實務之需,側重于民商法和民事訴訟法,同時也未忽略必要的公法等。這一特色可使本書與坊間側重公法的美國法著作相得益彰。
世界法學精要美國法概論(第4版) 目錄
2020年中文版序言 003
英文第四版序言 005
縮略詞表 007
**章歷史概況、法律淵源、美國法的本質和法律方法00
一、 歷史概況00
二、 美國法的法律淵源00
第二章公法0
一、 憲法0
二、 基本權利0
三、 移民法問題0
四、 行政法0
第三章司法制度:法院和民事訴訟法0
一、 簡介0
二、 法院的組織和事物管轄權0
三、 對人管轄權和對物管轄權0
四、 民事訴訟程序0
五、 替代性爭端解決方式0
第四章沖突法(國際私法)
一、 引言
二、 法律淵源
三、 歷史演進和當前關于法律選擇的爭論
四、 一般原則(普遍問題)
五、 具體領域的法律選擇
第五章私法
一、 合同法
二、 恢復原狀和不當得利
三、 侵權法
四、 財產法
五、 家庭法
六、 繼承法和信托
第六章商法和經濟管理法
一、 商事組織法和資本市場法
二、 破產法
三、 競爭法
四、 勞動法和福利法
第七章刑法和刑事訴訟法
一、 刑法
二、 刑事訴訟法
附錄一判例法示例和評論
附錄二合眾國憲法
附錄三美國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
附錄四聯邦上訴法院和地區法院地圖
附錄五判例總表
索引
譯后記
世界法學精要美國法概論(第4版) 作者簡介
作者:彼得·海(Peter. Hay)教授 1935年出生于德國柏林,受教于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曾擔任美國伊利諾伊(Illinois)大學法學院和德國德累斯頓(Dresden)大學法學院院長,現為美國埃默里(Emory)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和德國弗萊堡(Freiburg)大學法學院榮譽教授;其研究領域涵蓋沖突法、比較法、歐盟法等,至今已出版著作數十部,發表論文90余篇和書評50余篇,享譽歐美法學界;其與博徹斯(Borchers)教授和西蒙尼德斯教授等合著的《沖突法》一書為該領域的權威之作。 譯者:許慶坤 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法學院教授,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常務理事;曾任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曾赴英國卡迪夫(Cardiff)大學法學院、美國埃默里大學法學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比較私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瑞士比較法研究所等訪學或講學;已在《美國比較法期刊》(AJCL)、《法學研究》《法商研究》等中外法學刊物上發表論(譯)文20余篇,并著有《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司法解釋問題研究》《美國沖突法理論嬗變的法理》等多部著作。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