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7721
- 條形碼:9787520367721 ; 978-7-5203-677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 本書特色
這里,是***和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 這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 這里,誕生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本書講述的是延安將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成功付諸實踐,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的奮力向上的脫貧攻堅偉大奇跡。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 內容簡介
2019 年 5 月 7 日, 延安向世界宣告脫貧了! 這一卓著功績是延安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貫徹落實總書記 “發揮兩個明顯優勢” “破解一個明顯制約”指示精神取得的? 如今的延安擁有常住人口 226萬, 全市GDP 達 1558?? 91 億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22357 元? 延安實現了從基本溫飽向告別保證貧困? 走向富裕的歷史性跨越?延安這片革命圣地, 曾經黃沙漫天? 荒涼貧瘠, 多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 “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那么, 延安究竟是怎樣實現成功脫貧的呢?本報告認為, 在延安精神的照耀下, 延安將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成功付諸實踐, 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了奮力向上的脫貧攻堅偉大奇跡?延安減貧經歷了四個階段? 延安經歷了 1935—1949 年中央落腳延安時期的減貧實踐, 1949—1978 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減貧實 踐, 1978—2012 年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的 減 貧 實 踐, 以 及2012 年至今新時代以來的精準脫貧實踐四個階段?延安減貧交上六份答卷? 延安在解決區域貧困? 增強經濟實力? 改善基礎設施? 提升脫貧能力? 實現整體蛻變? 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六個方面, 交上了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延安扶貧有七個舉措? 包括: 扶貧組織工作有力? 精準扶貧扎實推進? 扶貧資金有效融合? 產業扶貧全面開花? 生態扶貧綠山富民? 社會扶貧凝聚合力? 精神扶貧拔掉窮根?延安區縣市脫貧各有妙招? 延安在成功脫貧的過程中, 2 區1 市 10 縣,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每個地區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脫貧妙招?延安脫貧具有重要的意義? 延安的脫貧是中國減貧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縮影, 是中國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 是中國綠色脫貧的一個縮影, 也是中國革命老區可持續脫貧的一個縮影? 延安的脫貧實踐, 為世界各國減貧提供了一個很好范例,為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了光輝一頁?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 目錄
一 延安脫貧引起世界關注
(一)延安向世界宣布脫貧
(二)國外游客的延安印象
(三)非洲學者的延安感悟
二 延安減貧的四個階段
(一)歷史上的延安:戰爭和貧窮相伴而行
(二)1935-1949年:中國共產黨帶給延安希望
(三)1949-1978年:新中國使延安換新顏
(四)1978-2012年:改革開放喚醒延安活力
(五)2012年至今:新時代延安精準扶貧路
三 六份減貧答卷群眾滿意
(一)區域貧困整體解決
(二)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
(四)貧困戶脫貧能力提升
(五)延安整體舊貌換新顏
(六)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四 七個扶貧舉措見實效
(一)組織扶貧工作:“四級書記”共抓扶貧
(二)推進精準扶貧:圍繞“四個問題”扶貧
(三)融合扶貧資金:“三類”資金盤活產業
(四)推進產業扶貧:從無中生有到冷中生熱
(五)推進綠色扶貧:“生態扶貧”綠山富民
(六)推進社會扶貧:多方協作凝聚群體力量
(七)推進精神扶貧:“志智雙扶”拔掉窮根
五 區縣市脫貧各有妙招
(一)安塞區“三變”破解資金難題
(二)寶塔、志丹推進精準脫貧攻堅
(三)洛川、延川解決農村產業落后
(四)吳起、黃龍保護西部山區生態
(五)富縣、黃陵探索脫貧致富新路
(六)甘泉、延長社會扶貧攻堅實踐
(七)宜川、子長自力更生扶貧攻堅
六 延安精準脫貧的意義
(一)延安脫貧是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
(二)延安脫貧是綠色脫貧的一個縮影
(三)延安脫貧是老區可持續脫貧的一個縮影
結語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 節選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延安篇》: (四)貧困戶脫貧能力提升 富裕的生活和美好的家園,要靠人民自己去創造。如果貧困戶的脫貧能力得不到提高,即使脫了貧也會重新返貧。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延安把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能力作為脫貧工作的重點之一。依托能力扶貧,提升了貧困戶的種植管理能力,改變了過去依靠政府救濟的生活方式;依托產業扶貧,提升了貧困戶的產業發展能力,改變了過去靠天吃飯的苦日子;依托智志雙扶,提升了貧困戶的自力更生能力,改變了過去“等靠要”的懶散觀念。 1.種植管理能力不斷加強 脫貧攻堅以來,延安市委市政府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對貧困戶進行救濟式幫扶,很容易滋生懶惰、不思進取、“等靠要”的思想,難以真正拔掉窮根。 破除延安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提高他們的脫貧能力,促使他們從“要我脫貧”轉為“我要脫貧”,延安實施了能力扶貧,或稱技術扶貧。 能力扶貧,即圍繞林果、棚栽、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包括創辦技術培訓班、邀請技術專家現場授課、召開技術培訓答疑會等,重點是要幫助貧困群眾掌握1-2門種植管理技術,提高他們的脫貧能力。2019年8月20日,延安市洛川縣舉辦了陜西省蘋果標準化管理技術培訓會,就蘋果綠色高效生產、老果園改造提質增效、新品種栽培、水肥一體化科學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果農*關心的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講解和培訓。 長期的技術幫扶,讓洛川縣石頭鎮牛天咀村村民陳永不僅掌握了果樹種植技術,更是提高了果樹管理能力。36歲的陳永家里有10多畝地,但因為不會管理,導致其中的7畝地一直沒有掛果,長期投入不見回報。2017年5月,牛天咀村村委會主任孟振中了解陳永的情況后,建議陳永加入富百合作社。富百合作社主要為貧困戶免費提供果園知識技術培訓,還免費為貧困戶提供樹苗、有機肥,以及蘋果分揀和儲藏服務等。陳永加入富百合作社后,積極學習果樹種植技術和果樹管理經驗。一年下來,陳永家的7畝地成功掛果,收入1.2萬元。而陳永的果樹種植技術和果樹管理能力,讓他再也不用擔心因為不會管理果樹陷入貧困了。 2.產業發展能力明顯提高 延安是貧困面較大、經濟欠發達的革命老區。20世紀70年代,延安農民一直過著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苦日子。改革開放以后,延安發展日新月異,但受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等方面的制約,2014年年底,延安仍有20.52萬貧困人口沒有擺脫貧困。 2015年以來,延安按照精準脫貧基本方針,因地制宜地支持貧困地區發展蘋果、棚栽、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實施“公司+基地+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建立貧困戶發展產業小額貸款風險擔保基金,推進各類抵押貸款,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鼓勵貧困戶以土地、資金人股,或進入園區企業從業等幫扶措施,切實提高了貧困戶的產業發展能力和可持續脫貧能力。 “80后”“鹿司令”趙洋洋就是通過發展產業提高脫貧能力的。居住在安塞區鐮刀灣鎮羅居村的趙洋洋,2014年被認定為貧困戶。2015年,他在電視上看到養殖梅花鹿能夠致富的報道,報道上說梅花鹿全身都是寶,除去成本,養殖1頭鹿一年可凈賺8000元,趙洋洋認為這是一條能夠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在安塞區就業服務中心的幫助下,趙洋洋申請了32萬元的小額創業貸款,把自己家的院子改造為鹿舍,信心滿滿地搞起了梅花鹿特色養殖。2016年,趙洋洋累計出售了35頭梅花鹿,收入達27萬元,全家一舉退出了貧困戶行列。趙洋洋也因為養殖梅花鹿提高了自身的脫貧致富能力,先后被安塞區脫貧攻堅工作指揮部評為“產業大戶之星”。 3.脫貧內生動力顯著提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沒有內在的脫貧動力,外部幫扶得再多,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要想擺脫貧困,*終要靠貧困群眾自身的努力和奮斗。 延安農村地區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教育落后等原因,滋生了貧困戶“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干部干、群眾看”等消極心態,不僅不去想辦法改變貧困現狀,反而出現了安于現狀、不勞而獲的思想。 為了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的自力更生能力,延安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弘揚延安精神、宣傳脫貧先進典型、建立愛心超市、開展移風易俗等舉措,有效轉變了部分貧困群眾“習慣窮”“爭當窮”“等靠要”的思想觀念,激發了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斗志,提高了他們的脫貧增收能力。 ……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 作者簡介
燕連福,1976年生,甘肅甘谷人,哲學博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中西哲學比較等研究。代表著作《共產黨宣言新讀》(紅旗出版社,2020),《美麗中國在路上》(中、英、日、韓、俄、西班牙等六種語言,外文出版社,2014);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哲學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90多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