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59741
- 條形碼:9787300259741 ; 978-7-300-2597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 內容簡介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新編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十三五”本科規劃教材·哲學系列》是哲學專業研究者、學習者與愛好者閱讀哲學原著的指南。全書按照西方哲學史的主要研究方向、歷史分期和教學需要,分為古代和中古哲學、近代哲學、現代哲學三個部分,對哲學發展歷程中的50部經典原著逐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專業導讀。每一篇導讀都包括“思想和理論背景”、“原著導讀”、“核心概念解析”和“推薦閱讀書目”四個部分,從而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哲學原著的系統理解和準確把握。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新編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十三五”本科規劃教材·哲學系列》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外國哲學教研室統一編寫,屬于中國人民大學“十三五”本科規劃教材-哲學系列。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 目錄
一 柏拉圖《理想國》導讀
二 柏拉圖《會飲》導讀
三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導讀
四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導讀
五 奧古斯丁《懺悔錄》導讀
六 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導讀
七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導讀
八 培根《新工具》導讀
九 維科《新科學》導讀
十 帕斯卡《思想錄》導讀
第二編 近代哲學
經驗論與唯理論
十一 笛卡爾《**哲學沉思集》導讀
十二 霍布斯《利維坦》導讀
十三 洛克《人類理解論》導讀
十四 斯賓諾莎《倫理學》導讀
十五 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導讀
十六 萊布尼茨《單子論》導讀
十七 休謨《人類理智研究》導讀
法國啟蒙運動
十八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導讀
十九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導讀
二十 盧梭《社會契約論》導讀
德國古典哲學
二十一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導讀
二十二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導讀
二十三 康德《判斷力批判》導讀
二十四 費希特《全部知識學的基礎》導讀
二十五 謝林《先驗唯心論體系》導讀
二十六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導讀
二十七 黑格爾《邏輯學》導讀
二十八 黑格爾《哲學科學百科全書綱要》導讀
黑格爾之后
二十九 柏格森《時間與自由意志》導讀
三十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導讀
三十一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導讀
三十二 尼采《權力意志一一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導讀
三十三 克爾凱郭爾《非此即彼》導讀
第三編 現代哲學
三十四 弗雷格《算術基礎》導讀
三十五 詹姆斯《實用主義》導讀
三十六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導讀
三十七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導讀
三十八 胡塞爾《邏輯研究》導讀
三十九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導讀
四十 梅洛一龐蒂《知覺現象學》導讀
四十一 薩特《存在與虛無》導讀
四十二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導讀
四十三 斯特勞森《個體:論描述的形而上學》導讀
四十四 奧斯汀《感覺與可感物》導讀
四十五 蒯因《從邏輯的觀點看》導讀
四十六 哈貝馬斯《認識與興趣》導讀
四十七 福柯《詞與物》導讀
四十八 德里達《論文字學》導讀
四十九 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導讀
五十 羅爾斯《正義論》導讀
人名及著述名對照表
后記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 節選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新編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十三五”本科規劃教材·哲學系列》: 盧梭的研究對象是人,也就是自然人如何在社會化的歷史過程中經受了不平等的命運。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著自然的不平等,但這種不平等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可怕的是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為這種不平等通過契約而產生,并為大家所認可。這種社會的不平等就包括我們所說的特權。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主要討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問題,他指出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權利如何代替暴力,自然如何服從法律,并且能夠使那些弱者(公民)享受強者(主權者)的服務。要討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就必須找到一個原初的、本真的狀態,也就是未曾失落的、天生自由的自然狀態。但是,在他之前所有那些企圖返回到自然狀態的努力都是不成功的,無論霍布斯所做的努力還是洛克所做的努力。他們的理論總是把在現代社會中形成的后天觀念搬到自然狀態的人身上,他們筆下的野蠻人實際上是文明人。所以,必須重新返回到真正的自然狀態。 為了研究人的自然狀態,必須從人類的起源來觀察人類。研究人類的起源并不意味著像亞里士多德那樣從生物學角度研究人類的起源,比如人類*初的身體構造、毛發情況、行走方式、視力狀況等。研究人類的起源不必從人類學的考察開始,而是必須以對自然人的反思開始。這才是恰當地反思人的自然狀態的方法。對自然人也就是野蠻人的反思,從分析他們的本能開始。野蠻人在與禽獸的交往過程中,逐漸學會了禽獸的本能。由于生活環境的惡劣,人類在求生過程中鍛煉出了精猛強悍的身體素質,能夠在各種惡劣條件下生存。人的*大工具就是人的身體,人永遠準備投入戰斗。人由于很早就與野獸進行搏斗,并且雙方勢均力敵,所以人就與動物之間保持了互不侵犯的關系。野蠻人在面對野獸時毫不恐懼。人與其他動物一樣,天生并不愿意參與搏斗,只有在特別饑餓和生命遭到危險出于自衛時才會與動物開戰。盧梭批評了霍布斯把天生好斗和攻擊視為人的自然狀態。自然狀態中的人雖然強壯,但卻生活在和平的狀態中。 野蠻人與現代人不同,雖然會經受身體衰老和死亡的威脅,但卻沒有什么疾病,甚至會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死去。那些現代人的疾病多半是由于過度清閑,或者過度勞累,或者沉溺于欲望,總之是由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或者由現代文明造成的。對現代文明的批評是盧梭**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中的思想的回響。盧梭點出了他回歸自然狀態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夠始終保持自然給我們安排的簡樸、單出、孤獨的生活方式,那么我們就幾乎能夠完全免去這些不幸。在他看來,現代人所習慣的思考狀態實際上是已經敗壞和變質的行為,是違反自然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疾病發展史。自然人不需要醫生,不需要療養,生病后通常會很快康復。禽獸一旦變成豢養的家禽,就立刻失去了野生的精力、體力和勇氣,人也是如此。社會發展使人類的體質和心理越來越脆弱。 野蠻人并沒有現代人這么多的欲望,他們的身體就可以滿足他們的所有生存需要。**個穿衣服的人,**個造房子的人,實際上是給自己創造了完全沒有必要的東西。野蠻人是孤獨而清閑的。野蠻人從不思考問題,他們所有關心的只是如何自我保存。他們*熟練的能力是以攻擊和防御為主的生存技巧。包括人在內的所有動物,其本質就是一架精巧的機器。但與禽獸不同,人類行為是通過自由取舍來決定的。禽獸絕不會違反自然的限度,但人常常會這樣。人與禽獸*主要的差別是人具有主動選擇的能力。人可以服從或者反抗自然所設定的規則、紀律,而且人自身也意識到了這種自由。接著盧梭提出了他對人性的重要見解:人具有無限的自我完善的能力。人憑借這種能力,在環境中不斷促進其他能力的發展。一千年前的禽獸與一千年后的禽獸具有完全相同的天性,而人類之所以能夠脫離野蠻狀態,正是因為具有這種無限的自我完善的能力。這也就是說,人具有無限的可塑性。然而,被社會所塑造的人性恰恰背離了人的自然本性。這就是盧梭隱含的意思。自由意志和可塑性這兩種能力既使人與動物區分開來,也使人容易從野蠻人的自然狀態墮落下去。 盧梭從本質上將人定義為具有豐富情感的動物。這一規定是浪漫主義的起源。野蠻人的情感是從他們的需要中產生的,就好像野獸的情感永遠只是自然沖動一樣。按照霍布斯的思想,人類對死亡的認識并因此而產生的對死亡的恐懼,是人類脫離低等動物狀態的重要標志。盧梭在這里批評了霍布斯的見解,因為自然人不害怕死亡。死亡對于自然人來說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其中沒有任何應該恐懼的東西。在古典理想中,人的本質的實現取決于其理智完滿、充分的發展,也就是說人的本質在于人的智慧。但很難想象野蠻人是如何產生脫離野蠻狀態的愿望的。至于野蠻人是怎么擁有耕種、制作金屬工具等要求的,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因為野蠻人是彼此孤獨而自給自足的。既沒有社會的沖動,也沒有戰爭的沖動。 ……
西方哲學原著導讀 作者簡介
雷思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外國哲學教研室副教授。200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2014年畢業于(荷語)魯汶大學哲學系。研究領域為中世紀哲學、近代哲學、德國哲學。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