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植物離體發育及其調控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60930
- 條形碼:9787030660930 ; 978-7-03-06609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植物離體發育及其調控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比較系統和全面,理論性較強,反映了該領域的新進展。
植物離體發育及其調控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9章:章介紹植物組織培養與植物離體發育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及相關的技術術語。愈傷組織形成是植物離體發育的重要環節,也是獲得各類懸浮培養細胞的重要源頭,近年來所揭示的有關擬南芥愈傷組織的分子調控途徑是引人關注的研究進展,因此,第2章在介紹這一研究的新進展的同時;也論述了其他植物的愈傷組織形成及其調控機制。目前眾多植物品種都是通過離體器官發生途徑實現植株再生,相關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頗多,第3章和第4章便分別論述了離體器官發生的苗再生和不定根的形成及其調控內容。植物體細胞胚胎發生是高效率的植株再生途徑,同時也是研究植物胚胎分化、發育,特別是研究胚胎發生早期階段分子事件的理想體系,研究活躍,資料信息豐富,也是富有挑戰性研究領域,列為第5章論述的內容。
植物離體發育及其調控 目錄
目錄
第1章 植物離體發育的幾個重要概念 1
1.1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亞全能性和多能性 1
1.1.1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1
1.1.2 植物細胞的亞全能性和多能性 1
1.2 植物干細胞及其微環境與植株再生 2
1.2.1 植物干細胞及其微環境 2
1.2.2 植株再生 4
1.3 未分化、分化、脫分化、再分化和轉分化 4
1.3.1 未分化 4
1.3.2 分化 5
1.3.3 脫分化、再分化和轉分化 5
1.4 感受態和決定作用 7
1.4.1 感受態 7
1.4.2 決定作用 7
1.5 離體培養組織的馴化作用 9
1.5.1 馴化作用 9
1.5.2 馴化作用的誘導 10
1.5.3 馴化作用的生理機制 10
參考文獻 11
第2章 愈傷組織的形成及其調控 14
2.1 愈傷組織 14
2.2 擬南芥外植體在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所誘導的培養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分子特征 14
2.2.1 根和下胚軸外植體CIM-培養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分子特征 15
2.2.2 子葉和花瓣外植體CIM-培養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分子特征 17
2.3 創傷誘導的愈傷組織 18
2.4 其他植物CIM-愈傷組織的形成及其調控 19
2.4.1 愈傷組織細胞的亞全能性或全能性的表達方式 19
2.4.2 愈傷組織形成的主要階段、繼代培養及其保存 20
2.4.3 影響愈傷組織形成的主要因子 21
2.5 愈傷組織形成的分子機制 34
2.5.1 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誘導愈傷組織作用的分子途徑 34
2.5.2 創傷誘導的愈傷組織形成的分子機制 40
2.5.3 通過重獲胚性和分生組織發育命運誘導愈傷組織的分子機制 43
2.5.4 愈傷組織形成過程中的RNA加工和蛋白質翻譯 44
2.5.5 抑制愈傷組織形成的分子基礎 44
參考文獻 45
第3章 不定苗發生及其調控 52
3.1 不定苗發生的主要途徑 52
3.1.1 從分生組織中誘導 53
3.1.2 從不定分生組織中誘導 54
3.1.3 從薄層細胞外植體中誘導 56
3.2 不定苗誘導的組織學來源 57
3.2.1 擬南芥外植體以間接器官發生途徑再生不定苗的組織學觀察 58
3.2.2 香蕉球莖薄層細胞外植體以直接器官發生途徑形成不定苗的組織學觀察 60
3.3 不定苗發生的一些主要調控因素 62
3.3.1 外植體 62
3.3.2 培養基 67
3.3.3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71
3.3.4 光照和溫度及其他環境影響因素 80
3.4 不定苗發生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83
3.4.1 擬南芥外植體的不定苗發生及其分子機制 83
3.4.2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信號轉導與不定苗發生 87
3.4.3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交互作用與不定苗發生 89
3.5 創傷誘導不定苗發生的分子機制 90
參考文獻 91
第4章 不定根的形成及其調控 102
4.1 不定根概述 102
4.2 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4
4.2.1 插條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4
4.2.2 微插條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5
4.2.3 模式植物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7
4.2.4 薄層細胞外植體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9
4.2.5 子葉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10
4.3 不定根形成的組織學 111
4.3.1 擬南芥不同外植體不定根形成的組織學觀察 112
4.3.2 杧果子葉切段不定根形成的組織學觀察 113
4.4 不定根發育階段的劃分 114
4.4.1 脫分化階段 114
4.4.2 誘導階段 115
4.4.3 表達階段 115
4.5 不定根形成及其發育的影響因素 115
4.5.1 遺傳因素 115
4.5.2 母株的衰老程度 116
4.5.3 生長素對不定根形成的中心作用 119
4.5.4 其他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130
4.5.5 生長素與其他生長物質的交互作用對不定根形成的影響 136
4.6 影響不定根形成的營養和環境因子 137
4.6.1 礦質營養元素 137
4.6.2 碳水化合物 138
4.6.3 光照 139
4.6.4 溫度與水分 142
4.7 生物因子對不定根形成的影響 144
4.7.1 發根農桿菌 144
4.7.2 植物促生根際菌和其他內生菌 145
4.7.3 菌根 145
4.7.4 細菌和菌根的相互作用 146
4.8 不定根形成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147
4.8.1 不定根形成相關候選基因的鑒定 147
4.8.2 不定根啟動階段的相關基因及其功能 148
4.8.3 不定根伸長的分子調控機制 151
4.8.4 miRNA和生長素反應因子的相互作用與不定根形成 152
參考文獻 154
第5章 植物體細胞胚胎發生及其調控 168
5.1 體胚發生的幾個例子 169
5.1.1 胡蘿卜的體胚發生 169
5.1.2 裸子植物的體胚發生 169
5.1.3 粳稻的體胚發生 171
5.1.4 擬南芥的體胚發生 172
5.2 體胚發生的方式 173
5.3 體胚發生的主要階段 175
5.3.1 胚性培養物的誘導及其特征 177
5.3.2 體胚發育 182
5.3.3 體胚的成熟及其植株再生 182
5.4 影響體胚發生的主要因素 183
5.4.1 外植體 183
5.4.2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185
5.4.3 培養基及其主要營養因子 194
5.4.4 體胚發生的條件調節因子 197
5.4.5 光照和其他培養條件 198
5.5 體胚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200
5.5.1 細胞周期重啟和脫分化相關基因的表達與體胚誘導 201
5.5.2 相關轉錄因子與體胚發生的調控 202
5.5.3 細胞壁成分修飾、某些糖蛋白和寡糖與體胚發生的調控 204
5.5.4 胞外信號的感知及其傳導與體胚發生 206
5.5.5 程序性細胞死亡與體胚發生 207
5.6 有關體胚發生機制的假說 209
5.6.1 預決定和誘導決定學說 209
5.6.2 細胞隔離學說 210
5.6.3 生理逆境學說 210
5.7 體胚發生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起源的問題 210
參考文獻 211
第6章 離體開花及其調控 222
6.1 研究離體開花的主要實驗體系 223
6.1.1 生殖原基的培養 223
6.1.2 薄層細胞外植體離體開花 225
6.1.3 再生植株或不定苗的離體開花 225
6.2 離體開花的調控因素 226
6.2.1 外植體因素 226
6.2.2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229
6.2.3 培養基、光照與溫度 237
6.3 離體開花的性別表現及其控制 242
6.3.1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242
6.3.2 乙烯、多胺與赤霉素 245
6.4 離體開花的生理與分子機制 246
參考文獻 248
第7章 原生質體培養及體細胞雜交 255
7.1 原生質體的制備和培養方法 255
7.1.1 原生質體的分離 255
7.1.2 原生質體的純化與活力檢測 257
7.2 原生質體的培養 258
7.2.1 培養基 258
7.2.2 原生質體培養方法 258
7.3 原生質體的生長、分化及其植株再生 261
7.3.1 原生質體細胞壁的再生 261
7.3.2 細胞分裂和微愈傷組織的形成 262
7.3.3 原生質體的植株再生 263
7.4 影響原生質體培養及其分化發育的主要因素 263
7.4.1 分離原生質體所用的材料 264
7.4.2 酶及酶解反應基質 265
7.4.3 原生質體分離與氧化逆境 266
7.4.4 原生質體培養方法和培養密度 267
7.4.5 培養基營養成分 268
7.4.6 培養基的其他添加物 270
7.4.7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271
7.4.8 電激和熱激處理 273
7.5 原生質體融合與體細胞雜交 274
7.5.1 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 274
7.5.2 體細胞雜交 276
7.5.3 體細胞雜種的篩選 280
7.5.4 體細胞雜種的鑒定 283
7.6 體細胞雜交研究實例:香蕉體細胞雜交研究 286
7.6.1 香蕉原生質體分離、培養及其植株再生 286
7.6.2 香蕉的原生質體培養及其植株再生 289
7.6.3 香蕉體細胞雜交 292
7.6.4 原生質體融合產物的培養及其植株再生 293
7.6.5 融合產物再生植株的相關檢測 294
參考文獻 294
第8章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及其他發育異常 306
8.1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 306
8.1.1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的源頭與誘因 307
8.1.2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的檢測 315
8.2 玻璃化苗的形成及其調控 323
8.2.1 玻璃化苗的形態及其結構特點 323
8.2.2 玻璃化苗的生理和生物化學變化 327
8.2.3 影響離體培養苗玻璃化的主要因子 332
8.2.4 生物反應器中玻璃化苗的控制 346
8.3 離體培養植株的莖尖壞死 347
8.3.1 莖尖壞死現象 347
8.3.2 影響莖尖壞死的主要因子 347
8.4 離體培養植物的扁化 354
8.4.1 扁化植株的形態和組織結構特點 355
8.4.2 影響植株扁化的主要因子 357
8.5 組織增生 361
8.5.1 組織增生的有關癥狀 362
8.5.2 可能引起組織增生的病原體 362
8.5.3 木質化塊莖與組織增生 363
8.5.4 遺傳、表觀遺傳和植物激素的馴化作用與組織增生的形成 363
參考文獻 364
第9章 表觀遺傳修飾與植物離體發育 378
9.1 植物表觀遺傳修飾概述 378
9.1.1 DNA甲基化 379
9.1.2 DNA脫甲基化 383
9.1.3 組蛋白修飾 385
9.2 表觀遺傳修飾與植物離體發育 387
9.2.1 表觀遺傳修飾與愈傷組織形成 388
9.2.2 組蛋白修飾與細胞離體培養 391
9.2.3 DNA甲基化與植物離體器官發生 392
9.2.4 表觀遺傳修飾與體細胞胚胎發生 395
9.2.5 表觀遺傳修飾與離體快繁的返幼作用 405
9.2.6 表觀遺傳修飾與離體培養細胞的馴化作用 408
參考文獻 411
第1章 植物離體發育的幾個重要概念 1
1.1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亞全能性和多能性 1
1.1.1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1
1.1.2 植物細胞的亞全能性和多能性 1
1.2 植物干細胞及其微環境與植株再生 2
1.2.1 植物干細胞及其微環境 2
1.2.2 植株再生 4
1.3 未分化、分化、脫分化、再分化和轉分化 4
1.3.1 未分化 4
1.3.2 分化 5
1.3.3 脫分化、再分化和轉分化 5
1.4 感受態和決定作用 7
1.4.1 感受態 7
1.4.2 決定作用 7
1.5 離體培養組織的馴化作用 9
1.5.1 馴化作用 9
1.5.2 馴化作用的誘導 10
1.5.3 馴化作用的生理機制 10
參考文獻 11
第2章 愈傷組織的形成及其調控 14
2.1 愈傷組織 14
2.2 擬南芥外植體在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所誘導的培養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分子特征 14
2.2.1 根和下胚軸外植體CIM-培養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分子特征 15
2.2.2 子葉和花瓣外植體CIM-培養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分子特征 17
2.3 創傷誘導的愈傷組織 18
2.4 其他植物CIM-愈傷組織的形成及其調控 19
2.4.1 愈傷組織細胞的亞全能性或全能性的表達方式 19
2.4.2 愈傷組織形成的主要階段、繼代培養及其保存 20
2.4.3 影響愈傷組織形成的主要因子 21
2.5 愈傷組織形成的分子機制 34
2.5.1 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誘導愈傷組織作用的分子途徑 34
2.5.2 創傷誘導的愈傷組織形成的分子機制 40
2.5.3 通過重獲胚性和分生組織發育命運誘導愈傷組織的分子機制 43
2.5.4 愈傷組織形成過程中的RNA加工和蛋白質翻譯 44
2.5.5 抑制愈傷組織形成的分子基礎 44
參考文獻 45
第3章 不定苗發生及其調控 52
3.1 不定苗發生的主要途徑 52
3.1.1 從分生組織中誘導 53
3.1.2 從不定分生組織中誘導 54
3.1.3 從薄層細胞外植體中誘導 56
3.2 不定苗誘導的組織學來源 57
3.2.1 擬南芥外植體以間接器官發生途徑再生不定苗的組織學觀察 58
3.2.2 香蕉球莖薄層細胞外植體以直接器官發生途徑形成不定苗的組織學觀察 60
3.3 不定苗發生的一些主要調控因素 62
3.3.1 外植體 62
3.3.2 培養基 67
3.3.3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71
3.3.4 光照和溫度及其他環境影響因素 80
3.4 不定苗發生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83
3.4.1 擬南芥外植體的不定苗發生及其分子機制 83
3.4.2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信號轉導與不定苗發生 87
3.4.3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交互作用與不定苗發生 89
3.5 創傷誘導不定苗發生的分子機制 90
參考文獻 91
第4章 不定根的形成及其調控 102
4.1 不定根概述 102
4.2 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4
4.2.1 插條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4
4.2.2 微插條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5
4.2.3 模式植物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7
4.2.4 薄層細胞外植體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09
4.2.5 子葉不定根形成研究體系 110
4.3 不定根形成的組織學 111
4.3.1 擬南芥不同外植體不定根形成的組織學觀察 112
4.3.2 杧果子葉切段不定根形成的組織學觀察 113
4.4 不定根發育階段的劃分 114
4.4.1 脫分化階段 114
4.4.2 誘導階段 115
4.4.3 表達階段 115
4.5 不定根形成及其發育的影響因素 115
4.5.1 遺傳因素 115
4.5.2 母株的衰老程度 116
4.5.3 生長素對不定根形成的中心作用 119
4.5.4 其他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130
4.5.5 生長素與其他生長物質的交互作用對不定根形成的影響 136
4.6 影響不定根形成的營養和環境因子 137
4.6.1 礦質營養元素 137
4.6.2 碳水化合物 138
4.6.3 光照 139
4.6.4 溫度與水分 142
4.7 生物因子對不定根形成的影響 144
4.7.1 發根農桿菌 144
4.7.2 植物促生根際菌和其他內生菌 145
4.7.3 菌根 145
4.7.4 細菌和菌根的相互作用 146
4.8 不定根形成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147
4.8.1 不定根形成相關候選基因的鑒定 147
4.8.2 不定根啟動階段的相關基因及其功能 148
4.8.3 不定根伸長的分子調控機制 151
4.8.4 miRNA和生長素反應因子的相互作用與不定根形成 152
參考文獻 154
第5章 植物體細胞胚胎發生及其調控 168
5.1 體胚發生的幾個例子 169
5.1.1 胡蘿卜的體胚發生 169
5.1.2 裸子植物的體胚發生 169
5.1.3 粳稻的體胚發生 171
5.1.4 擬南芥的體胚發生 172
5.2 體胚發生的方式 173
5.3 體胚發生的主要階段 175
5.3.1 胚性培養物的誘導及其特征 177
5.3.2 體胚發育 182
5.3.3 體胚的成熟及其植株再生 182
5.4 影響體胚發生的主要因素 183
5.4.1 外植體 183
5.4.2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185
5.4.3 培養基及其主要營養因子 194
5.4.4 體胚發生的條件調節因子 197
5.4.5 光照和其他培養條件 198
5.5 體胚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200
5.5.1 細胞周期重啟和脫分化相關基因的表達與體胚誘導 201
5.5.2 相關轉錄因子與體胚發生的調控 202
5.5.3 細胞壁成分修飾、某些糖蛋白和寡糖與體胚發生的調控 204
5.5.4 胞外信號的感知及其傳導與體胚發生 206
5.5.5 程序性細胞死亡與體胚發生 207
5.6 有關體胚發生機制的假說 209
5.6.1 預決定和誘導決定學說 209
5.6.2 細胞隔離學說 210
5.6.3 生理逆境學說 210
5.7 體胚發生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起源的問題 210
參考文獻 211
第6章 離體開花及其調控 222
6.1 研究離體開花的主要實驗體系 223
6.1.1 生殖原基的培養 223
6.1.2 薄層細胞外植體離體開花 225
6.1.3 再生植株或不定苗的離體開花 225
6.2 離體開花的調控因素 226
6.2.1 外植體因素 226
6.2.2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229
6.2.3 培養基、光照與溫度 237
6.3 離體開花的性別表現及其控制 242
6.3.1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242
6.3.2 乙烯、多胺與赤霉素 245
6.4 離體開花的生理與分子機制 246
參考文獻 248
第7章 原生質體培養及體細胞雜交 255
7.1 原生質體的制備和培養方法 255
7.1.1 原生質體的分離 255
7.1.2 原生質體的純化與活力檢測 257
7.2 原生質體的培養 258
7.2.1 培養基 258
7.2.2 原生質體培養方法 258
7.3 原生質體的生長、分化及其植株再生 261
7.3.1 原生質體細胞壁的再生 261
7.3.2 細胞分裂和微愈傷組織的形成 262
7.3.3 原生質體的植株再生 263
7.4 影響原生質體培養及其分化發育的主要因素 263
7.4.1 分離原生質體所用的材料 264
7.4.2 酶及酶解反應基質 265
7.4.3 原生質體分離與氧化逆境 266
7.4.4 原生質體培養方法和培養密度 267
7.4.5 培養基營養成分 268
7.4.6 培養基的其他添加物 270
7.4.7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271
7.4.8 電激和熱激處理 273
7.5 原生質體融合與體細胞雜交 274
7.5.1 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 274
7.5.2 體細胞雜交 276
7.5.3 體細胞雜種的篩選 280
7.5.4 體細胞雜種的鑒定 283
7.6 體細胞雜交研究實例:香蕉體細胞雜交研究 286
7.6.1 香蕉原生質體分離、培養及其植株再生 286
7.6.2 香蕉的原生質體培養及其植株再生 289
7.6.3 香蕉體細胞雜交 292
7.6.4 原生質體融合產物的培養及其植株再生 293
7.6.5 融合產物再生植株的相關檢測 294
參考文獻 294
第8章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及其他發育異常 306
8.1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 306
8.1.1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的源頭與誘因 307
8.1.2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的檢測 315
8.2 玻璃化苗的形成及其調控 323
8.2.1 玻璃化苗的形態及其結構特點 323
8.2.2 玻璃化苗的生理和生物化學變化 327
8.2.3 影響離體培養苗玻璃化的主要因子 332
8.2.4 生物反應器中玻璃化苗的控制 346
8.3 離體培養植株的莖尖壞死 347
8.3.1 莖尖壞死現象 347
8.3.2 影響莖尖壞死的主要因子 347
8.4 離體培養植物的扁化 354
8.4.1 扁化植株的形態和組織結構特點 355
8.4.2 影響植株扁化的主要因子 357
8.5 組織增生 361
8.5.1 組織增生的有關癥狀 362
8.5.2 可能引起組織增生的病原體 362
8.5.3 木質化塊莖與組織增生 363
8.5.4 遺傳、表觀遺傳和植物激素的馴化作用與組織增生的形成 363
參考文獻 364
第9章 表觀遺傳修飾與植物離體發育 378
9.1 植物表觀遺傳修飾概述 378
9.1.1 DNA甲基化 379
9.1.2 DNA脫甲基化 383
9.1.3 組蛋白修飾 385
9.2 表觀遺傳修飾與植物離體發育 387
9.2.1 表觀遺傳修飾與愈傷組織形成 388
9.2.2 組蛋白修飾與細胞離體培養 391
9.2.3 DNA甲基化與植物離體器官發生 392
9.2.4 表觀遺傳修飾與體細胞胚胎發生 395
9.2.5 表觀遺傳修飾與離體快繁的返幼作用 405
9.2.6 表觀遺傳修飾與離體培養細胞的馴化作用 408
參考文獻 411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