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2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6430
- 條形碼:9787100096430 ; 978-7-100-09643-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2卷) 內容簡介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是法國年鑒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集大成者費爾南·布羅代爾的成名作和扛鼎之作,曾被譯成十幾種文字。《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二卷)/漢譯名著本》從總體歷史的思想出發,把16世紀后半期即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在位時期的地中海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察,首先以大量的篇幅討論了地中海的自然地理狀況,進而探討了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狀況和文化生活,*后才涉及到16世紀后期該地區的政治史。作者在廣泛地運用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民族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把平凡的日常生活與偉大的歷史潮流,把微觀與宏觀有機地結合起來,立體再現了所述時代地中海及相關地區人類的全貌。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2卷) 目錄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部分 環境的作用
一 半島:山脈、高原、平原
1.首先是山
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給山下定義
山、文明和宗教
山區的自由
山區的資源及其利弊
進入城市的山民
山民背井離鄉的幾種典型情況
山區生活是地中海*初的歷史嗎?
2.高原和大小丘陵
高原
山坡地區
丘陵
3.平原
水的問題:瘧疾
平原的水利工程
倫巴第的例子
大地主和貧苦農民
平原的短期變化:威尼斯共和國
長期的變化:羅馬平原的命運
平原的威力:安達盧西亞
4.季節性遷徙或游牧生活:兩個地中海
季節性遷徙
比季節性遷徙更古老的游牧生活
卡斯蒂利亞的季節性遷徙
整體比較和圖解
單峰駝和雙峰駝: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入侵
西方目擊者眼中的巴爾干、安納托利亞和北非的游牧生活
跨越幾個世紀的周期
二 地中海的中心:海域和沿海地帶
1.浩瀚的大海
沿海航行
葡萄牙海外探險的初期
逼仄的海域——歷史的發祥地
黑海一一君士坦丁堡的禁臠
威尼斯和熱那亞控制下的愛琴海
位于突尼斯和西西里之間的海
地中海的“海峽”
……
第二部分 集體的命運和總的趨勢
第三部分 事件、政治和人
附錄
圖表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2卷) 節選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二卷)/漢譯名著本》: 證據之一就是:當環境許可時,新的宗教輕而易舉在這些地方取得巨大成功,雖然這些成功是不穩定的。在15世紀的巴爾干世界,大批山區轉向伊斯蘭教,阿爾巴尼亞、黑塞哥維那和薩拉熱窩四周便是這種情況。這首先證明他們原先歸附天主教會是不牢靠的。在1647年的干地亞戰爭時期,又發生同樣的情況。當時大批克里特山民同土耳其人站在一邊,背棄了原來的宗教信仰。同樣在17世紀,面對俄羅斯人的推進,高加索倒向了穆罕默德的一邊,并為自己造就了伊斯蘭教中*激烈的教派之一。 可見,文明在山區始終是一種不可靠的價值。請看看佩德拉薩在菲利普四世時代所寫的《格拉納達教會史》中的一段奇怪的話吧。他寫道:”阿爾普哈拉斯(格拉納達王國的一群高山)的居民放棄了他們原有的信仰,這并不令人驚奇。住在這些山里的居民是些老基督教徒。在他們的血管里沒有一滴不純的血。他們是西班牙國王的臣民。但是,由于沒有圣師,由于他們遭受的壓迫,他們對使靈魂得救方面的知識不甚了解,以致在他們身上幾乎沒有留下什么基督教的痕跡。假如今天——但愿不是如此——非基督教徒占領了他們的國家,難道這些人會遲遲不拋棄他們的信仰和接受征服者的信仰嗎?“ 由此展示出征戰不斷的山區世界一種獨特的宗教地理。根據以上認識,傳統歷史描述的很多小事便都有了意義。 圣女泰雷茲(她在孩提時代就立志為在瓜達拉馬山的摩里斯科人中傳教而獻身)在杜魯埃洛創設了**座革新的加爾默羅會修道院。這件事雖然很小,卻值得銘記在心。寺院的房子是阿維拉一個貴族的財產。這位圣徒寫道:“一個大小適中的門廳,一間有頂樓的房間,一個小廚房,就是這座漂亮的建筑物的組成部分。經過深思熟慮,我想可以把門廳改成小教堂;把頂樓改成祭壇;把房間改成寢室。”圣讓·德拉克魯瓦后來在這座”十足的陋室“里定居下來。與他做伴的安托萬·德·埃勒迪亞神甫于秋天來到那里,同來的還有唱詩班的領唱約瑟夫修士。在冬天積雪的日子里,他們在那里過著*儉樸的修道士生活,但并非閉門不出。”他們經常赤腳踏上崎嶇不平的小路,像對野蠻人一樣對農民宣講福音。“ 從16世紀科西嘉的宗教生活中也可以見到這樣一種傳教過程。科西嘉人在幾個世紀以前已經接受了方濟各會教士傳授的教義,這個例子顯得更能說明問題。天主教的首次再征服留下什么痕跡呢?很多文獻資料表明,當耶穌會來到島上把它的戒律和羅馬公教強加給這個島嶼時,島上居民的精神生活已變得令人大惑不解。即使那些識字的神甫,也都不懂拉丁文,不懂語法。更嚴重的是,他們竟完全不知祭臺圣事為何物。他們的穿戴往往同世俗人一樣。他們是些在田野或樹林里勞動、公開養兒育女的農民。當地教徒信奉的基督教自然只能是一種獨特的基督教。他們不會念信經和天主經。有些教徒甚至不會畫十字。迷信活動在當地十分盛行。科西嘉島是個崇拜偶像的、野蠻的、一半置身于基督教和文明之外的島嶼。在島上,人與人的關系冷酷無情。人們甚至在教堂里自相殘殺,而在使用矛、匕首或者喇叭口火槍——一種在16世紀中葉流入該島從而加劇島上糾紛的新武器——方面,神甫并不落后于他人……可是,在破爛的教堂里,雨水漫流,雜草叢生,蛇蝎棲息……我們要考慮到,即便*懷善意的傳教士不免也有夸張之詞。但是,描寫的景象是真實的。我們在畫面上還可添加一筆:這個處于半野蠻狀態的民族所能表現的狂熱和虔誠,令人嘆為觀止。如果一個陌生的布道者經過,教堂里就會擠滿山區居民,后到的人竟冒著大雨站在外面。直至深夜,還有悔罪者來懺悔”…… 同樣,在穆斯林地區,我們從當時圣徒的傳說中,特別是從伊本·阿斯卡爾的傳記中,了解到伊斯蘭教隱士在16世紀征服了蘇斯山,從而也了解到圣徒和他們的崇拜者怎樣生活在令人不可思議的環境中。“我們見到他們混雜在一群詭計多端的人、瘋子和頭腦簡單的人當中。” ……
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全2卷) 作者簡介
費爾南·布羅代爾(1902—1985 ),法國歷史學家,年鑒學派的的第二代代表人。提出了著名的長時段理論。主要著作有《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法國經濟社會史》、《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及《資本主義論叢》。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