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基于兩資一體的分析框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05277
- 條形碼:9787521805277 ; 978-7-5218-052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基于兩資一體的分析框架 本書特色
“兩資一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的基礎和依據。“兩資”就是公有資本和私人資本兩種資本。 本書基于資本結構二元化的國情,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進行經典解讀,梳理、歸納歷史演化脈絡、邏輯框架體系及實踐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基于兩資一體的分析框架 內容簡介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指導下,立足中國基本國情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是促進發展平衡性和充分性,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任何資本都帶有民族性、階級性和時代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要求以堅持公有制資本為主體,體現人民的的中心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基于兩資一體的分析框架 目錄
**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是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
**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的內容架構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是對傳統資本觀的繼承和發展
**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的歷史溯源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的實踐探索
延伸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的新時代闡釋
第三章 以人民利益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的根本屬性
**節 資本增值是實現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條件
第二節 資本增值過程中的公私資本屬性既有本質區別又有共同規定
延伸閱讀1 效率與公平辯證運動過程及其宏微觀統
延伸閱讀2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國家再分配能力現代化:進展與路徑
延伸閱讀3 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公有資本與私人資本共同發展
第四章 公有資本為主體、國有資本為主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的運行機理
**節 全面認識“兩資”運行的經濟國情
第二節 公有資本為主體、國有資本為主導的學理基礎
第三節 國有資本主導私人資本運行的現實表現與實現形式
第四節 大力推進農村集體資本主導私人資本運行的體制機制建設
延伸閱讀1 華農菌草的“貴州方案”助推董地脫貧
延伸閱讀2 集體經濟組織反貧能力建設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延伸閱讀3 產業扶貧主要矛盾及其質量保障體系構建
第五章 維護勞動人民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的監管要義
**節 堅持黨的領導是公私資本健康運行的根本前提
第二節 政府對國有資本的分類分層監管與對私人資本的事中事后監管
第三節 法律監管是公私資本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延伸閱讀 社會主義經濟責任關系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第六章 “利歸天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的全球旨趣
**節 履行全球帶動責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屬性的國際延伸
第二節 “一帶一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運行的國際載體
第三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監管的國際目標
延伸閱讀 糧食貿易中的美國霸權邏輯及中國應對策略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基于兩資一體的分析框架 節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基于“兩資一體”的分析框架》: 商業資本在中國很早就已出現,商朝時期就存在商業資本活動。兩漢商業資本發達,富商大賈周流天下。當時社會上有鹽鐵商、運輸商、囤積商、高利貸商和專賣經濟商。國內商業發達,國外貿易隨之展開。張騫出使西域,中西交通線路業已打開,敦煌成為控制東、西交通孔道的門戶;胡商前來中國,商業活動絡繹于途。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遷還提出了千行百戶投資獲取平均利潤的思想。他說“庶民農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①,整個社會各行業每年本金一萬可生息二千,利潤率均為百分之二十。“子貨金錢千貫”的放款業,亦是如此。就連佗雜業如“不中什二,則非吾財也”②。就是說農工商之外的行業,其利潤率如達不到十分之二或百分之二十,就會無人投資。明、清兩代商業資本數量可觀。明代萬歷年間,新安魚鹽大賈有至百萬者,二三十萬則為中賈。山西或鹽或絲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至于清代,《清稗類鈔》載:“山西富室,多以經商起家。亢氏號稱數千萬兩,實為*巨!痹诖吮尘跋拢麄社會對商業及商人的態度發生徹底轉變。明嘉靖年間上海人陸楫認為,有賴于商人買賣的社會奢侈行為,有助于財富再分配及窮人就業。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上之謀之,不如其自謀”的市場觀、“流金粟,通貧弱之有無”的商品流通觀、“有分土而無分民”的貿易觀以及避免“金死于藏,粟腐于庾”的消費觀;黃宗羲極力主張“工商皆本”;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甚至流露出“前往南京做絨貨客人”的夙愿。嘉靖以來隨著產業飛速發展,包括行會在內的商人組織次第出現。入行當學徒是成為一個成功商人的可靠途徑。這些理念主張及組織行為都詮釋和標注著中國古代商業資本發展的新高度。 總體來看,中國古代資本觀是建立在民本觀和農本觀基礎之上的。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財為上,財以均為要!叭酥詾槿,資財以生”。離開物質財富,人類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在國家經濟管理上,統治者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聽民自便”,“聽民自為”,讓“富人大賈分而有之”。然而,私人求財逐利的結果,必然導致并加劇貧富分化。而“使富者安其富,貧者不至于貧”,就應該“司空主地以養民”,薄賦斂、抑兼并,損有余而補不足,從而形成“私有制分工一階級分化一國家再分配一財富占有相對均平”的經濟邏輯。古人對國與民、公與私、富與均、利與義等經濟關系的論述,既適用于農業,也適用于工商業;既適用于商品貨幣關系,也適用于后來出現的資本關系。中國古代應對商業資本、高利貸資本及小資本私有制所帶來的分化及財力不足、物價不穩等問題采取的策略,一是政府要有所作為。政府究竟應不應該干預經濟?這是一個一直長期爭論的問題。比如,文景之治后,有了一定國力,漢武帝要聚斂財政打匈奴。桑弘羊提出鹽鐵官辦、酒類專賣、平準均輸、統一鑄幣,限制私人經營鹽鐵酒類商品及販運投機,認為這樣既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又能“排富商大賈”,抑制他們兼并掠奪。文學賢良們則對此反對,這就是《鹽鐵論》的爭論內容。桑弘羊所提出的這些重要經濟政策,不僅成功扭轉了政府財政危機,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巨大開支需求,還出現了財政盈余狀況,同時又未增加老百姓農作物繳稅負擔,從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看,雙方爭論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國家干預經濟和國家放任經濟的觀點沖突和較量。兩種不同的制度選擇、立場考量和政策取向對后世影響深遠。二是社會成員通過道德修身做出努力。比如,倡導“富而好禮”,培養“見利思義”“義以為上”的君子人格;踐行“存天理、滅人欲”的經濟原則,在“義”的指導下節制不合理的欲望;反對以犧牲本國環境和敗壞道德身心為代價追求非分欲望,“破心中賊”,等等。這也是司馬遷談到的“善者因之”和“利導之”的經濟政策失效后,就需要“整齊之”和“教誨之”的手段和辦法,對私人經濟活動進行外在干預和內在克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觀:基于兩資一體的分析框架 作者簡介
龐慶明,男,1981年9月生,山東聊城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哲學博士后,《中國市場》國家扶貧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教學與研究》、《當代經濟研究》、《經濟縱橫》、《經濟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理論動態》等報刊及內參發表論文三十余篇;所參與撰寫的《“一帶一路”領導干部讀本》和主筆完成的《關于確立“習近平思想”核心指導地位的建議》,獲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同志批示。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