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亞洲概念史研究(第6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2799
- 條形碼:9787100182799 ; 978-7-100-18279-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亞洲概念史研究(第6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全球史、東亞史、中國1.中國概念史領域權威輯刊之一。 2.和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合作項目。
亞洲概念史研究(第6卷) 內容簡介
本書為學術雜志《亞洲概念史研究》的第6卷。本書以“類的概念”“新名詞”兩部分推動亞洲概念史的研究,本卷關注文本的語言和結構,通過對歷目前概念的研究來揭示該時代的特征。
亞洲概念史研究(第6卷) 目錄
代序:科塞雷克“命題”與跨文化的概念史
基本概念
跨語境的“自治”概念
——西方、日本、中國
一、引言
一、西方語境中的“自治”——英國與德國
三、明治時期日本的“自治”概念
四、清末中國語境中的“自治
五、結語
論”功利主義“概念內涵在中國語境中的變遷
——兼論utilitarianism漢語譯詞的變化及厘定
一、utilitarianism*早的中文譯詞
一、utilitarianism譯詞在日本的嬗變
三、”功利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四、”功利主義“譯詞在中國的厘定
五、譯詞”功利主義“的接受及討論
六、結語
“民本主義”之輸入與意涵之回歸
一、吉野作造與日語中“民本主義”之意涵
一、陳獨秀與康有為之爭:作為日語借詞的”民本主義
三、陳獨秀與杜亞泉之爭:“民本主義”之新解
四、1919年前后漢語中“民本主義”之多重意涵
五、梁啟超與“民本主義”回歸本土意涵
六、20世紀20-40年代:“民本主義”雙重意涵之消長
斯托達德的種族主義學說與孫中山晚年的中國文化觀
一、異質語境下斯托達德的種族主義學說
一、文化轉向與對生物決定論和“不平等主義”的消解
三、中國文化優越論的提出
四、作為“新文化保守主義者”的孫中山
文本
《共產黨宣言》漢譯本中的“本家”和“資產階級”
——由譯詞的確定過程看革命對象的固化
一、《宣言》中的“Kapitalist”和“Bourgeois(ie)”及其漢譯詞的誕生
一、譯詞的轉折:陳振飛譯本和陳望道譯本
三、“資本家”與“資產階級”的固定
近代歷史教科書中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戰爭爆發之原因
一、葉名琛與“火燒圓明園”
三、兩次鴉片戰爭的比較
四、余論
國族
“法蘭西民族是一個”
——近代法國政治語境中的概念、修辭與論辯
一、傳統法國“民族”概念的“多元”意象
……
方法
征稿啟事
亞洲概念史研究(第6卷) 作者簡介
孫江,長江學者,現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和歷史學院特聘教授。1993年在東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先后在早稻田大學法學部、駒澤大學文學部等教授東亞史;2000年赴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國際文化系工作。致力于從社會史和思想史角度研究16-20世紀中國和東亞世界,研究方法涉及人文社會科學諸多領域,代表性的研究如下:(1)中國近現代社會史、政治史和思想史。(2)宗教學。側重宗教概念、基督教、中國民間宗教、日本民眾宗教等。(3)記憶研究。關注歷史敘述、歷史記憶、民族主義等問題。(4)概念史(思想史)。從全球史角度考察西方知識移入中國/東亞的過程及其變異。(5)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為與“京都學派”“近代超克”有關之問題。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